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的名次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1-15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3亿
展开全部

古代科举考试从大到小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童生。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1、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

2、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

3、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开展的。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京城礼部官衙,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了就叫进士,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毁耐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积极作用

(1)抑制门阀。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2)扩大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科举制使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了政权,扩大了官吏来源,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

(3)提高了官员的素质。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4)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滑兄中央集权。

(5)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朝科举制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到明清时其积极作用消失殆尽。

2、消极作用

(1)明清实行八信余袭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2)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3)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科举制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