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 我来答
你即来5344
2022-06-06 · TA获得超过687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2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7万
展开全部
一、辨析

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错误) 

 因为学习不仅有认知领域的学习,还有情感、态度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认知结构是指教材的逻辑结构。(错误)  

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不同于教材的逻辑结构。 

如果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观念可以利用,要进行新的学习是很困难。正确  

为当三好生而学习是一种内部动机。(错误)  

这是一种外部学习动机,因为学习者追求的是学习活动以外的目的。 

5、 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正确) 

 7. 为了便于记忆,将的值1.41421……记作“意思意思而已……”,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错误)  

这不是有意义学习,因为学习材料本身没有逻辑意义,只是为了便于记忆的目的,采用记忆术,人为地赋予它一种意义。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错误) 

 研究事实是: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慢,消退得也慢。 9.教学实验表明:发现学习的效果优于接受学习。(错误)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各有利弊。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概念在外延上与习得的认知能力和动作技能相对应。(正确)  

学习联结理论重视对学习的外部过程和外部条件的研究,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正确)  

.在学习了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错误)  

这样的学习属于并列结合学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都包含陈述性知识学习的阶段。(正确)  

.最早用实验方法批判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和武德沃斯。(错误)  最早用实验方法批判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家是詹姆斯。 

 一位历史老师指导学生把明朝迁都北京的年份1421年,记作“一事二益”,这里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组织策略。(错误)  

在要学习的新信息上增加了相关的信息来促进理解和记忆,故这种策略属于精加工策略,而不是组织策略。  

维果斯基的的观点,教学必需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正确。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正确。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18、.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归因时应实事求是,实际是什么就是什么。  

错,归因时尽是归结为努力不够,不要归结为能力不足。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中等强度学习动机学习效果较好。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成绩也就越好。  

错误,学生的成绩不仅与教师的期望有关,还与学生的人格特征、归因水平、自我意识等因素有关。

案例一:

在一个经典实验中,研究者将3~6岁的儿童分成三组,先让他们

观看一组成年男子对充气玩偶进行攻击,如大声吼叫或拳打脚踢。然后,让第一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表扬和奖励;让第二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惩罚;第三组儿童则只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之后,研究者把这些儿童一个个单独领到一个房间里去。房间里放着各种玩具,其中包括玩偶。对儿童的行为现察表明,第一组儿童产生较多的攻击性行为,第二组则比第三组表现出更少的攻击行为。

请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该实验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该实验体现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它避免尝试错误和暗中探索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的进程。观察学习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不依赖与直接强化;2、也不一定有外显行为;3、其学习具有认知性。

案例中的第一组儿童攻击性最强,体现了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不依赖与直接强化,也可以通过替代强化来完成。第一组不仅观察到了成年男子对充气玩偶进行攻击,也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表扬和奖励是一种替代强化。

案例中第二组儿童攻击性最小,体现了观察学习的认知性和观察学习不一定有外显行为反应,  他们没有外显性行为是因为他们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惩罚,从而避免了自己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案例二、

有一群孩子经常在小区的空地上踢球,吵得大家无法午休,小区中的人也想了很多方法来阻止孩子们踢球,但是效果都不好。一天,一位老人对这些孩子说:“你们每天来踢球,我很喜欢看,以后你们每天都要来踢球,来一天我奖励你们10元钱。孩子们听了非常高兴。过来两天,老人将奖励的钱由10元减少到了5元。有过了几天,老人将奖励的钱由5元减少到了1元。后来,孩子们就不再来踢球了。

请你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案例中老人的做法很好,他运用了如下知识:

1、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转化。内因来自于行为者本生的内在因素,及其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来自于行为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外因对于事物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孩子们原来踢球是因为兴趣,老人给孩子们钱,那么孩子们来踢球的目的就变成了赚钱。这样老人就成功的将孩子们踢球的内因转化成了外因。

惩罚。惩罚是为了减少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一个厌恶刺激或减少一个喜欢刺激,目的是为了事件发生概率降低。  案例中的老人原来给孩子们10元钱,后来给孩子们一元钱,逐减少了孩子的喜欢刺激,最终达到了使孩子们不再来踢球的目的。

案例三:

心理学家把一个小白鼠关在笼子里,用隔板隔开,每次摇铃时,笼内的一边就通电,小白鼠被电得难受,就跳过隔板到安全的另一边,然后,实验者慢慢提高隔板的高度,小白鼠想尽了一切办法尝试了很多次,可是再怎么努力也跳不过去。之后,实验者降低隔板的高度,甚至比原来最低的高度还要低,再摇铃,但是小白鼠还跳吗,当然不跳了。(1)小白鼠为什么不跳了?          (2)请你帮助小白鼠获得重新起跳的力量。

参考答案:

(1)  案例中的小白鼠归因出现了问题。(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将人经历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三个维度: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一个总是把失败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的人会形成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感的自我感觉(没能力,没自信)。)小白鼠想尽了一切办法尝试了很多次,可是再怎么努力也跳不过去隔板。它就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跳不过隔板,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所以干脆就不跳了。

(2)激发小白鼠重新起跳的力量,我们可以借鉴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以下几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控制恰当的动机水平;表达明确的希望;提供经常的及时的明确的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时展开学习竞争。

依据这些理论,我们可以首先创设一个情景,激发其老鼠的兴趣,我们可以为老鼠准备一些食物,放在隔板的另一边,再适当的让老鼠感到饥饿,同时在老鼠这边在放进一只老鼠。然后降低隔板的高度,最后在点击老鼠。

三、论述:

1、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2、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