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呈现的秦国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07-16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1万
展开全部
西安兵马俑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已开发开放的两三个厅的规模,只是未开发未开放的地下兵马俑的1/10甚至更少。

千人千面的兵马俑大规模制作能力,令人惊叹2000年前秦帝国国力之强,工匠水准之高。

要知道在农业社会,社会分工无法达到现代社会水准,根本原因就是农业能力,一个工匠、一个士兵、一个官僚、一个贵族需要多少农耕农民来“供养”,决定了这个农业社会的效率和动员能力。

单个农民的耕作效率是关键,农民除去自己用度之外,耕作收获盈余越多,理论上可以缴纳奉养他人的粮食就会越多,社会可以供养的工匠、士兵、官僚、皇宫贵族数量就可以越多,青铜、铁、铠甲、粮草、牲畜也就可以形成数量优势。

2000年前的农业水准,效率远远无法与现在比,至少10个甚至20个农民才能养一个普通非农平民。

现在工业化国家,农业人口只总人口占4%。改革开放前(1978年),我国十亿人口有九亿是农民。

秦兵马俑需要数以万计的工匠,陶制品和青铜兵器及青铜制品都需要矿山开发的“产业链”,至少还需要数以万计的非农类工匠人员。

秦帝国一边建造兵马俑一边进行灭六国战争,数十万士兵,以及数十万士兵背后的物资保障,这种耗费对于当时的农业社会来说几乎就是天文数字。

每天人吃马喂,战争损毁的兵器箭羽,都需要及时补充和维护修理,背后的工匠数量和运输人员数量都是巨大的量级。

秦兵马俑1号厅的兵马俑数量近万,兵器、箭羽、青铜制品数量合计要超万件。真实战场数量肯定还要多很多倍。

这种物资保障承受能力全都要由农业来背。一方面说明前秦农耕文明已较为成熟。另一方面,是秦通过变法,实现了农耕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形成针对六国总体效率的超越。

上中学读历史课,商鞅变法有一条重要的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当时真没理解这条变法的威力。

前秦时耕种土地都是井字的田地,井字最中央的那块田地是公田,其他八块是私田,八户农民耕种私田的时候,同时有义务耕种公田。

私田的收获归个人,公田的收成上缴国家供养公差。私田种得都很好,公田几乎就是出工不出力,收获很差。

商鞅变法之一就是废除井田制,把阡陌开垦成耕地,公田分为八等分,分给八个农耕户,大致就是“包产到户”,每户按比例上缴收获。同时,上缴得越多越有可能减除劳役,甚至加爵位。

这一制度创新前,秦国在七国中最落后,农耕效率最低。制度创新后,秦国一跃为七国中农耕效率最高的国家,可以奉养远比其它六国更多的工匠、士兵、非农人员,使得秦灭六国形成了绝对的战争资源优势,提供了与之最重要的制度基础保证。

中学读书读到“废井田、开阡陌”这一段,真没有什么触动。几十年后,当目睹壮观的秦兵马俑时,才真正理解这六字革新的份量。

它让举国上下同欲,它让秦国爆发了惊人的动员能力,它让秦国百姓创造了远比其它六国百姓更大的社会价值,它是秦国强大的最重要物质基础保证。

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这句话真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