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对联”和“一幅对联”的区别
“一副对联”和“一幅对联”的区别
不是区别的问题,而是对错的问题
1、“一幅对联”是错的,“幅”字用法错误,”一幅字画”可以。
2、“一副对联”是正确的。”副”代表两个,和“双”近义。对联分上联和下联,所以叫“一副对联”。一般来说,一副是常常含有左右关系的两个,比如说:一副耳环,一副手镯等。
3、“幅”和“副”都是形声字,声旁相同,读音接近;但它们的形旁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首先来看看“副”字的本义。在《说文解字》中,“副”最初是动词,本义是用刀子剖开。古人把借据或契约写在竹片上,用刀从当中剖开一分为二,租借双方各持一半,还债时双方合成以后数字确凿,方可两清。所以,“副”字做量词,是成双成套的特征。比如,对联因为有上联和下联,是成双的,所以要用“副”;又如手套,因为有左手和右手,也是成双的,要用“副”。
再说“幅”字。“幅”是巾旁,顾名思义,跟布料、丝织品等有关,用来形容布匹、面料、图画的尺度,如幅面、单幅、宽幅、一幅画。有时泛指宽度,如以前地理书中有:“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这里“幅”指宽度,“员”指周长。
“一副对联”和“一幅对联”有什么区别?
1、“一幅对联”是错的,幅量词用法错误。一幅字画可以。
2、“一副对联”是正确的。副代表两个,和双近义。对联分上联和下联,所以叫“一副对联”。一般来说,一副是常常含有左右关系的两个,如果说一副耳环,一副耳环等。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是“一幅对联”,还是“一副对联”
是“一幅对联”,还是“一副对联”?
是一副对联。对联有上联,下联,完整的对联是‘’一副对联‘’。
画,用‘’一幅‘’。
一副对联
一幅画
副有相配,相称的意思,用来表示对联的状态很恰当.
一幅对联还是一副对联
副:量词,用于成对或成套的东西或人的面部表情
一副对联.一副笑脸
幅:量词,用于布帛,呢绒,图画.
两幅布,一幅油画
应该是一副对联
②是一副对联还是一幅对联
是“一副对联”
“幅”用于布帛、图画等物品,意思略同“张”;
而“副”则形容“成套”的东西,意同“双”、“对”,如“一副筷子”。由于完整的对联分为上联、下联,且平仄、含义相对,因此是“副”。一
到底是“一副对联”还是“一幅对联”不许瞎说!
一副对联
成对的都用副
一副对联为学校拟一副对联
上联:教育新人为四化
下联:国家旧事行万里
上联:教育新人为四化
下联:国家往事向小康
上联:教育新人为四化
下联:文章老道作八方
上联:教育新人为四化
下联:国家老子行万里
上联:教育新人为四化
下联:文章老道闹三春
上联:教育新人为四化
下联:文章旧梦闹三春
上联:教育新人为四化
下联:文章老子闹三春
上联:教育新人为四化
下联:国家往事闹三春
上联:教育新人为四化
下联:文章老道系九天
一副对联,并写出这幅对联的故事
纪晓岚延运河南渡,与一将军争先后。将军出联:双舟争渡、橹速不如帆快。纪没对上来,只好叫将军先走。纪一路思索,几天后才对出:八音齐奏、笛清怎似箫和。这里含4古人:鲁肃、樊哙、狄青、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