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我的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家
最近想着装修房子,一切从头开始。 要个什么样的家呢?什么样的风格色彩?什么样的布局陈设? 简洁的日式还是随性的北欧风?网上的一幅幅家居展示,流光溢彩妖 娆变幻地展示着风情,反复冲刷着我的愿景,最终让我有些茫然无措 了。 人生第一次面临着这个似乎相当棘手的问题。我始终是一个简单 的人,不喜欢遭遇暗藏玄机的事情,更不喜欢揣测阴暗复杂的人性。 四十大几,人生的后视镜已经布满了浮尘,但眼前一切还得量入 为出,多方筹措。记得女儿的家长会上,老师说“你们的孩子将来是 开奔驰宝马,还是骑着电动车,要看你们现在怎么做了!”。我想到了 自己,一辈子都只骑电动车,手没摸过方向盘。女儿一直到现在都没 嫌弃我,我自然也怪不得我的父母。生活的选择,有无奈也有无谓, 我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而羞愧吗?
二、我的家
要个什么样的家呢? 环顾家里,几排拼凑成一列的书架布满了客厅的整个墙面,旁边 放着一个扔不掉的沙发。斑驳陆离的窗台和壁橱,掩映着房间到处散 落的各种杂书。书算是我家中蔚为大观的东西,多的没处放,除了书 架上紧锣密鼓的一排排,还有些摞在暂时不用的床边,或者塞在饭桌 下庞大的纸箱子里。这样的家,拥挤纷乱,自然缺乏了向公众展示的 核心要素。 人生需要整理,杂物太多会侵占心境,要“断舍离”,据说闲置一 年以上不用的东西,都可以考虑扔掉。我发现有些书的确好久没读了, 索性拿一本在手里翻开。渐渐地,那些熟悉且别样的滋味情绪又泛上 心头,如同池塘中不经意间荡起的微微涟漪,扰人心性。我终究要扔 掉他们,和过去告别吗?可新的生活又在哪里? 终于看到一位作者说,家的模样,就是生活的模样。 家是自己的。在自己的眼里,家的每个墙角和缝隙都留有生活的 印记。家的模样,应是人间烟火的斑驳颜色,交织在岁月积淀的杂乱 褶皱里。家属于其中的每个人,它不仅珍藏着过去,也蕴含着将来。 我才发现,我的家,承载了其实我不愿意改变的一切。我甚至从 未想过去改变它。
三、孩子
人为什么不去改变呢? 人应该随性而活吗? 最近老婆说,这个假期女儿和我终日为伴,现在她越来越像我了。 女儿的确越来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桀骜不驯。对于她的逾距,我镇压 的不够彻底。我不想“倒洗澡水也倒掉了孩子”,社会的陈规总会压 制着人性的苏醒。终归是随性的我,不想改变自己,也不想让自己去 改变别人。我这样想,即使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能找到我的生活方 式,将来她也一定会吧。 这几天女儿终于又上学了,她很开心的样子,但我还是小心翼翼 地提醒她,也许应该别高兴的太早。在家里随性了这么久,学校生活 不一定马上适合她。我大致觉得,学校习惯于用一种力量,压制住儿 童的随性。这种力量不仅是分布在教室这个巨大的平面里,更是深植 于那些整肃为美的权力者的虚妄之心。 复工复学,世界依然如往常般忙碌着,公园的滑梯边依然只剩下 学龄前和退休后。作业开始排山倒海一般,压榨着课余时光里的每个 空隙。难道没有人质疑过上了一天课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去再写上两 三个小时的作业吗?正当我抱怨女儿作业拖沓心不在焉的时候,她居 然从我的书架上找出了我的一本藏书,一页一页地翻着。我走近一看, 书名叫,《玩是最好的学习》。 时代伟岸,教育也不甘心平庸。让七八岁的孩子去凛然正色地赞 美这个,讴歌那个,只可惜我的女儿的脑子里还满是“巴拉巴拉小魔 仙”和“乐高城市”。无论天性如何,孩子在观念上终归是一张白纸, 许多的困惑纠结在幼小的心灵中扭曲着伸展着,最终长大后就成了我 们看到的那个样子。学校一向对孩子的举止着装十分严苛,书包里竟 容不下一张带花边的纸。这样一个时代,教育板着严肃正经的一张扑 克脸,似乎刻意保持着与庸常生活的距离。 什么才是教育的初心呢? 四、家 说到随性,西方人喜欢将留有回忆的物品展示出来,日本人创造 了无印良品,简洁内敛却独具细致温情。房子装的再好,也最好要给 居家者适度的留白,便于随性的生活。可那些真实的家,似乎难登大 雅,网上展示着一幅幅豪华的样板间,闪亮的水晶吊灯和大理石台面, 终归是器宇轩昂,我不由得反复掂量着,这儿哪里才放得下几张旧相 框和一个杂物箱呢。这样的家,只属于金碧辉煌的成功者和满心憧憬 的追逐者吧,家的模样在他们的心目中反复勾勒逡巡,最终还是停留 在星级酒店的浓墨重彩上。 听说现在的精装修公寓,卖相十分的高,这种高精度一体化的生 活设定,多半可以省却胡思乱想瞎憧憬的烦恼。我只是有点怀疑,长 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不会导致某种人格上的变异。都说环境会 改变人,看过住过几次别人家的好宅子,可是还没有激励我立志成为 一个成功人士,反倒让我更加安于现状了。
五、家与孩子
小时候的家,铺设简单,甚至没有装修的概念。那时候的学校, 因为校舍紧张,我记得只上半天的课。现在环境是不同了,教育概念 也层出不穷,儿童的这个力那个力似乎都不可偏废,但就是没有人看 重孩子身上最真实最美好的活力。想想,家也何尝不是如此,高堂闪 亮,让凡夫俗子竟无容身之处。即使在这样的房子里,茶米油盐的日 子不是还得照常过?家的样子,归根结底,也还不就是为我们各自的 生活打足底色。 于是我想,学校教育也是为我的孩子的人格打足底色的,她将来 要走进社会,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价值受人尊重的人。孩子终究要在学 校里适应成长,我也终于打算把新房包给装修公司,水电改造,地板 墙漆,这些我不懂也做不来。但我想我至少可以拒绝,把我的房子装 成我没希冀过的样子,即使它足以掩饰我生活的平庸。我是做了半辈 子的老师,许多事情我深有体会。正如我不愿意接受一个富丽堂皇却 没有烟火气的家,我更不能接受一个乖巧懂事却丢失童心的孩子
最近想着装修房子,一切从头开始。 要个什么样的家呢?什么样的风格色彩?什么样的布局陈设? 简洁的日式还是随性的北欧风?网上的一幅幅家居展示,流光溢彩妖 娆变幻地展示着风情,反复冲刷着我的愿景,最终让我有些茫然无措 了。 人生第一次面临着这个似乎相当棘手的问题。我始终是一个简单 的人,不喜欢遭遇暗藏玄机的事情,更不喜欢揣测阴暗复杂的人性。 四十大几,人生的后视镜已经布满了浮尘,但眼前一切还得量入 为出,多方筹措。记得女儿的家长会上,老师说“你们的孩子将来是 开奔驰宝马,还是骑着电动车,要看你们现在怎么做了!”。我想到了 自己,一辈子都只骑电动车,手没摸过方向盘。女儿一直到现在都没 嫌弃我,我自然也怪不得我的父母。生活的选择,有无奈也有无谓, 我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而羞愧吗?
二、我的家
要个什么样的家呢? 环顾家里,几排拼凑成一列的书架布满了客厅的整个墙面,旁边 放着一个扔不掉的沙发。斑驳陆离的窗台和壁橱,掩映着房间到处散 落的各种杂书。书算是我家中蔚为大观的东西,多的没处放,除了书 架上紧锣密鼓的一排排,还有些摞在暂时不用的床边,或者塞在饭桌 下庞大的纸箱子里。这样的家,拥挤纷乱,自然缺乏了向公众展示的 核心要素。 人生需要整理,杂物太多会侵占心境,要“断舍离”,据说闲置一 年以上不用的东西,都可以考虑扔掉。我发现有些书的确好久没读了, 索性拿一本在手里翻开。渐渐地,那些熟悉且别样的滋味情绪又泛上 心头,如同池塘中不经意间荡起的微微涟漪,扰人心性。我终究要扔 掉他们,和过去告别吗?可新的生活又在哪里? 终于看到一位作者说,家的模样,就是生活的模样。 家是自己的。在自己的眼里,家的每个墙角和缝隙都留有生活的 印记。家的模样,应是人间烟火的斑驳颜色,交织在岁月积淀的杂乱 褶皱里。家属于其中的每个人,它不仅珍藏着过去,也蕴含着将来。 我才发现,我的家,承载了其实我不愿意改变的一切。我甚至从 未想过去改变它。
三、孩子
人为什么不去改变呢? 人应该随性而活吗? 最近老婆说,这个假期女儿和我终日为伴,现在她越来越像我了。 女儿的确越来越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桀骜不驯。对于她的逾距,我镇压 的不够彻底。我不想“倒洗澡水也倒掉了孩子”,社会的陈规总会压 制着人性的苏醒。终归是随性的我,不想改变自己,也不想让自己去 改变别人。我这样想,即使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能找到我的生活方 式,将来她也一定会吧。 这几天女儿终于又上学了,她很开心的样子,但我还是小心翼翼 地提醒她,也许应该别高兴的太早。在家里随性了这么久,学校生活 不一定马上适合她。我大致觉得,学校习惯于用一种力量,压制住儿 童的随性。这种力量不仅是分布在教室这个巨大的平面里,更是深植 于那些整肃为美的权力者的虚妄之心。 复工复学,世界依然如往常般忙碌着,公园的滑梯边依然只剩下 学龄前和退休后。作业开始排山倒海一般,压榨着课余时光里的每个 空隙。难道没有人质疑过上了一天课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去再写上两 三个小时的作业吗?正当我抱怨女儿作业拖沓心不在焉的时候,她居 然从我的书架上找出了我的一本藏书,一页一页地翻着。我走近一看, 书名叫,《玩是最好的学习》。 时代伟岸,教育也不甘心平庸。让七八岁的孩子去凛然正色地赞 美这个,讴歌那个,只可惜我的女儿的脑子里还满是“巴拉巴拉小魔 仙”和“乐高城市”。无论天性如何,孩子在观念上终归是一张白纸, 许多的困惑纠结在幼小的心灵中扭曲着伸展着,最终长大后就成了我 们看到的那个样子。学校一向对孩子的举止着装十分严苛,书包里竟 容不下一张带花边的纸。这样一个时代,教育板着严肃正经的一张扑 克脸,似乎刻意保持着与庸常生活的距离。 什么才是教育的初心呢? 四、家 说到随性,西方人喜欢将留有回忆的物品展示出来,日本人创造 了无印良品,简洁内敛却独具细致温情。房子装的再好,也最好要给 居家者适度的留白,便于随性的生活。可那些真实的家,似乎难登大 雅,网上展示着一幅幅豪华的样板间,闪亮的水晶吊灯和大理石台面, 终归是器宇轩昂,我不由得反复掂量着,这儿哪里才放得下几张旧相 框和一个杂物箱呢。这样的家,只属于金碧辉煌的成功者和满心憧憬 的追逐者吧,家的模样在他们的心目中反复勾勒逡巡,最终还是停留 在星级酒店的浓墨重彩上。 听说现在的精装修公寓,卖相十分的高,这种高精度一体化的生 活设定,多半可以省却胡思乱想瞎憧憬的烦恼。我只是有点怀疑,长 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不会导致某种人格上的变异。都说环境会 改变人,看过住过几次别人家的好宅子,可是还没有激励我立志成为 一个成功人士,反倒让我更加安于现状了。
五、家与孩子
小时候的家,铺设简单,甚至没有装修的概念。那时候的学校, 因为校舍紧张,我记得只上半天的课。现在环境是不同了,教育概念 也层出不穷,儿童的这个力那个力似乎都不可偏废,但就是没有人看 重孩子身上最真实最美好的活力。想想,家也何尝不是如此,高堂闪 亮,让凡夫俗子竟无容身之处。即使在这样的房子里,茶米油盐的日 子不是还得照常过?家的样子,归根结底,也还不就是为我们各自的 生活打足底色。 于是我想,学校教育也是为我的孩子的人格打足底色的,她将来 要走进社会,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价值受人尊重的人。孩子终究要在学 校里适应成长,我也终于打算把新房包给装修公司,水电改造,地板 墙漆,这些我不懂也做不来。但我想我至少可以拒绝,把我的房子装 成我没希冀过的样子,即使它足以掩饰我生活的平庸。我是做了半辈 子的老师,许多事情我深有体会。正如我不愿意接受一个富丽堂皇却 没有烟火气的家,我更不能接受一个乖巧懂事却丢失童心的孩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