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如果你也经历过苦难,请一定要读

 我来答
星座家17
2022-06-07 · TA获得超过657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6万
展开全部
我原本以为《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一本鸡汤书,看完后发现是一本很有实践意义的书,实践加理论,值得入手。

当你在人生迷茫阶段,记得拿出来读一读。

弗兰克尔用极短的文字描述在纳粹集中营地狱般噩梦的生活,讲述的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些极为苛刻恶劣的条件下,他没有放弃生命,而是时刻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可以想象出地狱般生活条件是如何毁掉一个人,有的人丧失对未来的渴望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有的人活着如同早已死去;而弗兰克尔不一样,他关注的并非多数人丧生的原因,而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幸免于难。他就是其中幸免于难中的一人,在多次抉择中险先丧生。就在他存活下来的每一时刻,他都在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他发现,苦难其实是有意义的,他把在集中营生活的痛苦体验转化为心理学分析治疗的理念,并把苦难赋予了意义,并坚韧的活了下来。不仅如此,后来他通过这些分析治疗理念以讲座的形式分享给他美国和欧洲的学生。通过引导人们的灵魂找到生活的意义从而治愈自己心灵创伤找到人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的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领到了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何为人生意义?

1.苦难的意义

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没有经历地狱般集中营的生活,就不会理解那样的感受。

作者在这方面是用极少笔墨描写集中营生活状况,只是客观冷静理性分析集中营犯人的心理。他分析了囚徒心理产生的复杂变化过程。

他得出以下结论:在集中营的囚徒心理第一个阶段症状是——惊恐!

除了惊恐没有其他的感觉,而他们不得不逐渐适应这种极度恐惧的状态,直至习以为常。

这种惊恐是什么呢?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结局,但明确最终的结果都是送往:毒气室,焚烧炉,大屠杀。被判处决的人在行刑前的最后时刻,会产生死刑可能暂缓执行的幻觉,精神病学中有一种被称作“暂缓性迷惑”的状态。他们抱着这种希望,相信最后的结果不至于太糟。抱着这种幻想的人,总觉得事情有转机,因此对眼前的潜在危机视而不见。即使是习惯了在恶劣的条件下,失去了身上所有的财产以及衣物也能生存,即使适应环境和习惯这样生存方式后,仍然处于恐惧的心理。

囚徒心理第二个阶段——表现出相当的冷漠。对任何人事都表现漠不关心,相当的冷漠,麻木,情感进入了一种死亡状态。对身边生病的将要死去的人表现出冷漠和麻木不仁。唯有面对每时频繁发生的酷刑折磨麻木无动于衷才是自保的方式。即使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囚徒也将要面临死亡,不过即便深知如此还是依然保存着幽默与享受艺术的美好。为什么有人会在临死前会有幽默感呢?幽默比人性中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够使人漠视困苦,从任何境遇中超脱出来。哪怕只是几秒钟。“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作者写到:“尽管在集中营苦难无处不在,但还是有可能运用生存的艺术。”除了漠然还有变得对事物丧失兴趣,变得易怒,有自卑情结。自卑情结不难理解,因为在纳粹集中营纳粹党是不把囚徒当人看待。

分析这些囚徒心理有什么用处呢?这也是弗兰克尔的问题,他始终保持好奇心,加上自己本身就是精神病科的医生,他深知这样做是有用的。他坚信能找到一种疗法——认知生命意义的疗法。即使人在失去所有财产和变得一无所有,即将面临死亡时也会产生和囚徒一样的心理变化。不难总结得出:人不是环境的产物!

弗兰克尔发现,集中营囚犯的心理变化过程:人类完全的不可避免的受制于环境,是许多条件和环境的产物,但这个理论终究还是得到了证实:“人还是有可能选择自己的行为。人可以克服冷漠,克服暴躁。即使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

集中营犯人的心理反应似乎不仅仅对确定的物质和社会条件的表达。即使像缺少睡眠,食物不足以及心理紧张等类似的情况,也只能说是限定了犯人可能应对的方式。在最后分析得出:“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取决于他自己内心的决定而不是单单取决于集中营生活的影响。”

因此,在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基本上 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即便在集中营,他也能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尊严。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的苦难也有意义。

这个苦难如果你不去转变或做出令自己无悔的决定就变得没有意义。但苦难一旦做了抉择,也会变得有意义。弗兰克尔最终将集中营生活的苦难转变成为一份详细的认知生命意义治疗法,他遇到的苦难变得有意义。

“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苦难环境所提供的能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会充分运用它,有的人会放弃它。这也决定了他是否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不过能真正配得上自己苦难的达到如此高道德境界的只有少数人。在任何地方,人都会遇到厄运,同时也就会遇到通过勇敢地面对苦难而实现道德升华的机会。

写到这些时候,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陶勇医生写的《目光》一个人在遭受外在的厄运时候,他内在的力量是谁也打不倒的,他还有精神的自由,外在可以毁掉他,但是内在他是自由的,他的智慧,他的善良与爱永存,这也理解了“苦难是美德机会”。

我想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可以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这一切的对犯人的观察表明,只有那些自甘沉沦,放弃对道德自我和精神自我内在把握的人才会成为集中营恶劣环境下的牺牲品。

这就理解了为什么现代我们总要要求自己要乐观要积极,千万不要自甘堕落,沉沦。不仅仅是对集中营犯人的观察,事实上也说明了,人要有信仰的活着,不管是爱还是乐观,才不至于沦为环境的牺牲品。

看不到未来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沦,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老是在回忆,为的是忘记眼前的痛苦。“但有的人容易忽视积极度过集中营生活的机会,而的确存在这样的机会。”因此,人不要忘了“正是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人才有实现精神升华的机会。”

不得不说,环境恶劣也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性,古代有句诗:“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何看待苦难,是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人还停留在对困难极其痛苦的表层,不理解痛苦,也无法转化为其意义就必然会做出一些极端的抉择。就像集中营的那些自杀者,变得毫无意义。而带着积极的心态生活,将来也把这种苦难当做一种转化,赋予其意义,忍受的痛苦就变得不再痛苦。

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我们要读书,要接触伟人的伟大作品,因为那些蕴含伟人的智慧结晶,很多路他们走过来,他们指点了方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人类应该进化为越来越完整,通过先人的智慧应变得更加的高级,而不是越活越低级。

作者所描述的这些是我们现代人所无法体会的,那一定也是人能存活下来的底线。

不管怎么样,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没有这些经历的人是无法想象忍饥挨饿者人曾经历的灵与肉的冲突。

从这些种种的例子可以得到证实。即使在集中营那样的环境下,人的身体和思想由于受到压迫而处于原始状态,但深化人的精神生活是可能的。他们把恶劣的外部环境转化为内心丰富自由的精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集中集中营身体赢弱的人比看似强壮的人生存能力更强,也能解释有些人幸免于难。

2. 爱是人类终极目标

爱是什么?在生命中有多重要?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经历无比痛苦的时刻,一想到他的妻子,他就无比坚信还有明天。他第一次领悟到一个真理:“ 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这句诗,思想所蕴含的真理表达出,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这是多么深刻的哲理,在集中营那样的环境下,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但也正是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内心获得满足。人的身体失去自由时,唯独他的思想是自由的。这种精神的自由,你可以向往爱与美好。

爱是人类信仰,这也是为什么人活在世间就是为了寻求另一 伴,也就是自己的灵魂伴侣。人活着为了爱,有了爱,人充满了人性,有了爱,所有的快乐,悲伤,痛苦也变得有意义。

因此,爱是人类终极目标。我们遇到的任何苦难,爱能治愈创伤与战胜一切。

如果你还在迷茫或者感觉到生命正在枯萎,你可能需要爱。

3.确立目标

“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有人才能着眼于未来。”我突然领悟到,没有目标的人会很快的死去。也许你还不太明白这一点。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对病例的观察与终结得出结论。集中营的医生观察到,1944年与1945年的圣诞间死亡率是最高的。他认为,原因不在于劳动强度增大,也不在于食物短缺或是气候寒冷,甚至不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流行病,而是由于多数犯人都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犯人失去了勇气,变得沮丧起来。这严重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许多人死亡。

其他的病例也说明了这一点。作者反复提到尼采的哲理:“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如果要恢复犯人或消极人的内在力量,必须首先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如果一个人对生命不再抱有任何的指望了,变得消极,看不到生活的任何意义和任何目标,那么这个人很快就会死掉。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态度根本的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 我们期待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生命的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承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

这些任务在每个人身上,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对生命意义做一般的定义。对生命的意义的质疑,没有唯一的答案。

想起,我曾经负债崩溃过无数次,觉得自己无用,拖累了家人,自己没有做到期待中的样子,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但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苦难也是有意义, 不如把苦难当做磨练自己的心性机会,而我终究还是我,那个带着某种使命感出生的独一无二的我。没有人将会替代得了我。想到这些,我们的生命就变得有意义,要承担起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与责任。“一旦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他就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也就拥有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他知道自己存在是”为了什么“也就知道了”如何“继续”活下去。“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新闻有某个人激动的站在楼顶之上,想要跳楼自杀解脱痛苦,后来经过消防员一番解说和抢救,最终他决定改变主意,好好的活下来。也就是在那一刻,他想明白了”为什么而活了”这看似寻常的事件却蕴含不寻常的哲理,却能真正的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人活着重要的是有某种东西某种力量在支撑着。

以上是我从书中理解到的生命的意义。苦难有意义;当人有了爱的信仰,生命才有意义;当人确立了目标,人生也会变得有意义。这些意义需要我们去寻找去赋予。

正如毕淑敏的那句话:“人生是没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赋予意义。”人生无常,不可能没有困难,人也不可能都是完整的,完美的。但要记住:“不管我们曾经经历了什么苦难,将来那都是一笔财富。”

引用尼采的话:“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让我变得强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