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的传说
传说,七位仙女相伴下凡赏世间美景,最小的那位仙女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常遇到水患的困扰,民不聊生,心生怜悯,便私自与玉帝的坐骑天象一起到凡间帮助人们疏通河道。
不久后被玉帝知道,便命天将把仙女带回天庭,而把天象化为石山,并用宝剑将其镇住,令天象永不得返回天界。
一日,普贤菩萨云游此地,见一头天象被宝剑镇于此处,普贤菩萨被天象的行为所感动,心生慈悲,便用法力拔去了象身上的宝剑,但天象毕竟触犯天规私下凡间,菩萨只好用自己的宝瓶置于象背将其镇在原地。
后来,宝瓶变成了象鼻山上的普贤宝塔。
不知过了过久,普贤菩萨骑白象重游故地,再次见到天象,便想度化天象,但见天象已经化身上为山,即使度化也已不能飞天。
正在菩萨欲返天界之时,却发现江边不见一人一畜,得知是因天象疏通了河道扰动了江水,使得江水污浊人畜无法饮用。
菩萨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江底无石,致使江水中的泥土不能沉淀下来,菩萨便将自己的坐骑白象化身为一枚金光闪闪的“石足”落入漓江之中,江底顿时幻化出无数的闪闪江石,漓江的水也瞬时变得清澈见底,从此人们便沿江安居繁衍下来。
扩展资料: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象鼻山因山形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
桂林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城徽,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
桂林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
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
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桂林象鼻山园内以象鼻山为主体,还有“象山水月”、仿古建筑云峰寺、爱情岛、明代建筑普贤塔等景观。
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写道:粤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则又其奇之甚。
桂林象鼻山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子与象腿之间,有一东西穿洞,高大明亮的洞底,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描绘:“飞崖自山顶尺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城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莹波,象山水月”之称以此。
每当月朗清风,水平如镜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轮皎月浮江,江中二圆月并浮,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白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意境。
桂林象鼻山象眼岩:出水月洞,沿石级登山,山腰有个20多米长,左右对穿的岩洞,好似大象的眼睛,因名象眼岩,象山南北两洞景色各不相同,是眺望桂林风景的绝妙窗口。
桂林象鼻山剑柄塔:山顶有明代所建普贤塔, 为喇嘛式实心砖塔, 高13.6米。
基座北面, 嵌有青石一方, 平雕“南无普贤菩萨”之像。
远看塔似剑柄, 又像宝瓶, 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
漓江双月:与穿山、塔山分布漓江两岸, 山形、塔影、明洞构成美丽的“三山景色”。
站在象鼻山公园爱情岛上远望,穿山公园的穿山月岩与象鼻山水月洞远近相映, 呈现“漓江双月”的奇景。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