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有哪些基本要求?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先说说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明确与学生明确问题;呈现方式)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具体化、充分展开;怎样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有些优秀的教师还特别提倡“剥笋式”的课堂,他们期望达到一种状态,就是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学生会豁然开朗,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原来是这个.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象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至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有这样几种:1、上课直接告知学生(板书、ppt、口述);2、可以在课的尾声让学生归纳提炼教学目标;3、让学生上课伊始先讨论,从而引出教学目标;4、让学生在自学时根据师生共用讲稿来预习.
而这里的第四种呈现方式其实就是我们学校现在在做的,在学案中已经给学生列出了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生也是按照这个既定的目标来预习的,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也有各种变通,可能就是把前三种呈现方式结合着用的.我认为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确,而且十分必要.记得我们金校长在执教《石壕吏》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先讨论学习这样的课文该学些什么,进而引出教学目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学会如何把握这类文章的学习目标.
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
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
3、教师怎样组织内容: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如何联系;这种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前提性知识)、怎样联系(过渡、教师作结构性陈述,既紧密联系且学生感受到)
4、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学是否集中和充分(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
5、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
6、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
这里我想问,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教得充分吗?比如我们经常在指导学生做阅读训练时遇到一个关键词,就是要求“概括”,我们也似乎不厌其烦地要教会学生概括.可是我们往往对学生说“注意是概括”,“你再想想,这是概括吗?”“其他同学你们是怎样概括的?”……
我们的学生是在“尝试错误”中才学会概括的,而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按照张老师的教学内容观察诊断维度,我们应该从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三个步骤教会学生概括:1、概括是什么?2、怎样去概括?3、什么情况下要运用最有效?也许是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自认为教过很多遍的东西学生却还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够了吗.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
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有所提升.以上只是本人学习的一点拙见,但愿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更具价值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先说说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明确与学生明确问题;呈现方式)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具体化、充分展开;怎样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有些优秀的教师还特别提倡“剥笋式”的课堂,他们期望达到一种状态,就是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学生会豁然开朗,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原来是这个.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象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至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有这样几种:1、上课直接告知学生(板书、ppt、口述);2、可以在课的尾声让学生归纳提炼教学目标;3、让学生上课伊始先讨论,从而引出教学目标;4、让学生在自学时根据师生共用讲稿来预习.
而这里的第四种呈现方式其实就是我们学校现在在做的,在学案中已经给学生列出了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学生也是按照这个既定的目标来预习的,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也有各种变通,可能就是把前三种呈现方式结合着用的.我认为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确,而且十分必要.记得我们金校长在执教《石壕吏》一课时,就是让学生先讨论学习这样的课文该学些什么,进而引出教学目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学会如何把握这类文章的学习目标.
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
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
3、教师怎样组织内容: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如何联系;这种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前提性知识)、怎样联系(过渡、教师作结构性陈述,既紧密联系且学生感受到)
4、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学是否集中和充分(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
5、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
6、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
这里我想问,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教得充分吗?比如我们经常在指导学生做阅读训练时遇到一个关键词,就是要求“概括”,我们也似乎不厌其烦地要教会学生概括.可是我们往往对学生说“注意是概括”,“你再想想,这是概括吗?”“其他同学你们是怎样概括的?”……
我们的学生是在“尝试错误”中才学会概括的,而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按照张老师的教学内容观察诊断维度,我们应该从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三个步骤教会学生概括:1、概括是什么?2、怎样去概括?3、什么情况下要运用最有效?也许是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自认为教过很多遍的东西学生却还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够了吗.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
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有所提升.以上只是本人学习的一点拙见,但愿接下来的日子里有更具价值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