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到底姓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西施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美名在华人世界可谓人尽皆知。人们在形容一个女子非常美丽时,往往会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这个成语,而“沉鱼”一词,就是专指西施的,因为鱼儿看到她的美丽都惊得游不动了,所以只能沉入水里。西施在华人的心中已经是美的化身,人们往往把美好的事物比之西施,比如形容西湖之美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探究西施到底姓什么,却始终没有确切的结论。如今比较正式的说法是姓施,名夷光,但这是很晚才有的说法,而且还存在争论,仅仅在几十年前,对于西施到底姓什么,人们还是莫衷一是的。苏东坡就因为西施的姓氏,闹出过文坛公案。
苏东坡在吟咏西施的诗句中有过:“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姓西。”但是《韵语阳秋》认为,苏东坡不至于不知道西施不姓西,只是为了押韵,顺手写了个“西”字。清人何文焕作《历代诗话考察》时,却为苏东坡辩护,说“姓”字可能是“住”字,“殆传写之讹,昔人亦曾辩之。”可见,做这种解释的人还不止他一人。
西施到底姓什么,在过去是无考的。认为她不姓西的原因,是因为有个“东施效颦“的典故。倘若西施姓西,那东施岂不姓东?所以那些觉得苏东坡出错的人认为,东、西指的是住所位置,不是姓氏。宋之问在《浣纱篇赠陆上人》里写到:“携妾不障道,来住妾西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那时也没有人认为她姓施。
其实在中国的上古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所谓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但是在上古时,一般只有贵族才会专注于自己的血统谱系,普通平民对姓则比较模糊,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比如商鞅是卫国的公族,卫是周朝的同姓诸侯,所以商鞅的姓,应该是周的国姓,即姬姓。由于商鞅是卫国人,所以以国名卫为氏,称之为卫鞅;而他又是卫国的公族,所以也称为公孙鞅;商鞅仕秦后,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称商鞅,这卫、公孙、商,都是他的氏。
后来姓与氏逐渐合并了,都称为姓。西施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姓氏开始合并的年代。作为一个民间女子,也许对她自己的姓并不清楚,于是就把居住的方位作为姓了。如果她住在一个村子的西边,人们就把她称为西施。而封地名称、居住方位等要素,正是中国姓氏合并后,姓的形成来源之一。商鞅可以因为他的封地是商於而称商鞅,西施为什么就不能因为她居住在西边就叫西施呢?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日本也是一样的。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才有姓,平民是没有姓的。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要求每个百姓都要起一个姓,于是人们就把自己居住的地方或周边景物作为姓,这就有了今天的“松下”、“山田”等日本姓。就此而言,苏东坡说西施姓西也是没错的。
而且,既然人们认为那时西施的姓氏属于无考,那么苏东坡说她姓西也算不得闹了笑话。可是硬要为尊者讳,替他辩解,把“姓”说成“住”之讹,那”应记侬家旧姓西”就该写成“应记侬家旧住西”了,然而这根本就不像诗句,何况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之手。何文焕如此为苏东坡辩护,与其说是替这位大诗人遮掩,还不如说是让他出丑,苏东坡如果在天有灵,知道后世有人把这么不堪的诗句硬按在他头上,不知会作何感想,也许要大啖几块东坡肉才能压惊了。
由于西施的姓氏长期没有定论,因此各种说法都有,但有些说法就过于怪诞了。曾经有一位著名教授说,西施其实就是夏姬,这位教授的脑回路如此清奇,也真让人啼笑皆非了。
众所周知,西施是一位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的美女。她不但容貌美丽,在人格上也是高大的,是公认的千古第一美女。两千年来西施在国人心目中已经铸就了牢固的正面形象,是不容玷污的。而夏姬何许人也,她虽也位列春秋战国四大美女之列,但却以妖淫著称。她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以至于九个男人因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可谓千古第一荡妇。以千古第一荡妇来替代千古第一美女,是万万不能被国人接受的,何况夏姬的生平也很难考证,其身世究竟如何并无公论。“两间居主人”秦似有诗云:“夏姬西子事难明,南国偏怜一女生。”可见两位美女的身世都难考证,夏姬就是西施的说法也难以被认同。而”南国偏怜一女生“指的是一位不为世人熟知,却备受文人士大夫推崇,而且身世确切可考的美女绿珠。文人们记住绿珠,不仅因为她的美色,而是她懂得报恩的美德和对爱情的坚贞。
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像教授这种学识渊博的精英人士,会提出这样荒谬的看法。无独有偶,民国时,有一位叫经亨颐的议员,也是个教授,还是大学校长,居然在议会里提出议案,要把故宫拆了,还得到了其他议员的响应。要不是军阀吴大帅以其虎威坚决抵制,现在就没有故宫了。想来那些议员、教授,按理都是明事理,识大体的社会名流,为什么会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想法?难道是知识太多导致脑回路短路?还是太想博眼球?相比之下,苏东坡对西施姓氏的望文生义就显可爱得多,也质朴得多了。
附:吟咏西施的诗句出自苏轼《次韵代留别》, 见《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探究西施到底姓什么,却始终没有确切的结论。如今比较正式的说法是姓施,名夷光,但这是很晚才有的说法,而且还存在争论,仅仅在几十年前,对于西施到底姓什么,人们还是莫衷一是的。苏东坡就因为西施的姓氏,闹出过文坛公案。
苏东坡在吟咏西施的诗句中有过:“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姓西。”但是《韵语阳秋》认为,苏东坡不至于不知道西施不姓西,只是为了押韵,顺手写了个“西”字。清人何文焕作《历代诗话考察》时,却为苏东坡辩护,说“姓”字可能是“住”字,“殆传写之讹,昔人亦曾辩之。”可见,做这种解释的人还不止他一人。
西施到底姓什么,在过去是无考的。认为她不姓西的原因,是因为有个“东施效颦“的典故。倘若西施姓西,那东施岂不姓东?所以那些觉得苏东坡出错的人认为,东、西指的是住所位置,不是姓氏。宋之问在《浣纱篇赠陆上人》里写到:“携妾不障道,来住妾西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那时也没有人认为她姓施。
其实在中国的上古时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所谓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但是在上古时,一般只有贵族才会专注于自己的血统谱系,普通平民对姓则比较模糊,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比如商鞅是卫国的公族,卫是周朝的同姓诸侯,所以商鞅的姓,应该是周的国姓,即姬姓。由于商鞅是卫国人,所以以国名卫为氏,称之为卫鞅;而他又是卫国的公族,所以也称为公孙鞅;商鞅仕秦后,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称商鞅,这卫、公孙、商,都是他的氏。
后来姓与氏逐渐合并了,都称为姓。西施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姓氏开始合并的年代。作为一个民间女子,也许对她自己的姓并不清楚,于是就把居住的方位作为姓了。如果她住在一个村子的西边,人们就把她称为西施。而封地名称、居住方位等要素,正是中国姓氏合并后,姓的形成来源之一。商鞅可以因为他的封地是商於而称商鞅,西施为什么就不能因为她居住在西边就叫西施呢?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日本也是一样的。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才有姓,平民是没有姓的。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要求每个百姓都要起一个姓,于是人们就把自己居住的地方或周边景物作为姓,这就有了今天的“松下”、“山田”等日本姓。就此而言,苏东坡说西施姓西也是没错的。
而且,既然人们认为那时西施的姓氏属于无考,那么苏东坡说她姓西也算不得闹了笑话。可是硬要为尊者讳,替他辩解,把“姓”说成“住”之讹,那”应记侬家旧姓西”就该写成“应记侬家旧住西”了,然而这根本就不像诗句,何况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之手。何文焕如此为苏东坡辩护,与其说是替这位大诗人遮掩,还不如说是让他出丑,苏东坡如果在天有灵,知道后世有人把这么不堪的诗句硬按在他头上,不知会作何感想,也许要大啖几块东坡肉才能压惊了。
由于西施的姓氏长期没有定论,因此各种说法都有,但有些说法就过于怪诞了。曾经有一位著名教授说,西施其实就是夏姬,这位教授的脑回路如此清奇,也真让人啼笑皆非了。
众所周知,西施是一位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的美女。她不但容貌美丽,在人格上也是高大的,是公认的千古第一美女。两千年来西施在国人心目中已经铸就了牢固的正面形象,是不容玷污的。而夏姬何许人也,她虽也位列春秋战国四大美女之列,但却以妖淫著称。她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以至于九个男人因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可谓千古第一荡妇。以千古第一荡妇来替代千古第一美女,是万万不能被国人接受的,何况夏姬的生平也很难考证,其身世究竟如何并无公论。“两间居主人”秦似有诗云:“夏姬西子事难明,南国偏怜一女生。”可见两位美女的身世都难考证,夏姬就是西施的说法也难以被认同。而”南国偏怜一女生“指的是一位不为世人熟知,却备受文人士大夫推崇,而且身世确切可考的美女绿珠。文人们记住绿珠,不仅因为她的美色,而是她懂得报恩的美德和对爱情的坚贞。
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像教授这种学识渊博的精英人士,会提出这样荒谬的看法。无独有偶,民国时,有一位叫经亨颐的议员,也是个教授,还是大学校长,居然在议会里提出议案,要把故宫拆了,还得到了其他议员的响应。要不是军阀吴大帅以其虎威坚决抵制,现在就没有故宫了。想来那些议员、教授,按理都是明事理,识大体的社会名流,为什么会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想法?难道是知识太多导致脑回路短路?还是太想博眼球?相比之下,苏东坡对西施姓氏的望文生义就显可爱得多,也质朴得多了。
附:吟咏西施的诗句出自苏轼《次韵代留别》, 见《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