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汉开国时刘邦定都洛阳,但最终却迁都到了长安?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他的选择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王朝来说十分重要,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之后,当即在山东称帝,并且建都洛阳,但为何在三个月后他又迁都长安,最终在长安落脚呢?刘邦又为何做出这一决定呢?其具体原因如下,一是长安地理位置优越,对于镇守整个西汉王朝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谋士张良的力挺,三是刘邦心理作用的影响。
长安地理位置优越,对于镇守整个西汉王朝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先是因为洛阳离陪他一起打江山的将士们的家乡较近,于是决定先定都于洛阳,但才建都没有多久就被一个名叫娄敬的车夫上书劝谏,并献策于刘邦,让其迁都长安,在劝诫刘邦时,娄敬如是说道:“秦地被带山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固,资胜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也”。
娄敬短短几句话便十分透彻的将长安之于洛阳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以及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等特征生动形象的说与刘邦,能够成为一代君主,刘邦自然也是心中有数,一路的接连征战,他怎么又会不知道都城的地理位置对于镇守天下的重要性?并且,只要能够立足秦朝故地,就能遏住整个天下的喉咙,将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洛阳、长安两者相较,他肯定会选择长安,所以迁都也是必然之事。
谋士张良的力挺
听完娄敬说完,刘邦自己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但迁都事关国家大事,刘邦虽然是至高无上的君王,他也需要与朝臣商议,毕竟国家是一个复杂的权力机器。只是他的迁都想法一提出便遭到了众多朝臣的反对,就在刘邦自己也陷入犹豫之中时候,张良站了出来,他以“洛阳其中小,不过数百里,天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彻底打消了刘邦的疑虑,毕竟张良毫不夸张的说算得上是西汉开国第一谋臣,并且一路征战以来,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不少,刘邦也十分信任于他。于是有了张良的劝说,刘邦力排众议,决定由洛阳迁都长安。
迁都长安是刘邦心理作用的影响
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在历史上有多个大一统的王朝都选择定都于长安,在西汉建立初前面的周朝和秦朝都曾先后定都于长安,在周朝几百年的统治之下长安宫城众多,并且十分完善,刘邦迁都过来不用耗费多大力气,加上他也想像周朝一样一直统治整个中原。再者虽然秦朝二世而亡,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寿命,但长安的底蕴还在,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长安有龙气这是他的心理作用之一。
心理作用之二,便是刘邦当时定都的洛阳是正是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城市,整个周朝由盛转衰就是从迁都开始,刘邦可不希望自己刚刚建立的王朝立马走向衰败,故而也想迁都长安。
总之,古代都城的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运势,无论是出于长安地理位置,还是出于心理作用,刘邦定都长安都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