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一定要穿正装,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职位不高不低,工资也不高不低,那就远远谈不上特别满意或者不满意。简单沟通双方基本情况后,基于机会平等对待,接受了面试邀请。考虑到跨市时间的不便,第一轮沟通在我的建议下采用了视频面试,期间大家聊得很开心,聊了一些专业的问题,回答了一些对方感兴趣的人生选择。比如:“你为什么愿意接受跨市的工作机会?”“你是怎么规划职业生涯的?”等等,这是陈词滥调。
通常一个可能有结果的面试,是通过向HR详细询问薪资和薪资期望来“暗示”的。我得到了这种“暗示”,出于尊重和坦诚,我详细阐述了我的实际情况和期望的薪资范围。收到我的反馈后,对方略显尴尬,说有困难,需要向高层汇报复议。我明白了,说不要尴尬。
半个小时后,对方打来电话,没有谈工资,而是带着诚意邀请我去公司参观了解实际情况。我明白,要“见人”。虽然视频采访看的是表面价值,但网络世界不可信,见面就完整了。至于工资,如果拿到现场面试,可以放心谈。简单查了一下地图,计算了下一次往返的时间和交通费用后,我决定去那里。
在对方的办公楼里,我很快就遇到了他们的“监督”,主席身边的几个助手之一,某个智能系统的最高BOSS。第一次见面,没有太多礼貌的问候。他看着我银灰色的防晒衣和七分裤。我看着他笔挺的衬衫和锃亮的皮鞋。出于职业敏感,心说我估计要挂了。
等你来了,再说吧。十分钟后我已经有摔门的冲动,职业敏感给我的警告完全没问题。我说服自己需要耐心,然后大BOSS的几个“定性”判断让我完全失去了表达的欲望。比如:“你很自由吗,公司不要求正装吗?”“我故意把面试时间往后推,就是给你充足的时间换衣服,你没换。”快结束的时候,对方礼貌地问我有没有问题。我回答了谢谢,没说谢谢就走了。
不否认穿“正装”面试也是一种职业能力从失败中学习每个人都讨厌失败,拒绝向别人透露。因为失败最大的影响不是金钱或财产的损失,而是长期自我否定损失。这种感觉有优点也有缺点。我属于后者,但还是觉得不安。经济学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那么失败就有确定性,成功就有不确定性。为了预测不确定性,我需要回顾一下这次面试,它的失败是否是因为没有穿“正装”而引起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