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忧虑会导致身体疾病么?
会,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
当身体不适,患有躯体疾病时,往往同时伴有情绪上的变化,容易烦躁、焦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不称心;而情绪不佳时,也会感到躯体的不适,如心情抑郁时肠胃不适、食量顿减,焦虑不安时头痛晕眩,情绪激动时心跳加速等等。
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出对情志的了解,情志也就是心情和情绪。治疗一些疾病时常常需要精神上有所寄托,它可以叫做‘玩物尚志’,当人们精神没有寄托的时候,什么毛病都有可能出现。让精神充分愉悦,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扩展资料
2020年2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
因为过度的忧虑和精神紧张,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和下降,不利于抵抗疫情,更会引起原有身体疾病的复发,对人身心带来巨大的创伤。
当情绪出现忧虑不安等过激反应时,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有效疏导,帮助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提升安全感:
1、加强与亲友的情感沟通
在居家期间,如果有焦虑和恐慌的情绪,首先要接纳,并主动向亲人表达、适当宣泄,切忌压抑恐慌情绪。同时可静下心来体验亲密关系,与家庭成员之间多些情感交流和互动。对于独居者或单身者,可借助网络和电话等方式与亲友多沟通、加强情感交流,用心让彼此感受到对方的爱。
2、正能量强化社会安全环境
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国家对抗疫有周密的部署,以医护人员为典型的很多人为“大家”而“舍小我”,互相给予正能量的关爱和帮助,有助强化社会安全环境。
3、树立积极平和的生存信念
生存的意义或许对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但在危难面前常常会出现一致的生存信念。医护人员逆行抗疫,为社会和他人不顾个人的安危,是“向死而生”的精神。作为普通民众,在疫情面前尽可能平和面对,不急躁、不慌乱,树立积极的生存信念。
4、提升自我认可
提升自我认可,包括接纳自我的一切,专注当下,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关爱身边的人,敢于选择自己认可的积极正面行为,有助增强自信、提高战胜困难的能力。
5、通过正规渠道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
了解权威机构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不信谣、不传谣,掌握必要的防护技能,理性看待疫情。在家里可以适当健身,也可尝试静坐冥想,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回到工作岗位后,提高对工作的专注度,也有助于缓解过度紧张的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