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的地名的来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春秋时,属齐国。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静海一带被割让给燕国。
战国时,齐宣王八年(前312),齐国伐燕,属齐国;
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燕将乐毅伐齐,属燕国;
赵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静海一带属赵国。
秦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属秦国钜鹿郡上谷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在陈官屯镇西钓台村附近建东平舒县治。东平舒县大致包括今天的大城北部、静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区。
西汉初元二年(前47),因“海水大溢”东平舒县迁至今大城县内。
东汉元和二年(90),属河间国;建安末年(2l9),属章武郡。
三国时,属魏国冀州刺史部章武郡,
西晋太始元年( 265 ),属章武国。
东晋十六国时,属冀州章武郡。
南北朝时,属瀛州章武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东平舒县去“东”字,称平舒县。
隋朝大业三年(607),属瀛州河间郡。
唐朝时,先属河北道沧州;武德四年(621),改属景州。
五代十国时,属契丹国南京道析津府宁州。
北宋时,先属河北路沧州;庆历四年( 1048 ),属高阳关路沧州。
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北宋政和三年(1113)并入乾宁县(即今青县)。
金明昌四年(1193),复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属河北东路清州。
元太宗二年(l230),属清宁府;后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并入会川县(即今青县)。嗣后,再置靖海县。
明洪武初年,该“靖”为“静”,称静海县,相沿至今。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静海一带被割让给燕国。
战国时,齐宣王八年(前312),齐国伐燕,属齐国;
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燕将乐毅伐齐,属燕国;
赵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静海一带属赵国。
秦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属秦国钜鹿郡上谷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在陈官屯镇西钓台村附近建东平舒县治。东平舒县大致包括今天的大城北部、静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区。
西汉初元二年(前47),因“海水大溢”东平舒县迁至今大城县内。
东汉元和二年(90),属河间国;建安末年(2l9),属章武郡。
三国时,属魏国冀州刺史部章武郡,
西晋太始元年( 265 ),属章武国。
东晋十六国时,属冀州章武郡。
南北朝时,属瀛州章武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东平舒县去“东”字,称平舒县。
隋朝大业三年(607),属瀛州河间郡。
唐朝时,先属河北道沧州;武德四年(621),改属景州。
五代十国时,属契丹国南京道析津府宁州。
北宋时,先属河北路沧州;庆历四年( 1048 ),属高阳关路沧州。
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北宋政和三年(1113)并入乾宁县(即今青县)。
金明昌四年(1193),复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属河北东路清州。
元太宗二年(l230),属清宁府;后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并入会川县(即今青县)。嗣后,再置靖海县。
明洪武初年,该“靖”为“静”,称静海县,相沿至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