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返老还童》最深解读,你看懂了吗?

 我来答
吃瓜群众1718
2022-07-13 · TA获得超过82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34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很多人问过我,“有没有什么电影值得推荐?”

我其实也没看过很多部,但是《返老还童》一直是我列举清单里的top 3.

《返老还童》于我而言,出彩之处不仅仅在于男女主演过硬的颜值和演技,还包括这个情节设定——一个人从出生就是老人模样,然后越长大身体越年轻、有活力……

这样一个故事本身就足够引人遐思, “天选之人”本杰明·巴顿会经历怎样传奇的一生?

还包括同名小说背后那个同样生前死后都是传奇的伟大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为什么想要写一个这样的故事?他的创作主旨是什么?

还包括这个故事发生的那个传奇的年代里, 一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空前强大(1919~2003),每个美国人的生存状况。

不禁让人思考, 纸醉金迷的年代,人的一生中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还包括 当我每一次回看的时候,都能从新的角度发现全新的解读, 我想这是一部电影、一段故事、一部经典深入人心的最大秘密。

接下来,我把在观影过程中发现的这些深刻de“秘密”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们看完之后有所思考的同时也能感同身受,就是我最大的幸运和满足^__^

有人说,“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之一是为人父母,抱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孩的时候”。

看着皮肤粉嫩、水嘟嘟的婴儿一点点长大,仿佛自己也重回青春,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

这是因为我们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希望,所以我们会充满干劲。

可是 如果事与愿违,你初生的孩子,关节退化,面色苍白,皮肤褶皱,毛发稀落,上气不接下气,仿佛心脏在接下来的每时每刻都有骤停的风险……

你能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看到死亡的气息。

你会如何待他?

在你做出选择之前,电影里其实已经给了我们两个答案。

纽扣大王巴顿先生,把本杰明的降生视为不祥之兆,“体面”地遗弃了他;而奎尼,养老院里的女管家,用她宽厚的肩膀托起了本杰明形如枯槁的生命,她像对待每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她给了主人公二次生命。

当然每个人在做选择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苦衷。可是当老巴顿先生临终的那几年,他才发现自己错过的,是亲生孩子的成长和陪伴,是多少家业都无法弥补回来的温暖。

可悲的是, 因为恐惧死亡他选择了抛弃责任,因为接近死亡他才懂得放下执着。

其实这里的本杰明既代表生下来体质弱的孩子,我觉得也映射了老人的赡养问题。

老人和孩童的生命一样脆弱,需要照顾, 即使我们在被照顾的人身上只看到死亡即将到来,也不能放弃爱,爱就是希望。

在童者眼里,长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他们不懂欣赏老成; 在老者眼里,衰老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所以他们无比羡慕年青。 人到中年,不是危机四伏的年纪,是一切都刚刚好。

每个人都有三个年龄层次,实际年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

我们的社会环境常常把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符的人,视作异类, 比如少年老成,比如老顽童,仿佛他们做的事情与他们的实际年龄相比,存在出入就是出格的。

和不同年龄的人交往仿佛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他们一般很少有朋友,同龄的,或者不同龄的。他们往往是少部分人。

电影《返老还童》里也揭示了这个现象。

主人公本杰明·巴顿的角色塑造奇妙之处,在于他的身上集成了“老年”的生理特征和“少年”的心理特征。 看样子,早年的他应该是一个“通晓世事”的老者,可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孩子;晚年的他应该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可实际上他已经走过了数十个春夏秋冬……

所以,当他小时候的时候,只能和“同龄”的老人一起谈心聊天,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一起玩,除了黛西;而当他在桌子下和黛西分享各自“秘密”被抓包之后,黛西的奶奶会谴责他“为老不尊”。

那么,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社会观念里的这种偏见?刻板印象,还是长幼有序的道德观念?

我们对少年老成的刻板印象包括:呆板,了无生趣,被动,难以接近,没有出息,难堪大用等等。

但是实际情况是, 我们在评判别人的时候也在反映自己的性格特点。

有这种刻板印象的人往往性格中缺乏耐心、渴望即时满足,所以才会过于注意表象,而非内涵。

幸运的是,本杰明的人生旅途中并没有一直独行,他遇见了欧缇先生,然后是杰克船长,最后是伊丽莎白女士。

他们都没有因为长相孱弱而远离他,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见解一一分享给他听,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他们都是影响主人公一生的好朋友。

吊诡的是,他们都是外界眼里离经叛道的人,或许他们的交往中也有一点惺惺相惜的意味。

其实, 不管是外表上的少年,还是年龄上的老年,相遇相知都是缘分,我们要多多体验故事,多多感受情感。

容易看到的是“你”的外表,不容易看到的是“我”的人格。

黛西和本杰明之间的爱情是《返老还童》的主线。 电影略去了本杰明在成年后取得的世俗成就,重点着墨于两人之间感情的发展。

成年后第一次相遇,黛西20岁,本杰明26岁。 那个时候她已经搬去了纽约曼哈顿,一心追逐自己的舞蹈梦想,她只是把他当一个特别的人,他们之间没有稳定的爱恋。本杰明很清楚这一点,他们要过的生活不同,所以他拒绝了她的求爱。

1962年春天,黛西37岁,本杰明43岁 。 他们在人生的中点再次相遇。这次他们毫无保留的相爱了,一起出海,装修新房,搬进新居,养育女儿……

之后为了避免自己的逆生长给家庭和爱人带来负担,本杰明选择出走。

再见是在,黛西54岁,本杰明60岁(或者说24岁)。她已嫁做商人妇,而他依然少年模样。 即使她已经人老珠黄,他并没有把她的那句“我太老了”放在心里;即使分别成了必然,他们依然可以默契地互道晚安。

本杰明和黛西是幸运的,命运给他们的生活安排了一次暂停,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终究没有错过成熟的彼此,错过爱情。

我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将经历一段无比渴望爱情的阶段,可以因爱而生,也可以为爱而死。

契机可能是因为,在错误的时间点遇上了对的人,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有缘无分,以至于以后再遇到感情的事情总是畏手畏脚。

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重开,你会选择何时与她相遇呢?功成名就日,还是懵懂少年时?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首先得问自己,喜欢对方什么?

美丽动人的容颜,天真烂漫的笑容,始终如一的真诚,腰缠万贯的财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气,还是恰似一江流水的温柔?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等候一个生命轨道交汇的机遇,然后在情投意合的时候,“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不要等到失去了再来懊悔,“好好去爱吧”。

本杰明的人生,其实和大多数人的一生并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感受时间流动的方式与一般人完全相反,最终都要面临生死离别。

你如何看待生命的流逝,决定了你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

和他的父亲一样,本杰明也没有亲眼见证女儿的成长,不管是“领着你上一天学”,“在你身边教你钢琴”,还是“在伤心的时候给予安慰”……

他希望能做到一个平平无奇的父亲关爱孩子的一切。可是他不能。

于是他选择另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余生,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激励女儿活出精彩的人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杰明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和《美丽人生》里的圭多一样伟大,通过讲故事或者写明信片的方式,浓缩自己所有的人生经验,守护女儿心灵的一片净土,教导他们做值得的事情。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你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即使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即使每个人的遭遇不同,他们都有机会拥有一段有价值的人生。

时间不能够倒退,我们都要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不至于辜负了这一生。

如果要挑选一个画面给这部电影作结,我相信老年的黛西牵着“5岁”的本杰明缓步离开的情景肯定是最令人动容的。

返老还童的本杰明回到了从小长大的养老院里,渐渐记不起过去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哪,不再会走路,记不起“黛西”的名字……

当他坐在屋顶远望的时候,他亲爱的妈妈奎尼在天堂守护着他,而他一生的挚爱 黛西就守 护在他的身边,此时的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知乎上对于“最美的爱情观”有这样的一个回答,我觉得很应景,故摘录于此:

以前我的想法很简单,也和多数人一样,遇到一个看对眼的人,两个人在一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此时此刻,我会希望眼光更长远一些,

七老八十的时候还能陪在身边,碎碎念着整理他的穿戴,看着她露出宠爱的笑容,彼此唤着对方的昵称,一起看两个人最爱的旧电影,相濡以沫,相守相望。

即使儿孙经常不在身边,即使身体机能日渐衰退,也能感受到生活中每一天日出日落的温暖。

美好的念想会像盖茨比远望的那道绿光,引导着我们找到真正对的那个人,携手走过漫长岁月。

一个人历经沧桑,如果还有什么值得期待,我想只有最爱的人陪在身旁,才不枉这一趟人间之行吧。

你在期待什么样的生活?你在守候什么样的爱人?

希望你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END—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记得顺手点个「赞」和「关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