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苏轼的诗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洵苏轼苏辙,苏门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美名历代传扬。而其中,又以苏轼苏东坡最令人称道,人们对这位大文豪的仰慕,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艺,更是因为他穿越岁月而依旧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和优美情操。
“三苏”家风家训精选
孝慈仁爱
原文:少而孤则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让也。——摘自苏洵《苏氏族谱亭记》
注释:字,作动词义,抚育,养育;诮,责备,谴责。
译文:如果有年纪幼小的孤儿,那就由族中成年人来抚育;如果有贫穷而无家可归的人,那就由族中富有的人来收养。要是有不这样做的人,那么全体族人都要来谴责他。
原文: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摘自苏洵《族谱后录下篇》
译文:侍奉父母要尽到最好的孝心,兄弟之间要互助关爱,与朋友相处要坦诚守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而对别人要宽宏大量。
读书正业
原文:侄孙近来为学何如?想不免趋时。然亦须多读史,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适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海外亦粗有书籍,六郎亦不废学,虽不解对义,然作文极峻壮,有家法。二郎、五郎见说亦长进,曾见他文字否?侄孙宜熟看前、后《汉史》及韩、柳文。有便,寄近文一两首来,慰海外老人意也。——苏轼《与侄孙元老四首之三》
注释:六郎,苏轼幼子苏过;对义,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二郎、五郎,分别为苏轼长子苏迈、次子苏迨。
译文:侄孙你近来学习怎么样?恐怕也避免不了赶潮流。即使这样也必须多读史书,务必使所作文章的文采和实际内容相一致、相符合,能有实用价值才算好文章。不要一旦得到科名以后,便认为平日所学的东西就再也没有用了。我在儋州(今海南)也略有一些书籍,六郎苏过在我身边,他没有放弃学习,虽然还不太会写科举考试中解读经义的文章,但所作文章语气高昂雄壮,有家传的法度。二郎苏迈、五郎苏迨均没有在我身边,听说在做学问方面也都有长进。你曾见过他们所写的文章没有?你要熟读《汉书》《后汉书》和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如果方便的话,寄你最近所作文章一两篇来,以安慰我这个远居海外的老人。
“三苏”家风家训精选
孝慈仁爱
原文:少而孤则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让也。——摘自苏洵《苏氏族谱亭记》
注释:字,作动词义,抚育,养育;诮,责备,谴责。
译文:如果有年纪幼小的孤儿,那就由族中成年人来抚育;如果有贫穷而无家可归的人,那就由族中富有的人来收养。要是有不这样做的人,那么全体族人都要来谴责他。
原文: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摘自苏洵《族谱后录下篇》
译文:侍奉父母要尽到最好的孝心,兄弟之间要互助关爱,与朋友相处要坦诚守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而对别人要宽宏大量。
读书正业
原文:侄孙近来为学何如?想不免趋时。然亦须多读史,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适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海外亦粗有书籍,六郎亦不废学,虽不解对义,然作文极峻壮,有家法。二郎、五郎见说亦长进,曾见他文字否?侄孙宜熟看前、后《汉史》及韩、柳文。有便,寄近文一两首来,慰海外老人意也。——苏轼《与侄孙元老四首之三》
注释:六郎,苏轼幼子苏过;对义,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二郎、五郎,分别为苏轼长子苏迈、次子苏迨。
译文:侄孙你近来学习怎么样?恐怕也避免不了赶潮流。即使这样也必须多读史书,务必使所作文章的文采和实际内容相一致、相符合,能有实用价值才算好文章。不要一旦得到科名以后,便认为平日所学的东西就再也没有用了。我在儋州(今海南)也略有一些书籍,六郎苏过在我身边,他没有放弃学习,虽然还不太会写科举考试中解读经义的文章,但所作文章语气高昂雄壮,有家传的法度。二郎苏迈、五郎苏迨均没有在我身边,听说在做学问方面也都有长进。你曾见过他们所写的文章没有?你要熟读《汉书》《后汉书》和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如果方便的话,寄你最近所作文章一两篇来,以安慰我这个远居海外的老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