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
鲁迅先生,作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形象,在国人的心目中是崇高的,是伟大的。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成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标配。
比如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闰土》,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孔乙己》等等。由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极具思想性与战斗性,主题思想非常深刻,而且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几篇课文,篇幅又比较长,对于还很单纯幼稚、理性思维还不成熟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去阅读、去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呢?本人以为,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长文短教,学会取舍。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的内容非常丰富,“百草园”部分主要写了赏美景、听故事、捕鸟雀;“三味书屋”部分主要写了拜见先生、请教问题、后院偷玩、集体读书、偷描绣像。这样丰富的内容,如果平均用力,满篇跑,学习起来就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怎么办?长文短学,学会取舍,抓大放小。具体怎么做?第一步,让孩子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精读课文中的关键句段。比如第二段,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角度和手法都很丰富,这一段就要引导孩子精读细读,不光要理解,还要学习写景的方法。
在比如课文的第九段,这是一个过渡段落,语言活泼调皮,幽默风趣,写出了一个孩子对百草园的无限留恋和怀念,还有对去书塾读书的万般无奈和不解。这就是孩子的童真和童趣,阅读的时候要让孩子在朗读中体会和揣摩。
第二,孩子视角,合理解读。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对孩子而言,无论是百草园的生活,还是三味书屋学习生活中的拜见先生、向老师请教古怪的问题、似懂非懂地读书、上课时间偷着去玩以及偷描绣像,都是很有趣很好玩的,都是很快乐很丰富的,都是充满童真童趣的。
如果我们非要说“作者写了在百草园玩耍的快乐,与三味书屋枯燥单调的读书相对比,揭露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束缚”的话,对孩子们来说,实在是有点难了。莎士比亚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的阅读,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让孩子调动自己的经历、人生体验和情感,从作品中去找到自己的感觉与体会,对文章进行合理解读。
当然,鲁迅先生文章中的深刻的思想也要讲给孩子们,让他们作为参考,相互比较,加深理解。不知道大家对于初中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何高见,有何建议,欢迎讨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