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虚词焉
1. 文言文中虚词“焉”字有多少种用法
小新同学,下次请我吃饭!
1.代词
①相当于“之”。
【成语例释】A.心不在焉 B.语焉不详
【经典文言】A.犹且从师而问焉 B.人之所罕至焉。
2.兼词
①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或“之”的含义,相当于“于是”或“于之”“于此”、“于彼”。
【成语例释】习焉不察
【经典文言】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经典文言】且焉置土石?
3.语气词
表示停顿,或者反问语气。
【经典文言】杀鸡焉用牛刀
练习: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代词)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兼词,从哪里) ③未知生,焉知死(表反问语气)
2. 高中的文言虚词“焉”字用法
【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3. 语文必修一中虚词焉的用法文言文中所有焉的用法,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2009-10-30 18:34文言虚词【焉】的用法(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二)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之”,他,他们.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四)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虚词“焉”的用法及答案一、规律:1.助词:①用在完整的句子后面 ,作语气词,主要表示直陈语气,相当于“了,啊,呢”,可不译.②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③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2.代词:①疑问代词,用在动词前面,“哪里”; ②指示代词,用在及物动词后面,相当于“之”,可译为“他”、“它”.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4.兼词:用在非及物动词后面,译为“于之”,兼有介词和代词两种词性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①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①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② 5.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③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③7.姜氏欲之,焉能辟害?(《左传•隐公元年》)⑥8.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④9.众恶之,必察之;终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⑤10.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⑤11.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⑤12.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⑤13.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⑥14.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⑥1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⑦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⑦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⑦18.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部分语句翻译:1.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呢.2.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7.姜氏想要这样,怎么能避开这祸害呢?8.他的儿子会往哪儿去呢?9.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他;众人都喜欢他,也一要考察他.10.所以为这事写了这篇文章,等待那些观察民情风俗的人得到它.15.大国是难以猜测的,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4. 初中的文言文虚词"之,以,为,者,其,虽,焉,于,乃,乎,
之:到;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意。
以:以为;已经;这样。
为:因为;作为;被。
者:……的人。
其:其他;代词。
虽:即使;虽然。
焉:哪里;语气助词,无意;怎么。
于:给;和;在;状语后置标志。
乃:是
乎:语气助词;吗
则:就;是
或:有的;或者
然:然而;因此
所:所以;地方
故:家乡;所以
莫:不;没有;
5. 文言文虚词“于”和“焉”的用法有哪些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在朝廷上设了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抄小路逃走,把宝玉送回赵国)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可以悔恨的)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人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教育他;但对于自己,就以拜师学习为耻。)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您被赵王重用)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所以在内为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燕王想和您交朋友)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孔子说:“苛刻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口技》)(在这时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我的父亲死在这件事情上。)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因此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缻)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因此我有所感慨)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肴之战》)(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因此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缻)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柳宗元)(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