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蛋白抗体简介
目录
- 1 概述
- 2 抗核蛋白抗体的别名
- 3 抗Ku抗体的医学检查
- 3.1 检查名称
- 3.2 分类
- 3.3 抗Ku抗体的测定原理
- 3.4 试剂
- 3.5 操作方法
- 3.6 正常值
- 3.7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 3.8 附注
- 3.9 相关疾病
1 概述
抗核蛋白抗体是由Mimori等于1981年报道的。他们发现一例全身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患者(Ku)的血清能与一种DNA结合蛋白发生沉淀反应。这种核蛋白称为Ku抗原,对胰蛋白酶敏感,但不被DNase和RNase破坏;加热(37℃30min或56℃15min)和pH改变(pH≥10或<6)可使其抗原性丧失。Ku抗原的蛋白部分由p70和p80(分子量分别为70kD和80kD或66kD与86kD)两亚基构成异二聚体,非共价地结合到dsDNA末端、裂口和缺口(gaps and nicks)上,参与DNA断裂后的修复。Ku蛋白是DNA依赖蛋白激酶的DNA结合部分,催化RNA聚合酶Ⅱ及其他转录因子的磷酸化过程。Ku抗原广泛存在于人、小牛、兔组织中。凝胶过滤法测得粗提Ku抗原分子量为300kD,纯化Ku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查为173±21kD;电镜检查估算的分子量为160kD左右。人的抗核蛋白抗体与豚鼠、大鼠、小鼠细胞不发生反应。
2 抗核蛋白抗体的别名
抗Ku抗体
3 抗核蛋白抗体的医学检查
3.1 检查名称
抗核蛋白抗体
3.2 分类
免疫学检查 > 自身抗体测定
3.3 抗核蛋白抗体的测定原理
抗核蛋白抗体检测的经典方法为琼脂双向免疫扩散法(参看本章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一般用人肝组织切片为抗原片,可见细胞核中出现细颗粒状或网状荧光。也有人报道用免疫印迹法和用重组的p70、p80建立的ELISA法,但均未推广。
3.4 试剂
同免疫扩散法。
3.5 操作方法
同免疫扩散法。
3.6 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中抗核蛋白抗体阴性。
3.7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国外报道全身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患者抗Ku阳性率为50%,SLE为10%,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患者也有较低的阳性率。国内吴庆军、唐福林等报道全身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重叠综合重叠综合征患者抗Ku阳性率为57.1%;SLE患者100例未检出抗Ku;全身性硬化症(弥漫型)58例,2例(3.4%)阳性,皮肌炎45例,仅1例阳性(2.2%),其他多种结缔组织病(RA,MCTD、PM等)均阴性。
3.8 附注
另有文献报道:近15%的SLE患者出现这种特异性的自身抗体。
3.9 相关疾病
2024-10-2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