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标志是什么?
每一届的标志都不同,历届标志如下:
第1届会徽:
第一届亚运会会徽的主体是一个放射出16道火焰光芒的红色太阳,代表了亚洲是世界东方的日出之地,太阳下是11个相连的圆环,代表了首届亚运会的11个参赛国家或地区。
第2届会徽:
1954年马尼拉亚运会,第2届亚运会会徽同样以太阳为中心,只是下方的圆环增加到了20个,并形成半圆围绕太阳;太阳上方为亚运会口号:EVER ONWARD(永远向前)。在外环分别为届次、举办城市、时间。
第3届会徽:
1958年东京亚运会,第3届亚运会会徽除亚奥理事会会徽图案中的太阳光芒外,上方是亚奥理事会“EVERONWARD(永远向前)”的口号,下方有代表20个参赛国的20个圆环,圆环下方写明了举办地。
第4届会徽:
1962年雅加达亚运会,第4届亚运会会徽在前三届的基础上,加上了印度尼西亚国徽上的鹰,表现了举办国的文化特色。
第5届会徽:
1966年曼谷亚运会,第5届亚运会会徽设计和第2,3届亚运会会徽相差无几,整个图案表示在亚奥理事会的光芒照耀下亚洲人民团结、友谊,共同进步。
第6届会徽:
1970年曼谷亚运会第6届亚运会会徽设计简单明了,除规定的亚奥理事会会徽中的太阳光芒外,标注了举办地、举办届数和亚奥理事会的口号。
第7届会徽:
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第7届亚运会会徽设计上除了在届次、举办城市、时间与圆环数上有所不同外,还加入了古波斯文字“第7届亚运会”构成的图案,展现了举办国悠久的历史传统。
第8届会徽:
1978年曼谷亚运会,第8届亚运会会徽用两个既似手臂、又似泰国国鸟孔雀头部的图案,拱卫着太阳,既展现了泰国的文化精神,又形象地表达出亚运会茁壮成长、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9届会徽:
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第9届亚运会会徽主体为印度古迹曼探天台,并形成一个"A"字,代表亚洲,衬托着上方的太阳标志,代表奥林匹克之光照耀亚洲。
第10届会徽:
1986年汉城亚运会,第10届亚运会会徽设计以水珠为主体,代表了韩国是一个被水包围的国度。结合在一起的水珠也代表了亚洲人民紧密团结,共迎美好明天。
第11届会徽:
1990年北京亚运会,第11届亚运会会徽图案中除亚奥理事会会徽中的太阳光芒外,以雄伟的长城组成"A"字。长城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A"是英文Asia的缩写,二者结合,代表在北京举行的亚洲运动会将成为联合亚洲各国人民的纽带。长城图案还构成"Ⅺ"字,表示本届亚运会时第11届。
第12届会徽:
1994年届广岛亚运会,第12届亚运会会徽主体以"H"(广岛英文首字母)变形而成翅膀的图案,与太阳共同组成了抽象的和平鸽,代表着亚洲人民和平、友谊的共同愿望。
第13届会徽:
1998年曼谷亚运会,第13届亚运会会徽主体为泰国尖顶佛塔,设计和第9届亚运会异曲同工,都是形成一个"A"字,并衬托着太阳标志,代表亚洲人民亲如一家。
第14届会徽:
2006年多哈亚运会,多哈亚运会的奖牌设计独具匠心,一面为本届亚运会的官方吉祥物“奥利(Orry)”高举亚运会火距向前奔跑的图案,另一面则是2006年多哈亚运会会徽嵌入“亚洲之日(Asiansun)”的图案。在挂于获奖运动员颈项上的暗红色奖牌缎带上,将绘有传统的卡塔尔风格的图案。
奖牌的正面图案体现了亚运会与卡塔尔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的完美结合,而奖牌的背面则着重强调卡塔尔与亚洲其它国家的紧密联系。奖牌上奥利手举火炬所在的地方为卡塔尔重要的文化地标—祖巴拉(Zubara)堡垒。
第15届会徽:
第15届亚运会会徽主体是一面飘扬的卡塔尔国旗。会徽的颜色符合卡塔尔当地民俗,黄色代表沙漠中的月牙状沙丘,蓝色代表阿拉伯湾平静的碧海,而太阳则取自于亚奥理事会的标志,代表亚运会精神,即亚洲人民亲如一家。而与上方的太阳标志联系在一起同看,便是一名奔跑着的运动员形象,代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第16届会徽:
2006年11月17日,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2010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由广州设计师张强设计的象征“羊城”广州的会徽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
简介: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第一代会徽设计的中间是一轮放射16道光芒的红日,象征着亚洲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历届亚运会会徽代表着亚洲运动的蓬勃发展与迅速推广。红日上方是国际奥委会的标志——五环,下面写有“Ever Onward”,底部是“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亚运会会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