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不斩行不行?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不斩行不行?我是上中学的时候看的《三国演义》这本书。很多当时看着生动鲜活的英雄人物,现在回忆,形象都模糊淡化了。但是像七擒孟获 失街亭 ,草船借箭等这些我当时很喜欢的章节内容,还是记忆犹新的。马谡,就是“失街亭”事件的主人公。马谡在当时,也是个著名将领。他从小就才气过人,尤其对军事理论方面有着过人的见识,因此,后来深得诸葛亮的赏识。据说诸葛亮经常与他秉烛夜谈至天亮。可见此人的才学相当了得。但是刘备对他却颇有看法,因为马谡最初就是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蜀的,历任过县令和太守。所以刘备很了解他,认为他只善夸夸其谈,不够务实。并且不止一次提醒过诸葛亮。不过,诸葛亮却并没放在心上。
诸葛亮很是欣赏他的军事才学,因此,任用他为参军,甚为器重!在讨伐孟获一战中,马谡献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成功招抚孟获。更得诸葛亮的赏识。公元228年,诸葛亮命马谡为先锋驻守街亭。马谡到达后不听副将王平劝阻,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魏军张郃放火烧山,最终大败,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丧失了北伐的最好时机。诸葛亮一定要斩他的原因有三,出征前马谡立了军令状,街亭失守愿献上全家性命。如今街亭已失守,怎可违了军令。刘备曾屡屡劝阻,不可重用此人,自己没听,导致如此结果,辜负了他的托孤之情,诸葛亮深感懊悔,觉得愧对刘备,要给他一个交代。街亭失守,丧失了北伐的最好时机。使蜀国损失惨重,不处置,跟蜀国老百姓也交代不了。
想着放眼当时的蜀国,再也找不到这样优秀的军事人才了,可他犯下的错误又非斩不可,所以就有了诸葛亮挥泪行刑的历史场景!我觉得是诸葛亮过于信任自己的学生了,我么都知道,诸葛亮就两个学生,一个马谡,一个姜维,诸葛亮也对他们委以重任,其实马谡在其他方面做得都还是不错,比如在诸葛亮在与魏国交战的时候,马谡作为使者出使吴国就处理的很好,这就导致了诸葛亮非常的信任马谡的才能,虽然刘备曾告诉过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但诸葛亮还是过于的相信了自己的学生,在加上马谡平时在诸葛亮身边都能头头是道的分析出诸葛亮的一些计策和观点。不过马谡也并非不是没有才能,马谡第一次带兵面对的是谁?是司马懿,是连诸葛亮都头疼的人物,马谡打不过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