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胃镜时意外发现有胃息肉,会变成胃癌吗?
47岁的陈先生,因胃痛接受胃镜检查,经医师诊断为胃溃疡,并同时发现于有一颗约1公分的胃息肉,经息肉切除手术后,切片经病理诊断为腺瘤 *** 肉合并局部高度异常分化,细胞有癌变的现象,所幸及时切除,避免第1期的胃癌发生,之后用胃镜追踪,病情稳定,没有复发的迹象。
据统计,在台湾有胃息肉的人口约占1/10,当人们被检测出有胃息肉时,难免心头一惊,胃息肉会不会和大肠息肉一样,演变成大肠癌?这就要看胃息肉是良性或是恶性了?只有恶性的胃息肉会产生癌变,导致胃癌。
那些胃息肉是良性的?哪些是恶性的?
我们先介绍胃息肉是什么东西?它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 *** 状组织,在小于1cm的时候无明显症状,通常都是在胃镜检查或是进行其他手术时,无意中顺便发现的。只有少数的胃息肉患者,会出现上腹隐痛、腹胀、呕心和呕吐等不适。
而一般最常见的息肉有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增生 *** 肉(hyperplastic polyp)和腺瘤 *** 肉(adenomatous polyp),以下就针对这3种常见的胃息肉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1.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常出现在胃体和胃底部,是胃底线体增生的产物。根据文献指出,大部分的胃底腺息肉是偶发的,而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氢离子帮浦抑制剂(PPI)和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也容易产生胃底腺息肉。
此种是属于良性的息肉,通常小于1公分,不用特别作处理,除非位置在胃窦部(antrum) 、出现溃疡或息肉超过1公分以上,才会建议作息肉全切除手术。
若胃底腺息肉多于20颗、位置在窦部或合并有十二指肠腺瘤,可能是极少数遗传性的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患者可能同时是大肠癌的高危险群,检测完后要进一步作大肠镜检查。
2.增生 *** 肉(hyperplastic polyp):常出现在胃窦部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部分切除手术后引发的慢性发炎有关,有研究指出,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问题根除后,八成的息肉不用经手术会自然消失。
它是属于良性的息肉,通常小于2分分,黏膜表面容易有糜烂或溃疡,癌化的风险很低,但可能与胃癌并存。而胃底腺息肉和增生 *** 肉占了胃息肉的80%左右。
3.腺瘤 *** 肉(adenomatous polyps,即胃腺瘤):常出现于胃窦处 或胃体和贲门处,发生的原因为幽门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或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腺瘤 *** 肉为胃癌前驱性变化。
它是属于恶性的息肉,平均大小约3~4公分,甚至有可能大到15公分。有文献指出约有40%的腺瘤 *** 肉内部含有恶性细胞,所以,若发现此种息肉均应切除,以防止之后癌化演变成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