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所有快递都可以理直气壮地不送货上门?
在最开始的时候,快递都是送货上门的。大多数收件人都希望尽早拿到快递,而快递员送货时间段内,很多人却刚好在上班,家里没有人。或者有人在快递员送货时间内有其它安排,所以为了尽早拿到快递,收件人就和快递员约定将快递放在某地(先是门房,便利店)等处,后面逐渐演变成了菜鸟驿站,丰巢等。
或者有些小区管理比较严格,不让快递员随意进出,快递和业主只能约定在小区门口收货,随着快递量增加和以上原因,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菜鸟驿站和丰巢这种取件形式。
核心就在于对于“最后一公里”快递的主动权上。很多收件人选择了将“最后一公里”派送的选择权拿到自己手中,所以选择放驿站,放丰巢,如果不拿到这个选择权,那么需要在家等待快递员,从而在时间安排上不自由,或者很可能快递员在某次送不到收件人手中时放弃或者拖延送货,这样的结果是收件人不愿意看到的。
造成这样的原因:
有“驿站需求”和没“驿站需求”的收件人之间的博弈。如果前者的人数大于后者,那么这个区域的快递基本上都是在驿站;否则,快递都是送上门。比如,收件地址是写字楼的,一般都是送上门。而收件地址是小区的,一般是驿站。
其次是收件人和快递员之间的博弈。在收件人内部出现分化时,快递员会优先选择对其最有利的单派送,从而自己利益最大。
一次性往驿站放几十个件和慢慢一个个送货几十个件肯定不可同日而语。在这个博弈中,无驿站需求的收件人处于弱势地位,最有利的武器除了投诉没有其它方法,但是需要付出很多额外成本,很多就从而慢慢转化为有驿站需求的收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