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称彼得一世为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是俄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近代俄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几乎都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更不要说他对外侵略扩张的“功绩”了。1721年北方战争胜利后,俄国成为欧洲强国。俄国参政院为彼得一世上尊号为“彼得大帝”和“祖国之父”。
从此,俄国国号改称“俄罗斯帝国”。彼得生于1672年,4岁时父王去世。王室贵族激烈争夺王位。彼得10岁时,在其母舅家族支持下立为沙皇,称彼得一世。但不久,他的异母姐姐索菲亚在另一些贵族支持下,又拥立其同父异母兄弟伊凡为沙皇。由于当时彼得年幼,伊凡头脑迟钝,由索菲亚摄政,执掌大权。小彼得和他母亲被迫迁居到莫斯科郊外的离宫。索菲亚担心有朝一日政权落入彼得之手,1689煽动射 击军杀害彼得,结果阴谋败露,反而被彼得囚禁到修道院里。
17岁的彼得从此亲政,在位36年。上台后的彼得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决心向西欧学习,亲自出国考察,虚心拜师学艺。彼得化名米哈依洛夫随考察团出访西欧。他写信回国时总要盖上图章,上面刻着一话,我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更令人惊奇的是,经常有使团的官员来看望这位随员,态度毕恭毕敬,而这个随员向官员们讲话时却十分随便。好奇的荷兰人都涌到这个俄国青年木匠身前,直接问:“ 你是不是沙皇?”米哈依洛夫拒不承认,后来只好迁到另一家造船厂去学习。他一连工作4个月,直到他把一艘大船造成为止。他有空就参观博物馆和图书馆,学习科技知识,了解当地文化。他还到英国议会去旁听,留心考察英国政治制度,并到普鲁士学习军事知识。
彼得一世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废除射击军,实行征兵制;举办各类军事院校建立海军,创建波罗的海舰队等。他采取奖励工商业的政策,使俄国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在改革国家行政制度方面,彼得一世取消旧衙门,建立院部,实行精兵简政,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加强地方行政部门的办事能力,他打破门第观念,依照执行职务的能力和成绩对官吏进行升黜和奖惩。
在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改革方面的措施是:兴办学校,强迫贵族进校学习;改革文字,办报纸,废除旧历法,建立图书馆和俄国科学院。他下令贵族剪掉大胡子,脱掉长袍,穿上西服短装,废止下跪礼仪,一切生活习惯悉从西欧。彼得一世的改革,引起了一部分大贵族包括皇太子阿列克谢的反对。彼得执意推行改革,将自己的亲生子处以死刑。这位俄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尽管性情残暴、滥杀无辜、对人民横征暴敛,但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做了不少好事,客观上促进了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