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的卦象是怎样产生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易”字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就是“变”的意思,即“变化”。也就是说,《易经》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只不过它的“大”和“全”囊括了世间所有的变化规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先生指出,“观其名,知其意”,研究易学时刻不能离开一个“变”的意识,所以易学也被称为“变学”,《易经》也被称为《变经》。《易经》中有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和道家所说的“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同样的道理。
按照《易经》的理论,天地原本是一片混沌,这就是“无极”的状态。地心引力形成后,宇宙中的物质逐渐被吸附其上,这就是“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在万物被吸附到地心的过程中,污浊沉重的物质逐渐下沉,成为地;轻盈透彻的物质开始上升,成为天,这就是“太极生两仪”的过程。天(阳)和地(阴)也就被称为两仪。实际上,天和地是一体的,天(大气层)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只不过由于各种物质本身重力不同,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存在于地球的上下不同层面。人居天地之中,也是地球的一部分,所谓天地之分,也只不过是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已。
天地形成后,开始孕育万物。“天”“地”在《易经》中被译为“阴”“阳”,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变化促生的。《易经・系辞上》有“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又被分为四个部分,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阴阳是一个循环的整体,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以一天为例,早上的时候太阳初升,阳光和温度开始回升,称为“少阳”;中午时,阳光和温度最盛,却也是开始开始衰弱的时候,被称为“太阳”(也称为老阳);晚上的时候月亮初升,黑暗和寒冷开始加剧,称为“少阴”;午夜时,黑暗和寒冷达到最盛,但也开始向光明和温暖转化,称为“太阴”(也称为老阴)。此外,还有一月、一年、一甲子等循环体表,各自都有在阴阳促动下的变化规律,纷繁但绝不出错。这就是“两仪生四象”的过程,“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也被称为“四象”。
在四象(也就是阴阳变化)的作用下,天地间的万物开始具体化,我们的眼睛可见的山川湖泊一点点出现,我们所在的地球表面开始出现各种形态和现象。当然,这些具体的形态也都是变化中的一环,只是这个过程及其漫长,漫长到超出人类的想象力。按照《易经》的划分,天地间万物的基本元素有八种,即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就是“八卦”。易学卦象就来源于此。
八卦的卦象由阴阳组成,一横代表阳,同样长度的两横(中间断开)代表阴,一阴(地)或者一阳(天),一横或者一断,都被称为一“爻”,一横为阳爻,断横为阴爻,阳爻和阴爻也是易学卦象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八卦即用“ — ”和“ -- ”符号组成,以三爻为一组代表卦象,具体为三横“☰”(三阳爻)表示乾(天),三个断横“☷”(三阴爻)表示坤(地);自下而上,一个断横两个横“☴”表示巽(风),两个断横一个横“☶”表示艮(山);同样自下而上,一个横两个断横“☳”为震(雷),两个横一个断横“☱”表示兑(沼泽);中间断横上下各一横“☲”表示离(火),中间一横上下两个断横“☵”表示坎(水)。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伏羲制的八卦之所以如此繁琐,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产生,只能使用这样的图像进行阐述。所以,研究八卦的另一个重点是,必须能够将卦象和今天的文字相互贯通,才能了解八卦的奥秘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按照《易经》的理论,天地原本是一片混沌,这就是“无极”的状态。地心引力形成后,宇宙中的物质逐渐被吸附其上,这就是“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在万物被吸附到地心的过程中,污浊沉重的物质逐渐下沉,成为地;轻盈透彻的物质开始上升,成为天,这就是“太极生两仪”的过程。天(阳)和地(阴)也就被称为两仪。实际上,天和地是一体的,天(大气层)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只不过由于各种物质本身重力不同,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存在于地球的上下不同层面。人居天地之中,也是地球的一部分,所谓天地之分,也只不过是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已。
天地形成后,开始孕育万物。“天”“地”在《易经》中被译为“阴”“阳”,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变化促生的。《易经・系辞上》有“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又被分为四个部分,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阴阳是一个循环的整体,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以一天为例,早上的时候太阳初升,阳光和温度开始回升,称为“少阳”;中午时,阳光和温度最盛,却也是开始开始衰弱的时候,被称为“太阳”(也称为老阳);晚上的时候月亮初升,黑暗和寒冷开始加剧,称为“少阴”;午夜时,黑暗和寒冷达到最盛,但也开始向光明和温暖转化,称为“太阴”(也称为老阴)。此外,还有一月、一年、一甲子等循环体表,各自都有在阴阳促动下的变化规律,纷繁但绝不出错。这就是“两仪生四象”的过程,“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也被称为“四象”。
在四象(也就是阴阳变化)的作用下,天地间的万物开始具体化,我们的眼睛可见的山川湖泊一点点出现,我们所在的地球表面开始出现各种形态和现象。当然,这些具体的形态也都是变化中的一环,只是这个过程及其漫长,漫长到超出人类的想象力。按照《易经》的划分,天地间万物的基本元素有八种,即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就是“八卦”。易学卦象就来源于此。
八卦的卦象由阴阳组成,一横代表阳,同样长度的两横(中间断开)代表阴,一阴(地)或者一阳(天),一横或者一断,都被称为一“爻”,一横为阳爻,断横为阴爻,阳爻和阴爻也是易学卦象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八卦即用“ — ”和“ -- ”符号组成,以三爻为一组代表卦象,具体为三横“☰”(三阳爻)表示乾(天),三个断横“☷”(三阴爻)表示坤(地);自下而上,一个断横两个横“☴”表示巽(风),两个断横一个横“☶”表示艮(山);同样自下而上,一个横两个断横“☳”为震(雷),两个横一个断横“☱”表示兑(沼泽);中间断横上下各一横“☲”表示离(火),中间一横上下两个断横“☵”表示坎(水)。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伏羲制的八卦之所以如此繁琐,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产生,只能使用这样的图像进行阐述。所以,研究八卦的另一个重点是,必须能够将卦象和今天的文字相互贯通,才能了解八卦的奥秘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