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空心病”到底缺了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最近,北京大学一组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是鞥,其中有近31%的学生厌恶学习,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还有近41%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在北京大学临川心理学徐凯文博士的临床案例里,更多的孩子撑到了考上大学,撑不下去了。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
·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不知道我到哪去?
·我的自我在哪里?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
·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现象叫做空心病
徐凯文教授说: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老师都有问题,孩子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
越是好学生好孩子越容易得“空心病”
取得优秀的成绩和成就,但这些动力不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目标,所以当得到的时候内心也依然感到空荡荡,产生强烈的无意义感。
好像跟这个世界隔着一段距离,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心理连接,这使很多感觉变得虚幻不真实,无法在内心获得价值感的满足。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但似乎都是为了别人而做。以至于做的辛苦和疲惫。
有强烈的自杀意念。这个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挫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并不是那么想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着。每天像行尸走肉,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做事,这样不如早点结束。
这些情况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父母和家庭是问题的根源,就像种子和土壤的关系,怎样的土壤生长怎样的幼苗。家长看不到自己的根源,只看到孩子的行为症状。
徐凯文博士对出现问题的孩子做了家庭情况分析,采集了38名学生的危机样本,评估这个孩子来自于哪些家庭,父母是什么样职业。答案是 50%来自中小学教师家庭。过分的看重分数,将孩子工具化,忽略人的发展需要和精神营养,可能是导这些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原因。
空心病的学生,为什么找不到自己?因为在家庭和老师那里,没有人帮助他们去发展出自尊感,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当一切都脱离了生命发展的本身,一度的为满足他人的期待而行动,这样的教育,也会让孩子们越来感到自我的消失。
由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整理,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还有近41%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在北京大学临川心理学徐凯文博士的临床案例里,更多的孩子撑到了考上大学,撑不下去了。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
·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不知道我到哪去?
·我的自我在哪里?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
·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现象叫做空心病
徐凯文教授说: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老师都有问题,孩子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
越是好学生好孩子越容易得“空心病”
取得优秀的成绩和成就,但这些动力不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目标,所以当得到的时候内心也依然感到空荡荡,产生强烈的无意义感。
好像跟这个世界隔着一段距离,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心理连接,这使很多感觉变得虚幻不真实,无法在内心获得价值感的满足。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但似乎都是为了别人而做。以至于做的辛苦和疲惫。
有强烈的自杀意念。这个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挫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并不是那么想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着。每天像行尸走肉,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做事,这样不如早点结束。
这些情况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父母和家庭是问题的根源,就像种子和土壤的关系,怎样的土壤生长怎样的幼苗。家长看不到自己的根源,只看到孩子的行为症状。
徐凯文博士对出现问题的孩子做了家庭情况分析,采集了38名学生的危机样本,评估这个孩子来自于哪些家庭,父母是什么样职业。答案是 50%来自中小学教师家庭。过分的看重分数,将孩子工具化,忽略人的发展需要和精神营养,可能是导这些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原因。
空心病的学生,为什么找不到自己?因为在家庭和老师那里,没有人帮助他们去发展出自尊感,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当一切都脱离了生命发展的本身,一度的为满足他人的期待而行动,这样的教育,也会让孩子们越来感到自我的消失。
由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整理,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