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心腹钟会是如何与姜维发动叛乱的?
说起钟会这个人,熟知三国的人多少有一点印象。这个人在三国中确实不怎么出彩,属于三国末期的人物。再加上最终失败,因此对于他的记载不多。如果说知道钟会,还不如说是姜维的帮助。在三国的历史中,姜维要比钟会出彩的多,但姜维最终投降了钟会,这也就成就了钟会的大名。这个人是司马昭的心腹,掌握着15万大军。但是他最终却反动了叛乱,在三国演义中说钟会想自己割据为王,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个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一、两路大军夹击蜀汉,姜维最终选择了投降
公元262年,蜀汉政权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这一时期,蜀汉的政局一片混乱,姜维也只能在外带兵。野心勃勃的司马昭认为这是进攻蜀汉的绝佳时机,趁着蜀汉内部君臣失和,一口气消灭蜀汉。司马昭为此派出了三路军队进攻蜀汉,其中有两位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他们是邓艾和诸葛绪。但真正掌握大权的是司马昭的心腹文官钟会,钟会确实是一个文官,但是懂军机兵法。认真的说属于军事型文官,就类似于张良。当时反对司马昭的人很多,司马昭对邓艾并不十分放心,因此才派出自己的心腹钟会负责整体的行动。蜀汉名将姜维死守剑阁,钟会率领15万大军也拿不下剑阁。最终邓艾率领2万多军队翻越重重山岭,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成都城下。
蜀汉后主刘禅惊慌失措,在一些西川本土派官员的忽悠下,刘禅主动开城投降。此时远在剑阁的姜维还正在于钟会苦战,得到成都已经陷落的消息之后,姜维不得已投降了钟会。姜维的投降是有水分的,姜维希望利用邓艾与钟会的矛盾,引起魏军内部的死磕。邓艾和钟会之间是相互敌视的,邓艾嫉妒钟会年纪轻轻就是司马昭的心腹,而钟会嫉妒邓艾拿下成都的战功。姜维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他开始添油加醋的忽悠钟会。最终激怒了钟会,钟会决定联合监军卫共同除掉邓艾。为了使自己的话站稳脚跟,钟会利用司马昭对自己的信任,上奏说邓艾即将谋反。司马昭最怕的就是谋反二字,他紧急命令钟会秘密拿下邓艾,结果监军卫带着几百人就把事情给办了。
二、钟会是魏国的忠臣,但不是司马昭的忠臣
拿下了邓艾之后,钟会终于去除了自己的心腹大患。这时的钟会拥有着西川地区的控制权和全国三分之一的军队,说他没有任何的想法,这谁也不会相信。司马昭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他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抵达了关中地区,这明显就是为了防范钟会。认真的说,钟会确实要发动叛乱,但他不是为了自己能够割据一方,而是为了魏国。钟会的父亲钟繇是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曹操的心腹。曹操东征时,钟繇的任务就是在关中抵御强悍的马超。到了钟会时期,钟会又得到了曹睿的赏识。换句话说,曹睿的提拔奠定了钟会的第一步。钟繇、钟会父子侍奉了曹魏四代人,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在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之后,钟会不得不潜伏起来。
钟会属于军事型文官,在司马昭立足未稳之际,他多次为其出谋划策,这当然是为了博得司马昭的信任。司马家族控制了曹魏的大权之后,魏国内部先后出现了三次反对司马家族的叛乱。叛乱者如王凌、诸葛诞都是曹魏的忠臣,他们发动叛乱只是为了铲除司马昭。钟会利用司马昭的信任,得到了15万军队的指挥权。有利于除去邓艾的机会,获得了西川地区的控制权。钟会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他决定就此发动叛乱。说钟会想自己取代司马昭,这是很难说得通的。钟会只是一个参谋型的人物,他没有统军打仗的能力。同时他又不是亲民官,政治处理能力也很有限。
三、钟会根本不可能成功,地域原因造成了一切
钟会的军队全部都是北方人,如果钟会想割据西川,他属下的军队肯定会发动叛乱。这些军人的家庭全部都在北方,现在把他们单独留在西川,这是任何人都不会答应的。所以说,钟会仅仅是一个参谋,根本没有全盘考虑的思维。姜维本来想利用钟会实现蜀汉政权的重现,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机会。司马昭这个人虽然军事水平一般,但政治上的心机相当重。最终钟会反叛的事情全部泄露,钟会和姜维均死于乱军之中。最尴尬的就是蜀汉后主刘禅,他被押往洛阳之后,不得不天天围着司马昭转。不要以为刘禅是一个傻瓜,这是刘禅安身立命的本钱。如果他显露出任何一点怀念蜀汉的意思,那他的下场绝对和那个南唐李煜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