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校园暴力,家长跟孩子该如何应对
1.语言暴力:指学生经常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从而产生矛盾(辱骂,起外号等);
2.身体暴力:指借助身体的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殴打、人身伤害);
3.心理暴力:指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
同时又分为个体暴力及群体暴力,指施暴者是单一个人或者是群体。
对于饱受校园暴力困扰的学生而言,长期遭受暴力欺凌欺会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一般校园霸凌校园暴力在初中阶段最为严重,到高中后逐渐减少。
面对校园暴力,家长、校方及校方的多方面配合积极应对。
当孩子遭遇群体性校园暴力时,家长要与校方积极沟通,事态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寻求警方帮助,对于孩子,家长应加强对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识教育,慎重交友、远离是非、安全自护。如果孩子在学校里遭遇欺凌或暴力,家长万不可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更不要抱有“小孩子打闹无所谓”这种想法,当发现校园暴力发展到人身伤害等严重阶段时候,家长需要及时留存证据、报警、进行身体检查、司法鉴定和依法维权,千万不能冲动行事,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给孩子申请休学、转学或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以孩子的安全及心理健康。
但孩子遭遇个体性校园暴力时,家长应与孩子沟通,与校方配合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孩子对待事物、对待他人侵扰的态度往往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父母应教导孩子积极应对,勇于拒绝,在适当的情况下予以反击,以树立孩子自身的自信心,增强其勇气。
校园暴力的情况五花八门,类型越来越多,但究其根本,还在于父母能否正确引导孩子去积极的沟通以及能否正确的应对。
1.不问青红皂白地直接介入,用成年人的方式替自家孩子“出气”
这是一种最不利于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反而会导致问题扩大化。
2.斥责孩子“无用”
得知孩子被欺负后,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之余,经常是“怒其不争”。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情绪反应,会导致孩子不敢再跟家长倾诉而选择压抑自己。因为孩子都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不争气”的样子。很多校园霸凌之所以长期发生在某一类孩子身上,家长的副作用难咎其责。
3.鼓励孩子“以暴制暴”
报复行为会让孩子再一次体验欺凌,加深心理创伤,我们的目标不是报复欺凌者,而是防止欺凌事件再次发生。
孩子在学校被欺凌后,家长的应对措施


遭遇校园欺凌,告诉孩子这样做!

警方提醒
预防欺凌 记住这三个秘诀!
1.提高情商,控制情绪,学会示弱,理性应对
当遇到有人要对你使用暴力,首先要想办法脱身远离,控制原始情绪,避免冲突恶化、暴力犯罪后果发生。对暴力者“示弱”并不会折损颜面,与垃圾人对抗也无法彰显实力。“以暴制暴、逞强斗狠”,最后受伤的其实是自己!
2.学法用法助成长,见义巧为不围观
要学法守法、知法懂法。同时,在保证自身的安全并有足够能力的前提下,见义“巧”为。如果欺凌行为发生在僻静处,应该赶紧离开现场向成人求助;如欺凌行为发生在非僻静处,则可通过打招呼、唱歌等形式引起他人注意,及时解救被欺凌者。
3.自我保护,冷静机智,勇敢说不,寻求帮助
当自己遭遇恶霸欺负或见有人被欺负时,不要忍气吞声,不要害怕,要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学会向老师、家长、警察寻求帮助,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心理专家建议
家长在强调学业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薇建议,避免孩子遭受“霸凌”行为的侵害,家长可以从以下是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要过度包办,要逐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其次, 不当“甩手掌柜”,放下身段,多和学校老师沟通,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如果不幸真的发生欺凌和暴力行为,那么修复孩子的心灵创伤需要老师的重视和家长的陪伴,严重者还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此外,如果出现“欺凌”,受伤害的可能不止一人。施暴者也需要被重视和帮助,一味的责备,更有可能将孩子推向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