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被人讨厌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果有人问你,你愿意被人讨厌吗?你会怎么回答?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会是:当然不愿意了,我有病啊!愿意被人讨厌,我巴不得人人都会喜欢我呢?曾经我也是这么想的。
图片
但看了“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之后,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接受别人不喜欢自己的事实,从而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之后才有可能成长的更快。
阿德勒是谁?阿德勒是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关于阿德勒不做过多阐述。
阿德勒的这本书采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方式,用一个特别烦恼的青年通过与哲人对话,了解阿德勒思想之后这个人变得豁然开朗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阿德勒心理学和他的思想。
起初青年的目的是:和哲人辩论,要见分晓,并希望哲人能收回“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的主张。从一开始,青年的想法就是辩论,而哲人并没有。
哲人在开篇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井水的温度是恒定的,长年在18℃左右。但是,夏天喝到井水感觉凉爽,而冬天饮用时就感觉温润。温度恒定在18°,但夏天和冬天饮用的感觉却大不相同。
说实话,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从小生在北方,吃的就是井水,冬天井水刚出来是冒着热气的,夏天的时候井口永远是小伙伴解渴抢占的宝地。
却从来没想过它有多少度,以为季节的不同,井水也是变化的,从来没有思考过原因。
时至今日看到这句话,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啊!井水的温度从来没有变过,变得只是我们自己罢了!
就单单这句话,一下子让我觉得这本书不简单,看的过程有点不是那么很清楚,但看到作者后来说,要想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学并改变生活方式,需要“相当于自身岁数一般的时间”。
即如果20岁看到,需要10年即30岁做到;如果40岁看到,需要20年即60岁做到。
也就是说,我现在35岁,我需要差不多18年去理解阿德勒心理学并完全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是差不多53岁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看到这里,我释然了,还好还好,我还有时间。
接下来,就跟我一起走进阿德勒心理学,但愿以我目前的认知可以表达出来。本书分为五个夜晚,我也就以这个方式阐述,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毕竟哲学我也是小白一枚。
图片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阿德勒说: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也许你会反驳,但是请不要急,我们慢慢看。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期待改变?那是为什么呢?阿德勒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大家都无法改变。
我们把不幸归结为过去的不幸,因为原生家庭,因为生长环境,因为曾经的经历,是这些造就了我们的不幸,然而事实呢?
事实是:我们总是在纠结于过去,而忘记了现在生活的目的,过去的经历无法改变,但如果我们给予过去的经历积极的意义,它反而是一笔财富。
对于愤怒,作者说:愤怒是制造出来的。它其实只是一种“可放可收”的手段而已。
比如你正在对孩子发脾气,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你的语气可能立马会变为喜笑颜开,在挂了电话之后,又会转为发怒。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采取其它比较温和的方式代替发怒的。
对于善,也有另外一种解释。在希腊语中:“善”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恶”有“无好处”的意义。纯粹要做“恶(没好处)”的人根本没有。
从这一方面说。我们认为的“不幸”,对我们自身而言是一种“善”。怎么理解呢?
因为我不幸,所以我过的不好不是因为我自身的原因,而是因为我以往的经历;
因为我不幸,所以我是弱者,其他人就必须帮助我;
因为我不幸,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中,不做任何改变。
看到了吧!我们发怒,是自己选择的;我们生气,是自己选择的;我们不改变,也是自己选择的;至于不幸,是谁的错呢?我们自己。
图片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你讨厌自己吗?我不讨厌,因为我接受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
我们之所以会讨厌自己,是因为我们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并且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决心。
我们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怕被他人讨厌。我们自卑、与他人竞争、逃避。但能解决问题,消除烦恼吗?显然不能。
阿德勒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你可能会说,你愿意,因为你不怕孤独,但是你所体会的孤独不也是需要他人存在的情况下吗?
那么,自卑,如何克服呢?阿德勒认为,不需要克服。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我们处理得当,自卑感也是可以促进成长的。
但要不得的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比如:“我学历低,所以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这是自卑感。“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这是自卑情结。
对于竞争,我们要知道:“竞争会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他人成功了,我们不能发自内心祝福,因为感觉自己是失败的。
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少很多。
当一个人想要做自己的时候,竞争势必会成为障碍。我们要知道: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我们只是为了不断超越自我。
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正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
眼镜模糊了,只能看到眼前的胜负就会走错道路,我们只有摘掉竞争或胜负之争的眼镜才能够改变完善自己。
人生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对于这三大课题:
交友课题中,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
工作课题中,无论什么种类的工作,都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
爱的课题中,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当你不想与某个人相处时,你会不自觉的搜罗方方面面这个人的缺点,会觉得对方不如你。
其实,无论是哪种课题,要想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在自己的轨道上努力前行,把他人当作伙伴,生活会简单很多。
图片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阿德勒说: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如果我们学会课题分离,那么人际关系就会简单好多。
那么如何辨别一件事是谁的课题呢?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需要谁来负责。
比如孩子的学习,如果孩子选择不好好学习,那产生的结果由他自己负责。那么作为父母就放任不管吗?也并不是。阿德勒主张: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
就好比孩子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能妄加干涉。这点对照作为父母的我来说,有点难。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最好的道路,然后努力就好,至于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但与一个人保持怎样的关系,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如何打好人际关系这张王牌?如何做好课题分离,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并运用的课题。
图片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分离课题其实只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共同体感觉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那什么是共同体感觉呢?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
也就是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分离课题的感觉是我是一个个体,但是这仅仅是开始,我们更要明白: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我们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发挥自己的价值,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但是我们发挥作用并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只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从而贡献出自己力量,发挥更大的存在价值。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横向关系”,即人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遵从“纵向关系”,在亲子关系上,很容易站在制高点上操纵孩子;在工作关系上,容易产生自卑情结,而不能无所顾忌的向上司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朋友关系上,有可能控制他人或者被控制。
当然,表扬和批评都是阿德勒不赞成的。表扬和批评其实都是“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就是操纵。
那该怎么做呢?用谢谢来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或者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的真实喜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
当然啦!自己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就好比《皮囊》中,蔡崇达的父亲去世后,蔡崇达的心情一样,其实他的父亲已经没有任何劳动能力了,活着还要拖累别人,但是对于蔡崇达来说,只要他的父亲活着,本身对他就是一种亲情的存在,就具有很大的价值。
图片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从三方面去做:一是自我接纳 ;二是他者信赖;三是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要明白重要的不是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用平静的心态接受不能改变的,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用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他者信赖,就是无条件的信赖他人,完全不用考虑是否会遭到背叛,你只要清楚,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果你不想与那个人搞好关系,你可以剪断,剪刀在你手里,这是你的课题。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他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工作、慈善都是他者贡献最好的方式。
这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做到自我接纳就可以不惧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赖,从而能够做到他者贡献。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能够更好的接受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至于工作狂,这里只说一句:工作忙,无暇顾及家庭,这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
那如何活在当下呢?那就是有甘于平凡的勇气。我们的人生是点的连续。做好每一个点,就能过好整个人生。
就如舞蹈,起跳的每一刻都是充实的、幸福的,至于跳到哪里,并不重要,跳舞本身就是目的。只要你一直再跳,最终会到达某个地方。
就如旅行,并不是到了哪个地方才算旅行,从你出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旅行了。
就如登山,登上山顶并不是目的,登山本身就是你的目的。
那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阿德勒说: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生活本身就是意义。
无论是20岁终结还是90岁终结,只要你一直活在当时当刻,你的人生就是完结的,就是幸福的人生。
犹太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哪还有谁为自己而活呢?
图片
后记
真的,被讨厌的勇气,我有吗?有吧!又似乎没有,往后余生,培养“活在当下”的勇气,过去我无法改变,未来如何现在也不是我考虑的问题,过好当下就好。
慢慢理解吧!这是一本需要时常翻阅的书。不知道这周我要写的“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我会写什么呢?按照阿德勒的观点,写也没用,但是怎么说呢?畅想一下未来的世界和生活也不错吗?毕竟十年后的我,一定会比现在更好,不是吗!
友情提示:感兴趣可以看书,或者翻看雨晴的心灵之约2月23日至3月3号的读书笔记,或许某句话就会给你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雨晴,生活在南方的北方女子,有女汉子的性格,也有南方女子的细腻。爱好写作的工科女;热爱环保公益的志愿者,爱好阅读、朗读的性情女子。
图片
但看了“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之后,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接受别人不喜欢自己的事实,从而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之后才有可能成长的更快。
阿德勒是谁?阿德勒是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关于阿德勒不做过多阐述。
阿德勒的这本书采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方式,用一个特别烦恼的青年通过与哲人对话,了解阿德勒思想之后这个人变得豁然开朗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阿德勒心理学和他的思想。
起初青年的目的是:和哲人辩论,要见分晓,并希望哲人能收回“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的主张。从一开始,青年的想法就是辩论,而哲人并没有。
哲人在开篇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井水的温度是恒定的,长年在18℃左右。但是,夏天喝到井水感觉凉爽,而冬天饮用时就感觉温润。温度恒定在18°,但夏天和冬天饮用的感觉却大不相同。
说实话,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从小生在北方,吃的就是井水,冬天井水刚出来是冒着热气的,夏天的时候井口永远是小伙伴解渴抢占的宝地。
却从来没想过它有多少度,以为季节的不同,井水也是变化的,从来没有思考过原因。
时至今日看到这句话,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啊!井水的温度从来没有变过,变得只是我们自己罢了!
就单单这句话,一下子让我觉得这本书不简单,看的过程有点不是那么很清楚,但看到作者后来说,要想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学并改变生活方式,需要“相当于自身岁数一般的时间”。
即如果20岁看到,需要10年即30岁做到;如果40岁看到,需要20年即60岁做到。
也就是说,我现在35岁,我需要差不多18年去理解阿德勒心理学并完全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是差不多53岁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看到这里,我释然了,还好还好,我还有时间。
接下来,就跟我一起走进阿德勒心理学,但愿以我目前的认知可以表达出来。本书分为五个夜晚,我也就以这个方式阐述,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毕竟哲学我也是小白一枚。
图片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阿德勒说: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也许你会反驳,但是请不要急,我们慢慢看。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期待改变?那是为什么呢?阿德勒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大家都无法改变。
我们把不幸归结为过去的不幸,因为原生家庭,因为生长环境,因为曾经的经历,是这些造就了我们的不幸,然而事实呢?
事实是:我们总是在纠结于过去,而忘记了现在生活的目的,过去的经历无法改变,但如果我们给予过去的经历积极的意义,它反而是一笔财富。
对于愤怒,作者说:愤怒是制造出来的。它其实只是一种“可放可收”的手段而已。
比如你正在对孩子发脾气,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你的语气可能立马会变为喜笑颜开,在挂了电话之后,又会转为发怒。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采取其它比较温和的方式代替发怒的。
对于善,也有另外一种解释。在希腊语中:“善”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恶”有“无好处”的意义。纯粹要做“恶(没好处)”的人根本没有。
从这一方面说。我们认为的“不幸”,对我们自身而言是一种“善”。怎么理解呢?
因为我不幸,所以我过的不好不是因为我自身的原因,而是因为我以往的经历;
因为我不幸,所以我是弱者,其他人就必须帮助我;
因为我不幸,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中,不做任何改变。
看到了吧!我们发怒,是自己选择的;我们生气,是自己选择的;我们不改变,也是自己选择的;至于不幸,是谁的错呢?我们自己。
图片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你讨厌自己吗?我不讨厌,因为我接受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
我们之所以会讨厌自己,是因为我们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并且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决心。
我们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怕被他人讨厌。我们自卑、与他人竞争、逃避。但能解决问题,消除烦恼吗?显然不能。
阿德勒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你可能会说,你愿意,因为你不怕孤独,但是你所体会的孤独不也是需要他人存在的情况下吗?
那么,自卑,如何克服呢?阿德勒认为,不需要克服。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我们处理得当,自卑感也是可以促进成长的。
但要不得的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比如:“我学历低,所以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这是自卑感。“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这是自卑情结。
对于竞争,我们要知道:“竞争会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他人成功了,我们不能发自内心祝福,因为感觉自己是失败的。
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少很多。
当一个人想要做自己的时候,竞争势必会成为障碍。我们要知道: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我们只是为了不断超越自我。
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正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
眼镜模糊了,只能看到眼前的胜负就会走错道路,我们只有摘掉竞争或胜负之争的眼镜才能够改变完善自己。
人生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对于这三大课题:
交友课题中,朋友或熟人的数量没有任何价值。
工作课题中,无论什么种类的工作,都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
爱的课题中,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当你不想与某个人相处时,你会不自觉的搜罗方方面面这个人的缺点,会觉得对方不如你。
其实,无论是哪种课题,要想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在自己的轨道上努力前行,把他人当作伙伴,生活会简单很多。
图片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阿德勒说: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如果我们学会课题分离,那么人际关系就会简单好多。
那么如何辨别一件事是谁的课题呢?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需要谁来负责。
比如孩子的学习,如果孩子选择不好好学习,那产生的结果由他自己负责。那么作为父母就放任不管吗?也并不是。阿德勒主张: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
就好比孩子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能妄加干涉。这点对照作为父母的我来说,有点难。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最好的道路,然后努力就好,至于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但与一个人保持怎样的关系,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如何打好人际关系这张王牌?如何做好课题分离,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并运用的课题。
图片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分离课题其实只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共同体感觉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那什么是共同体感觉呢?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
也就是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分离课题的感觉是我是一个个体,但是这仅仅是开始,我们更要明白: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我们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发挥自己的价值,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但是我们发挥作用并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只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从而贡献出自己力量,发挥更大的存在价值。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横向关系”,即人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遵从“纵向关系”,在亲子关系上,很容易站在制高点上操纵孩子;在工作关系上,容易产生自卑情结,而不能无所顾忌的向上司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朋友关系上,有可能控制他人或者被控制。
当然,表扬和批评都是阿德勒不赞成的。表扬和批评其实都是“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就是操纵。
那该怎么做呢?用谢谢来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或者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的真实喜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
当然啦!自己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就好比《皮囊》中,蔡崇达的父亲去世后,蔡崇达的心情一样,其实他的父亲已经没有任何劳动能力了,活着还要拖累别人,但是对于蔡崇达来说,只要他的父亲活着,本身对他就是一种亲情的存在,就具有很大的价值。
图片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从三方面去做:一是自我接纳 ;二是他者信赖;三是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要明白重要的不是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用平静的心态接受不能改变的,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用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他者信赖,就是无条件的信赖他人,完全不用考虑是否会遭到背叛,你只要清楚,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果你不想与那个人搞好关系,你可以剪断,剪刀在你手里,这是你的课题。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他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工作、慈善都是他者贡献最好的方式。
这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做到自我接纳就可以不惧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赖,从而能够做到他者贡献。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能够更好的接受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至于工作狂,这里只说一句:工作忙,无暇顾及家庭,这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
那如何活在当下呢?那就是有甘于平凡的勇气。我们的人生是点的连续。做好每一个点,就能过好整个人生。
就如舞蹈,起跳的每一刻都是充实的、幸福的,至于跳到哪里,并不重要,跳舞本身就是目的。只要你一直再跳,最终会到达某个地方。
就如旅行,并不是到了哪个地方才算旅行,从你出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旅行了。
就如登山,登上山顶并不是目的,登山本身就是你的目的。
那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阿德勒说: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生活本身就是意义。
无论是20岁终结还是90岁终结,只要你一直活在当时当刻,你的人生就是完结的,就是幸福的人生。
犹太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哪还有谁为自己而活呢?
图片
后记
真的,被讨厌的勇气,我有吗?有吧!又似乎没有,往后余生,培养“活在当下”的勇气,过去我无法改变,未来如何现在也不是我考虑的问题,过好当下就好。
慢慢理解吧!这是一本需要时常翻阅的书。不知道这周我要写的“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我会写什么呢?按照阿德勒的观点,写也没用,但是怎么说呢?畅想一下未来的世界和生活也不错吗?毕竟十年后的我,一定会比现在更好,不是吗!
友情提示:感兴趣可以看书,或者翻看雨晴的心灵之约2月23日至3月3号的读书笔记,或许某句话就会给你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雨晴,生活在南方的北方女子,有女汉子的性格,也有南方女子的细腻。爱好写作的工科女;热爱环保公益的志愿者,爱好阅读、朗读的性情女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