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中国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农历正月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正月初一, 春节,古称岁首、岁始等。传说是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
正月初二,犬日
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正月初四,羊日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正月初九,天日,九皇会,传说是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的诞辰
正月十八,落灯日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
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二月初二 ,春龙节(头牙),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农历三月
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清明,24节气之一,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四月
四月初一,祭雹神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五月初五, 端午节
五月十三,雨节
农历六月
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七月十五 ,是地官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八月初一,天医节
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八月十二,盘古王诞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 ,重阳节,元帝得道之辰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祭祖节,又称鬼节之......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农历十二月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十六:尾牙
3.十二月廿三/廿四 :祭灶节,扫尘日,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4.十二月廿五,道都中接玉......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部分传统节日介绍
1、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节(正月初一)
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3、元宵节(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中国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农历正月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正月初一, 春节,古称岁首、岁始等。传说是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
正月初二,犬日
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正月初四,羊日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正月初九,天日,九皇会,传说是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的诞辰
正月十八,落灯日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
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二月初二 ,春龙节(头牙),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农历三月
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清明,24节气之一,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四月
四月初一,祭雹神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五月初五, 端午节
五月十三,雨节
农历六月
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七月十五 ,是地官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八月初一,天医节
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八月十二,盘古王诞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 ,重阳节,元帝得道之辰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祭祖节,又称鬼节之......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农历十二月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十六:尾牙
3.十二月廿三/廿四 :祭灶节,扫尘日,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4.十二月廿五,道都中接玉......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部分传统节日介绍
1、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节(正月初一)
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3、元宵节(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展开全部
01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中国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如下:
1、春节
正月初一为春节,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活动主要有拜年、贴春联、燃放爆竹、包饺子等。描写春节的诗作有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有观灯、吃元宵(汤圆)的习俗。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描写元宵节的诗作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3、寒食节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不得用火,吃冷食三日。传说晋文公流亡时,介子推曾为他割股充饥,但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忘记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夸功争宠,于是携母隐居,后来晋文公反复请介子推出山,他不愿为官,最后晋文公放火焚山,介子推抱着母亲烧死在树下。后人为纪念忠臣义士,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吃冷食。
4、清明节
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扫墓和踏青。清明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描写清明节的诗作有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
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系红线等。据说是为纪念屈原于此日投汨罗江而死。
6、七夕节
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又叫乞巧节,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通过天河相会,妇女们摆酒脯瓜果于庭前,用五色线对月穿七孔针,过者为巧,谓之乞巧。七夕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描写七夕的诗作有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中元节
中元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以饲恶鬼,僧寺作盂兰盆会以使亲人脱离恶鬼道,后逐渐成鬼节,民间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8、中秋节
中秋为八月十五,处在秋季三个月的中央。此时为秋分前后,秋高气爽,月亮圆时显得更为明亮皎洁,为家人团聚之时。在这个节日家人团聚,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
9、重阳节
重阳为九月九日,九为阳数之极,故名。此日有登高、赏菊、饮酒、佩带茱萸的习惯。现定为老人节。描写重阳节的诗作有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腊八节
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人将其看做节气的起点,要举行庆祝祭祀活动。古代于岁末要举行腊祭,该日称腊日(日期不定),该月称腊月。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寺此日要煮粥敬佛,受此影响,民间将腊日定在此日(即腊八),并煮腊八粥。
11、小年
小年为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现今为二十三日),又称祭灶日,据说灶王爷是上帝派往民间的监护神,每年此日上天报告民间善恶,于是此日祭灶,期望向上帝说自己好话,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这一天主要扫尘、祭灶等。
12、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习俗有避邪(燃爆竹)、守岁、吃团圆饭等。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如下:
1、春节
正月初一为春节,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活动主要有拜年、贴春联、燃放爆竹、包饺子等。描写春节的诗作有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有观灯、吃元宵(汤圆)的习俗。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描写元宵节的诗作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3、寒食节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不得用火,吃冷食三日。传说晋文公流亡时,介子推曾为他割股充饥,但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忘记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夸功争宠,于是携母隐居,后来晋文公反复请介子推出山,他不愿为官,最后晋文公放火焚山,介子推抱着母亲烧死在树下。后人为纪念忠臣义士,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吃冷食。
4、清明节
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扫墓和踏青。清明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描写清明节的诗作有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
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系红线等。据说是为纪念屈原于此日投汨罗江而死。
6、七夕节
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又叫乞巧节,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通过天河相会,妇女们摆酒脯瓜果于庭前,用五色线对月穿七孔针,过者为巧,谓之乞巧。七夕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描写七夕的诗作有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中元节
中元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以饲恶鬼,僧寺作盂兰盆会以使亲人脱离恶鬼道,后逐渐成鬼节,民间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8、中秋节
中秋为八月十五,处在秋季三个月的中央。此时为秋分前后,秋高气爽,月亮圆时显得更为明亮皎洁,为家人团聚之时。在这个节日家人团聚,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
9、重阳节
重阳为九月九日,九为阳数之极,故名。此日有登高、赏菊、饮酒、佩带茱萸的习惯。现定为老人节。描写重阳节的诗作有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腊八节
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人将其看做节气的起点,要举行庆祝祭祀活动。古代于岁末要举行腊祭,该日称腊日(日期不定),该月称腊月。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寺此日要煮粥敬佛,受此影响,民间将腊日定在此日(即腊八),并煮腊八粥。
11、小年
小年为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现今为二十三日),又称祭灶日,据说灶王爷是上帝派往民间的监护神,每年此日上天报告民间善恶,于是此日祭灶,期望向上帝说自己好话,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这一天主要扫尘、祭灶等。
12、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习俗有避邪(燃爆竹)、守岁、吃团圆饭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2、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3、龙抬头: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4、社日节: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5、花朝节: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6、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7、寒食节: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8、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9、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10、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11、中元节: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12、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13、重阳节: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14、寒衣节: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15、冬至节: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16、腊八节: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17、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18、除夕: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参考资料来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