为什么GDP平减指数往往会低估通货膨胀率?
不少网友都有这样的疑惑:国家统计局在公布经济数据时,通常采用“可比价格,或者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同比增长”。但是如果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加到CPI中,我们发现它并不等于GDP的名义增长率。这是否意味着国家统计局提到的通胀不是CPI?答案确实如此。 GDP值中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指的是“GDP平减指数”,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PI。两者非常不同。
CPI 和 GDP 平减指数有什么区别?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化的宏观经济指标。这个指标的具体范围是“居民家庭消费”,范围比较窄。不仅如此,在实际的统计和测量中,我们不会调查所有的消费品。毕竟这个工作量太大,统计成本太高,数据采集延迟太长……所以,我们就选择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部分以抽样调查形式对“一篮子商品”进行分析统计。
但是,统计和GDP计算不仅包括家庭的消费,还包括企业在生产领域(如石油、煤炭、铁矿石、电力、各种电子元件、原材料等)的投资。 CPI 包括更多字段。这是 GDP 平减指数,它的计算基础比 CPI 更广泛,涉及所有商品和服务。不仅如此,还涉及居民消费、企业生产资料和资本、出口商品和劳务等。换言之,GDP平减指数以全社会价格作为衡量变量,而CPI仅以消费品价格作为衡量变量。
从这个角度看,CPI可以称为狭义的通胀,而GDP平减指数是广义的通胀。如果一定要考虑大局,那么GDP平减指数确实是比CPI更全面的通胀指标。两大指标的“标杆”也不同除了含义不同,CPI和GDP平减指数的“基准”也不同。一般情况下,CPI与上年同期比较。比如2021年2月,我国CPI同比下降0.2%——个下降0.2%与2019年2月相比。但是GDP平减指数是与基年比较的。我国现行的GDP统计核算基年是2015年,美国是2012年,那么中美两国2020年GDP平减指数和2021年GDP平均指数都与各自的基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