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这届的高校毕业生将面临哪些挑战?
零 导读
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归国留学生等就业群体,就业总量压力空前增大。
同时,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加上疫情的叠加影响,2022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
同学们要客观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以正确的心态、充足的准备和全面的考量选择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岗位,切勿盲从,更拒绝“躺平”;要通过学校和网络平台熟悉当前就业创业政策及帮扶措施,为实现顺利就业、尽早就业做足功课、做好准备。
壹 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
1.考研的人会越来越多,而部分专业的研究生的价值会越来越低。
2.价值观会越来越统一,考研会变成第二次高考。部分山东,河南,河北高校考研备战会从大一,大二开始,甚至由学校本身教学统筹。
3.职业院校的地位不断增加,因为需要更多的人进厂打工,目前东莞用工荒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形成了两道亮丽的风景线。
4.部分专业就业压力山大,而过去极好就业的工科也会面临挑战。比如电气工程,2021年国家电网总报名人数超过85万人,报考人数上涨了59.1%,这就意味着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压力在逐渐增加,而有些热门岗位报考和录取比例在2000:1。而2022年国家第一批招录的累积报名人数就达到了34万,是近年来第一批最高。岗位仅有1.2万不到。
5.去年疫情加持之下毕业生对于国有企业的青睐超过私企,2020年像中国烟草、中化石油、国家电网等众多国企央企,都扩大了年度招聘计划。而且目前2020年从招聘计划的完成度来看,也是甩民企外企几条街的。2021年有46%的国企已经完成了招聘计划,而民企完成度仅有18%。
6.体制内成为热门词汇,考编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大量毕业生的热词。
7.与现在糟糕的就业情况相反的是,新兴科技市场一片欣欣向荣,这也是转变的机遇。甚至一些小众专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人才在社会上的优势会越来越突出。原因也很简单,国家几乎是在倾尽全力打科技贸易战。
此外,年轻人消费观念发生改变,新兴消费市场也在抬头。健康,娱乐,时尚,美容,科技这里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巨大的机会。年轻人的思想都在这个时代迅速转变。
贰 毕业生企业就业率下降,考研成为“主力军”
从2021-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比来看,2022届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占比为40.78%,相比2021届上涨6.57个百分点;反观选择企业就业其占比则出现下降,2022届高校毕业生企业就业占比为34.21%,同比2021届下降了7.15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2022届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占比为17.57%;创业、出国深造、其他占比分别为4.25%、2.07%、1.12%。综合来看,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毕业生更倾向于考研、考公、考编等多种渠道,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叁 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挑战
1.对就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对待就业岗位的态度上求稳定、怕风险,过于看重薪酬、福利等待遇,一味强求“专业对口”,更有鄙视体力劳动,不愿从基层做起的应届毕业生都不在少数。
因此,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就业成本不断的提高,在自身素质的限制和一些不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大学生在就业上就会处于弱势。
2.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在频繁出入各种类型的招聘会的时候,比较青睐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他们认为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自身发展机会也就会大一些,这就导致一些欠发达地区即使制定了很多就业优惠政策,也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还有的大学毕业生总是认为自己是“金凤凰”,能够上大学很了不起,对于工作单位过于挑剔,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是要求工资待遇越高越好,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主观认为自己进入单位就应该坐到很高的职位。这样就会直接产生眼高手低的矛盾,业务基础不够成熟,必然造成就业中所面临的困境。
3.社会适应能力偏低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异的,从毕业到就业,就像婴儿的断奶期。
4.职业发展毫无方向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5.就业信心亟待加强
因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外部环境不好,再加上求职的屡屡受挫,导致很多大学生丧失就业信心。
6.工作经验趋于空白
很多人在校时因为缺乏相关的职业规划,于是大学的光阴就在“混日”中悄然而过。工作实习的经历犹如白纸一张,这无疑会在求职时遭到企业的拒绝。
7.期望与现实鸿沟巨大
就业期望和就业现实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大学生不做出改变和调整,一昧指望劳动力市场的改变来实现就业将是不现实的。
肆 关于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建议
一、审时度势,客观认识就业形势
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再加上未就业毕业生、归国留学生等就业群体,就业压力空前巨大。
同时,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加上疫情的不确定,2022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必将更加严峻,更加复杂。
同学们一定要客观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早准备,切勿盲目乐观,错失良机。
二、准确定位,合理制定生涯目标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据调查,70%的毕业生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问题,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同学们要客观认知自我,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技能,充分衡量自身的个性特点、优势特长、性格爱好,确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
要树立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切忌不切实际,急功近利,好高骛远。
三、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了 “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配套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
有志青年,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携笔从戎”应征入伍,到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国家将给予学费补偿、考研考公加分等优惠,学校还将对到西部省区就业和参军入伍的毕业生给予表彰奖励。
据麦可思《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民营个体企业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占比达52%。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能得到多方面锻炼,成长更快,这对于自身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同学们要勇担时代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理想。
四、积极行动,认真查找招聘信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求职应聘既要有目标,还要有计划,更要有行动。
要充分把握寒假有利时间,仔细查找当地企业招聘信息,积极投递简历。主动请家人、亲朋好友寻找就业岗位,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结语
同学们,乘风破浪凌云志,激流勇进正当时。求职之旅不会一帆风顺,挫折与困难在所难免,同学们千万不要怀疑自己,轻言放弃。不断地试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坚信只要积极行动、端正心态,适合你的心仪岗位就在前方。愿你在求职路上,坚定目标,只争朝夕,奋勇前行。
加油,2022届毕业生,等你们的好消息!
引言
教育部发布信息,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长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2022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这届毕业生也将面临更加困难的环境与挑战。
1.挑战一:就业形势
对于市场而言,总是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对于往年的毕业生而言,就业形势虽然比较严峻。但是我国当时处于经济腾飞期,每年增加的岗位还是可以满足就业需求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都不是特别景气,我国也是如此。中小企业在这场疫情风波中不断倒闭,新的公司与企业也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的买家市场不景气而所增寥寥,这部分新增的企业相对于减少的就业岗位而言,可谓是杯水车薪。这对于本届应届毕业生而言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就业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挑战二:工作压力
受于市场环境影响,现在中小企业不仅不断倒闭,就算没倒闭也在不断地裁员,各个大厂大公司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经过短时间的培训甚至是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就业,与公司同岗位的前辈相比,没有工作经验,为公司产生的效益较低。在私企这种地方,利润才是最重要的,你产生不了效益,公司就会把你给裁掉。而现在公司整体效益不行,导致裁员加剧,使得应届毕业生在经过试用期后,更加容易失去工作。这也就要求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压力更大。
3.挑战三:考公与升学压力
受于现在整体市场环境不行导致的就业压力,毕业生们也有较为清楚的认知,所以纷纷选择考公考研,但是现在考公考研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
对于考公而言,现在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选择考公的人也越来越多,并且,毕业生在考公这一环节不仅要与同是应届毕业生的同龄人相比,还要与社会人士一起同台竞技。而国家这几年,公职岗位增加的越来越少,体制内已经趋于饱和,岗位竞争非常大,一个好的岗位甚至有几千上万人同时竞争。据统计,2022年国考目前全国1833396人通过审查;其中126个职位无人报名,153个职位审查通过为零,452个职位资审合格小于3人;全国平均竞争比68.9:1,职位最大竞争比是19236:1。
考研压力,对于选择考研的那批同学而言,其实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同届毕业生,而是往届二战甚至是三战的毕业生,这些往届毕业生导致考研竞争非常距离,毕竟别人已经复习两三年了,能力一样的情况下,复习时间越长,竞争优势越明显。而每年各院校虽然不断扩招,但是相对于考生增加的数量和整体数量而言依然杯水车薪。
并且现在就算考研上岸压力也很大,现在各高校对于研究生采取宽进严出的策略,毕业要求越来越高,考上之后还要面对毕业压力。
总结
挑战归挑战,人还是要活下去的,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充实壮大自己,做到任他风雨来袭,我自屹然不动
首当其冲的就是就业压力
在疫情之前我们就会发现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是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的,然而随着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曾直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疫情对于我国的经济带来的代价是毁灭性的,我国的GDP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保持正增长就已经十分困难更何谈向疫情前的高速稳定发展呢?疫情时期,各大企业纷纷裁员,这既是企业对于自身生命力的需求也是对于当今经济发展下行所做出的不得已措施。试想,在原本职位锐减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却以一个比较高的速度递增,如果你没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又如何适应大学毕业这一难关?
其次不得不提的就是当今大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迷茫性。
俗话说得好,人要是抹黑往前走,往往最后都会走错路。当今对于大学生或是当今青年来说,人生处处是选择,我们不知道哪个选择对于未来的自己是最有利的,不知道自己在大学所选择的专业是不是适合的,可能你会说,怎么可能,都学了四年了,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今后要从事什么工作。然而你可知,2022年毕业的这一批大学生,大多是在2018年入学的,享受了两年正常的大学生活,却在大三这一年经历了历史最久的新冠,大三什么概念?你知道吗——它是一个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的一年,这一年里,你要决定自己今后到底要不要考研,考哪个研究生,是不是要实习,在哪实习。但是在2020年这一年里,因为疫情的缘故,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家的,我们不能去实习,也无法走出家门去实习,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无法在实践中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自己今后决定的职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规则,这也就使得原本就比较迷茫的我们对于未来更加持一种消极态度和不确定性。
之后再来谈一下初入社会的不适应感吧。
大学,尤其是二三流大学,教的东西既不能完善发展世界观方法论,也不能提供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还很难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可以这么说大学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完全就是浪费时间,除此之外大学的管理把成年人当成小孩子,经过四年的荼毒,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眼高手低。当然现在眼低手也低。经济放缓,太多大学生们的知识技能相似,可替代性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带来的挑战,进而被社会所淘汰,开始质疑自己上大学是不是错的。
就目前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条建议:
①要明确方向。现在开始规划你的人生地图,问问自己,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分别要达到什么位置。要弄清楚什么对于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②要懂得“转换”的艺术。变化可能会有风险,然而最好的机遇都在你寻求改变时出现的,随时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吧。
③降低自己过高的期望值,脚踏实地,从当前基层做起,一步一步走的踏实。
④主动去适应环境的改变,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只能去适应这多变的世界。
还记得日渐繁盛的校园风光,还记得挤了五个人打扑克的小床,还记得学校旁边的小商排档,还记得……亲爱的同窗,请带着我的祝福去追逐你人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