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六下第二十六课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六下第二十六课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有两个版本,上海的和江苏的,你说的应该是沪教版。
沪教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原文、翻译及思想
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也不怨恨别人,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学习方法、态度:按时学习,学以致用;与友切磋,不断求进;胸怀宽广,自求上进。
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知识,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你才是聪明的。
学习态度:客观谦虚,实事求是。
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学习态度、境界:以学为乐,方学大成。
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值得学习的人。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学习态度、方法: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然后便能有新的领悟,你可以凭此做老师了。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做人规律:处境艰难方显高尚节气、品格。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人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人想要快,就不能到达目标;人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做事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贪图小利;要循序渐进,目光长远。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这)没有好处,(与其这样)还不如(用这时间)学习。
学习方法:学胜于思。(学习是进一步思考的基础。)
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第二十六课《论语》八则的解释
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得的学问知识,时时加以巩固,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道来相聚,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知识)了解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学习只是为快乐的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译文:温习以学习掌握的知识,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足以成为他人的老师。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会更好
综合日语第二册第二十六课课文翻译
お前、阿呆(怒)そんな长い文章30分でやってやるやつはいない。
六年级下第二六课论语八则的翻译。 快快快!
哪八则?求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十六课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宾士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著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著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六课<<论语>>八则的翻译
(1)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得的学问知识,时时加以巩固,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道来相聚,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知识)了解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学习只是为快乐的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译文:温习以学习掌握的知识,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足以成为他人的老师。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会更好。
是不是这八则啊?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十六课课后习题
把题目贴上来得了
初二语文第二十六课课后习题第二题怎么写?
潭中有鱼大约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也没有依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客互相欢乐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中心思想
歌颂了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力和热爱生活的乐观性格 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热爱和怀念
苏教版数学补充习题六下第二十六页第二题答案
圆柱:底面直径20,底面周长62.8,表面积1381.6,体积3768。(2)底面半径2,底面周长12.56,表面积125.6,体积100.48。圆锥:底面半径10,直径20,体积1570。相信我,绝对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