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和孩子相处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法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教养很大程度和家庭教育分不开,与孩子的相处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那么各位父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吗?
父母怎么和孩子相处1
1、别怀疑孩子
父母是给予孩子最大安全感的人,所以对于父母的信任十分看重,所以给孩子好的引导,父母更应该选择相信孩子,给孩子增加自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孩子成长。
多用信任的语气和孩子沟通,比如孩子想要学画画,你可以对他说:“相信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这不但是对孩子的信任更是给孩子自信和鼓励,这让孩子更加容易坚持做下去。而不是立刻否定“你这样三分钟热度怎么学的好。”这样不但会让孩子丧失自信,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2、学会尊重孩子
孩子在自我意识出现后,家长就要开始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们在每个阶段尝试自己的能力,也成为了家长眼中的“叛逆期”,孩子的“不听话”其实是一种成长,家长在意识到后更应该懂得和孩子对话,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和你的要求发生冲突时,可以做出中立的选择,完成孩子要求也必须完成父母的要求。这比起命令式的结果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和遵守。
3、多和孩子交流
在大人眼中,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是有他们的自尊心的,可以试着用商量的语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和自己平等交流,是尊重他的,当然尊重不是纵容,是非对错还是需要严格教育的,如果孩子不收拾玩具,可以和孩子说明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开始可以和孩子商量一起收拾,养成习惯后让孩子主动收拾,而比起一次次怒吼命令孩子收拾来的效果大。
4、别藏着你的赞美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想要获得肯定,都想要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来获取父母的高兴和赞赏,所以别藏着你的赞扬和认同,也许孩子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如果父母只是敷衍过去,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对这件事情丧失热情,看到孩子的细微进步,给孩子一点表扬,让孩子更加有动力学习下去,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5、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孩子做错事,或是沮丧时,我们做的最多的是什么,你会指责孩子笨手笨脚,还是鼓励他没事,相信他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打碎了花瓶,你一定觉得这样糟糕透了,并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而聪明家长会让孩子找到花瓶碎的原因,并且一起收拾好花瓶,鼓励和相信他下一次不会,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父母怎么和孩子相处2
1、关注孩子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孩子,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孩子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尊重孩子的看法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孩子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孩子的看法,并与孩子进行良性的互动。
3、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她)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若这时父母应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
4、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宝宝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5、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如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父母冷暴力的危害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再打骂孩子,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却有一部分家长将打骂转移为隔离、反思、轻视、冷淡。这种冷暴力正在深深的伤害孩子。
1、冷暴力会疏远亲子之间的距离。
妈妈试图用恐惧去威慑孩子,这种“冷暴力”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更大,这使得妈妈与孩子的情感修复需要很长时间。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中很容易缺失安全感,亲子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疏远。
2、冷暴力会让孩子感到缺爱。
因为工作太忙或工作上的不顺利,有些家长下班回家后对孩子不闻不问,无视孩子的问候和有意的亲近,对孩子疏于关心、态度冷淡。长此以往,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爱自己,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3、冷暴力会造成孩子心理疾病。
父母长期的冷暴力使孩子的心理在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孩子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研究表明:受到冷暴力的.孩子,在心灵深层会被植入“我不好,我不值得被爱”等信念,成年之后遇到挫折,很容易陷入到自暴自弃的泥潭中。
4、冷暴力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家长喜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出现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判定为准,不给孩子任何辩解的机会。成年后,轻则失去活力,沉默寡言,重则抑郁不堪,自杀自残。
溺爱所造成的后果
1、自我中心化倾向
孩子从小就受“众星捧月”式的呵护,往往形成“自我中心化倾向”。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已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孩子已得到爱的满足,无需与同伴交往;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上前保护而不去了解原因。长期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代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
2、妨碍独立自主能力培养
照顾者过分溺爱保护,怕孩子出事儿长期搂抱,剥夺了孩子接触坏境和爬行练习的机会;凡事包办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家长溺爱和包办替代,使孩子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缺乏,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顾。
3、耐挫能力差,形成不良习惯
在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里,父母的收入足以维持家庭的生活,孩子的愿望能够马上满足,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加上有的家长误以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花数万元进好学校,就能成才。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稍有点挫折便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完善发展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