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的由来

 我来答
熊文乐3k
推荐于2017-10-13 · TA获得超过53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6万
展开全部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公认的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liuquanrenhud
2010-11-07 · TA获得超过20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7万
展开全部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几乎所有的人类族群,在其原始时代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原始先民们把他们崇拜的某种物品或者概念描绘出来,并对其进行一定仪式的祭拜。《后汉书·臧洪传》:“坐列巫史,禜祷群神。”祭祀仪式时,负责祭祀的巫觋们要戴上一定的面具。举世闻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据考证是古蜀国举行祭祀时的用品。又如“傩礼”,这是自先秦时代就有的一种迎神以驱逐疫鬼的风俗礼仪。傩礼一年数次,大傩在腊日前举行。《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礼中的表演者要戴上一定的面具,清代昭梿《啸亭续录·喜起庆隆二舞》中说道:“又于庭外丹陛间,作虎豹异兽形,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颇沿古人傩礼之意,谓之《喜起舞》。”可见古代的傩礼,人们一定要戴上面具。宋代梅尧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诗“我惭贱丈夫,岂异带面傩”也能反证,人们在进行傩礼是需要戴面具的。这种带着面具的宗教舞蹈对民间舞蹈有很大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汽车之路w
高粉答主

2019-03-2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4万
展开全部

1、红色脸谱:一般表现忠义、英勇,如三国武将关羽。偶尔也会有反面人物勾上红色,这是一种暗指讽刺,如明朝大太监刘瑾,但这种情况不多。

2、黑色脸谱:一般表现公正廉明,如宋朝清官包拯。

3、白色脸谱:一般表现阴险、狡诈,三国奸臣曹操。

4.紫色脸谱:一般表现威严果断,有正义感。如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廉颇

5.黄色脸谱:一般表现彪悍残暴,如隋朝大将宇文成都。

6、粉红色脸谱:一般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如东汉名臣苏献。

7、金、银色脸谱:一般都是表现各种神怪,比如西游记里的神佛,都会贴上金银粉。

8、蓝色脸谱:一般表现勇敢有谋,如清朝好汉窦尔敦。

9、绿色脸谱:一般表现鲁莽暴躁,如隋唐时期的程咬金。

扩展资料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12至13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旧唐书·音乐志》里有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故乐舞的记载。

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睑上勾囤,这样就逐渐产生了睑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睑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

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睑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

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开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脸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75ea096cc3
高粉答主

2012-11-20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万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4629万
展开全部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

各种脸谱图集(20张)
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几乎所有的人类族群,在其原始时代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原始先民们把他们崇拜的某种物品或者概念描绘出来,并对其进行一定仪式的祭拜。《后汉书·臧洪传》:“坐列巫史,禜祷群神。”祭祀仪式时,负责祭祀的巫觋们要戴上一定的面具。举世闻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据考证是古蜀国举行祭祀时的用品。又如“傩礼”,这是自先秦时代就有的一种迎神以驱逐疫鬼的风俗礼仪。傩礼一年数次,大傩在腊日前举行。《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礼中的表演者要戴上一定的面具,清代昭梿《啸亭续录·喜起庆隆二舞》中说道:“又于庭外丹陛间,作虎豹异兽形,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颇沿古人傩礼之意,谓之《喜起舞》。”可见古代的傩礼,人们一定要戴上面具。宋代梅尧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诗“我惭贱丈夫,岂异带面傩”也能反证,人们在进行傩礼是需要戴面具的。这种带着面具的宗教舞蹈对民间舞蹈有很大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什麽什也沒看
2010-11-22 · TA获得超过863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60万
展开全部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星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艺术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