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祖坟被挖
清代笔记《筠廊偶笔》、《在园杂志》记载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明末崇祯皇帝派人挖李自成家的祖坟。整个事件过程曲折离奇,甚至有鬼吹灯的既视感。
这件事发生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当时李自成如日中天。他刚攻克洛阳,就杀了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军队壮大到几万人,到处都有人唱“迎王,不收粮”。然而大明朱朝风雨飘摇,对这场燎原之势的农民起义无能为力。
李自成
不过也难怪崇祯皇帝耍了李自成。其实李自成挖的是大明朱家尖的祖坟。
正是在崇祯八年(1635年),天下起义军十三个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集结,商议重大大计,包括、张、老辉、射天剑、罗汝才、葛力彦、左、盖世王、混世万、横天王、过天星、顺天王、玖龙等。那时候,李自成还是高迎祥的部将。他在会中崭露头角,提出了“分兵四面出击”的策略,得到了各路英雄的一致赞同。
会后,李自成、率部攻打直隶(今安徽蚌埠市凤阳县)。凤阳是朱元璋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朱元璋奠基后,将凤阳定为都城,其政治重要性对明朝不言而喻。
凤阳
李自成攻陷凤阳后,挖开明皇室祖坟,放火烧朱元璋出家的“黄觉庙”。里面的太监都被杀了,中都督朱国祥也被杀了。这场战争震动了世界,对明朝是极大的羞辱,其象征意义自然对崇祯皇帝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于是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崇祯皇帝献上了一个方案,就是挖开李自成的祖坟。崇祯皇帝也希望此举能扭转乾坤,杀杀李自成的威风。
只是李自成祖籍在陕西米脂,山高皇帝远。此时天下大乱,崇祯皇帝鞭长莫及。要做到这一点,地方一级必须有人来做。当时陕西巡抚是汪乔年,这个任务自然要由他来安排和执行。因此,崇祯皇帝给汪乔年下了一道密令,要他去挖李自成的祖坟,以泄国王的怒气。作为边疆省份的汪乔年,聪明人不一定要亲自动手,而是要把任务安排到米脂县。只是那时陕西也是乱兵之地,政令不通。如何把任务传达过去,那么米脂县令是否听话,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大米脂肪
糜县的名字叫卞,她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芝麻官,但她并不是一个饕餮之徒。一天,当他坐在大厅里时,一个农民突然来到外面告诉官员,他的大蒜被官兵抢走了。边万让他细说故事,农夫却跪下来爬到他的脚上,讲着故事,偷偷按了边万的脚两下。大绶暗惊,正要发问,忽见那人面色煞白,相貌气度绝不是农夫,心思一转,知道出事了,便借口屏退左右,带那人进地窖说话。
进入内堂后,有人脱下他的帽子,从帽子夹层里拿出一封信和一份密旨。这个人原来是宫里的太监,忙着听旨,这才搞清楚他的来意。这封信是陕西省省长汪乔年写的,要求他执行密令中的任务。我觉得这个太监是个人物。他一个人在这个危险的地方,传递着这个重要的信息,但他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而身为一国之君的崇祯皇帝却要通过这种见不得人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志,这也反映了他皇权衰落的悲惨处境。
边大绶接了这密旨后,心知这实乃一烫手山芋,虽说他是明室的一介官吏,受的是天子的俸禄,为天子办事那是份内之事,可此事却利害攸关,非同小可。这闯王李自成怎可随便得罪的,现在他势头如日中天,况且这还是他老家,真挖了他祖坟,自己的脑袋不知哪天就得给李自成割去了。况且这李自成的祖坟又不是皇陵那么好找,具体是在哪个地方,没人知道,这也不好到处去打听,一旦消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边大绶就算想挖也无处着手。这边大绶内心焦虑,一时苦无良策可解此困局。
这边大绶手下有个人叫贾焕,是个聪明人。贾焕见上官似有心事,面有忧色,便问边大绶所为何事,边大绶便将此事对他说了。贾焕也是了得,立马计上心头,笑道:此事不难,边大绶闻言大喜,忙追问详情。
原来这李自成的祖坟,虽不是皇陵,也不知在哪个山沟沟里,但崇祯九年(1636年)时,李自成曾率领着一班手下回到家乡陕西米脂,给祖先上坟。所以米脂县必有与李家相近之人知道这祖坟的所在,而在他们县衙恰好就有这么一个人,贾焕将此人底细告知边大绶,让他依计行事。
于是边大绶把衙里的捕快张自祥叫来,这张自祥在捕快当中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平平无奇,但是他实际上却有另一个身份。
贾焕见张自祥来了,先是故作深沉地看了他几眼,然后厉声问道:你明明姓李,为何要跟我们说姓张?张自祥大吃一惊,正思量着如何回话,贾焕又说道:你的身份,我们已查清,你就是那李自成的哥哥,你还跟另外一些捕快结拜了兄弟,准备在李自成来时一起投奔他,你是否知罪?
张自祥自忖这下小命不保,赶忙跪下求饶,哪知边大绶哈哈大笑,扶起张自祥,说道:这大明气数已尽,这天下以后必是闯王的,咱们以后还得靠您照拂呢!贾焕也笑道,刚才这样说只是为了确认您的身份。张自祥正吓得一身冷汗,怎料到还有如此反转。此时边大绶又提出三人结拜兄弟,以后有个照应。张自祥喜出望外,想不到还能跟县老爷做兄弟,哪有不允之理。他哪里知道,边大绶、贾焕跟他套近乎,只是为了套出李家祖坟的所在。
自此,边大绶、贾焕和张自祥每日饮酒作乐,果真好像兄弟一般。等到大家混得熟头熟脸了,有一天,趁着张自祥酒意微醺的时候,边大绶大赞李家祖坟必是风水宝穴,出了闯王这么一个大人物。张自祥得意洋洋,大吹一番,这李家祖坟所在位置便泄漏给边大绶知道了。原来李自成的祖上倒也并非无名之辈,米脂的李氏一族是西夏王朝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李家祖坟在离县城二百余里
的三峰子山中,四周群峰林立,气势狰狞。
为了踩好点,边大绶还借口打猎,跟张自祥一起去了一趟三峰子山,探明了李家祖坟的具体位置。现在万事俱备,只剩动手了。按边大绶、贾焕的计划,是想偷偷把坟挖了,悄悄把朝廷的差事办了,只要不张扬,闯王不知道是边大绶干的,这个账只会算到陕西总督是汪乔年头上去。于是,边大绶送了张自祥几千两银子,让他跟他的捕快兄弟一起去投奔闯王,支走张自祥便好办事了。
边大绶还收买了一个叫李诚的李氏族人,李自成的父亲和祖父死时,都是这个同乡李诚帮忙下葬的。以李诚为向导,边大绶带了一班精干大胆的亲信,还有三十名弓箭手和六十名乡夫,便向那三峰子山进发了。
当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正月初二,大雪未停,山路崎岖难行,最后走到连马都无法继续通行,一行人只能下马,一边开路一边徒步五六里路,到了三峰子山坟地处,只见林木森森,遮天蔽日,藤蔓垂挂,散乱的坟包至少也有二三十个。由于年事久远,李诚一时也无法辨认李自成他祖父的坟是哪一个。
李诚说道:当年给他祖父下葬时,在土里挖到一个黑碗,于是把黑碗置于棺上一起埋了,要找到有黑碗的墓。边大绶只得下令,把那二三十个坟全挖开来看,逐一检视。一开始连挖五六个都没见到黑碗,有些尸骸还是未完全腐化的。此时天色已黑,边大绶着众人就在坟地附近扎营过夜。这一夜很是难捱,这荒山野岭阴森森的恐怖,又是天寒地冻的,忙了一整天仍无收获,若是明天再无发现,军心恐怕不稳。
然而第二天一早,没多久就有发现了。他们挖到一棵树下的墓,掘开之后果真有一只黑碗,只见那棺材竟被藤根卷了几匝,颇为诡异。
众人用利斧斩断藤根,开棺一看,只见里面尸骨已发黑,上面竟然长了三四寸的黄白毛,更令人惊异的是,棺中竟盘踞着一条一尺多长的白蛇,显然还未长大成形,李诚看了,很肯定地说这尸骨就是李自成的祖父了。只是众人被这阴森诡异的景象镇住了,不知这是凶是吉,一时无人敢动手。
边大绶当机立断,拔剑将白蛇杀了,叫人收起黑碗和白蛇作为给朝廷的证物,再叫人发掘旁边的坟墓。只见李氏的尸骨均长有白毛,共有七八个坟墓的尸骨全都聚火焚化。边大绶一不做,二不休,力要斩草除根,又命人把周围数百棵大树全都砍断,以图破去李氏祖穴风水。至此挖坟任务终于大功告成。
回去后边大绶立即给朝廷写了一篇报告邀功,陕西总督汪乔年回复道:他日如果除去李贼,边大绶当计首功。
后来,陕西总督汪乔年在襄城兵败,被李自成的军队活捉,大概是李自成恨其挖了自己的祖坟,先把汪乔年的舌头割了,然后用酷刑磔杀了。两年后,边大绶也被李自成军捉到,但是恰好那时李自成在北京登基,下诏大赦天下,边大绶也就被释放了,这也证明他暗中挖了李自成祖坟,在当地并不为人所知。
有一种传闻说,因为边大绶杀了白蛇,所以李自成被射瞎了一只眼。但是李自成被射瞎是发生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攻打开封府时,边大绶挖坟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两件事的前后关系不对,所以并无因果关系。
还有一种说法,讲当时在棺中的小白蛇长有龙角,而且只有一只眼,白蛇正是李自成的龙气所在,幸亏被边大绶斩了。说小白蛇长有龙角,这是暗指未成形的龙,这种说法明显是蓄意神化了这件事,纯属捕风捉影,毫无根据。
至于尸骨长白毛,在古代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尸变的缘故。但是现在的科学已经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实际是因为环境潮湿,产生了霉菌的原因。
李自成与崇祯这两个对头,性格迂回,李自成果敢坚毅,心狠手辣,而崇祯优柔寡断,生性多疑。李自成在洛阳捉了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后,把他连花园中的鹿一起煮了,称之为“福禄宴”,与将士们一起吃了,可见他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但奇怪的是李自成对崇祯皇帝却是分外优待,在攻入北京城前,虽占尽优势还愿意跟崇祯谈判,说只要崇祯把西北一带分割给他,崇祯就可以继续做皇帝,只是在一班大臣反对下和谈才未谈成。在崇祯自尽后,李自成还安排人给他收尸下葬,颇为礼遇,倒也是个异数。
崇祯画像
李自成与崇祯斗了大半生,各自挖了对方的祖坟,但最后只是让清兵坐收渔利,不免让人叹息。
相关问答:苦无出头之日的动物代表什么生肖
你好,答案是兔就如他对工作的态度一样,他对理财也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因不喜欢冒险,也不愿意去承担风险,对物质享受也不是太热衷,虽然发财的进度有些缓慢,但钱财多进少出总是会积沙成塔。并且他也不觉得生活过得朴素一点有什么苦的,只要能过得去,一家人平安健康就很满足。等到孩子成家或是需要创业时,你就知道他留给孩子的“底”有多丰厚。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相关问答:《大秦赋》中嬴政连杀27名大臣的真正企图是什么?他为何却赦免了第28个劝谏者?
秦王赢政果断镇压__叛乱之后,又采取铁腕手段连杀27名为赵姬赵太后力谏的大臣,顿时震撼到整个朝野,令宗室的族人和外臣来客们一时还真不敢乱做动作,全朝人心浮动。
那么赢政连杀27名大臣的企图又是什么呢?他为何赦免了第28个劝谏的人?
话说秦国经历了__之乱以后,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势力和各位外来的臣子都得到了重用掌握了实权,反而宗室的王族们却只得了独具空名的爵位。
于是宗室对失势的吕氏一族以及外臣们施加了强有力的压力,把吕不韦的儿子逼急了,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吕氏门客们想出了劝谏大王迎回以前淫乱后宫的赵姬赵太后,从而出现了秦王连杀27名大臣的场面。
秦王为何要连杀27名大臣呢?他的企图是什么?
如果想要了解秦王的企图就必须先要了解他当时和的心理状态。
秦王对待母后赵姬的心里
首先,自己的母后赵姬与__淫乱偷偷地生了两个儿子是铁的事实,这本就是王室的耻辱,有道是你不尊重我,我为何要尊重你呢?话虽然说得有点过,但理就是这个理。
其次,赵姬和吕不韦两人联手把持朝政十多年,这让秦王赢政很是压抑,很是憋屈,这个时候大臣们再要求他把赵太后迎回来,他心里肯定会想:难道这些大臣们又要支持赵太后和吕不韦联手执政来祸害朝廷吗?
最后,赵姬赵太后为了一个男人竟然支持他叛乱,要杀自己另立新王,她心里还有他这个儿子吗?如果不是他果断地镇压,现在还有他的小命在吗?难道还让她再来一次另立新王?
秦王对待吕不韦时心理
所想在秦王嬴政的心里面,其实也是很肯定吕不韦对秦国所做出的贡献的,对他有着一股尊敬,但同时正因为吕不韦能力强,把持朝廷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很有威望,所有吕不韦又让他感到有些害怕。
现在这些劝谏的大臣几乎全都是吕不韦的门下,他们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吕不韦能东山再起,如果如了他们的意,那自己以后岂不是危险了?自己在他们面前还有威望吗?
更何况在平定__叛乱之后,他还特意下命令说为太后力谏者,杀无赦,现在这些大臣这样做,明显是无视自己的昭令,明显是在挑战自己的威望,不杀他们岂能立信立威?
再说宗室王族的那些人都在对他没有判吕不韦罪而感到不满,都在对他重用外臣感到很气愤,那么现在这些外臣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挑战他的底线,又想让太后和吕不韦东山再起,此时不杀他们,更待何时?
于是秦王嬴政为了秦国的尊严,为了封住宗室的口,为了自己那不容挑战的威严,为了稳住自己刚掌握的政权,他必须得杀了这些为太后劝谏的大臣们,以正天威。
向所有人表明他才是秦国的王,他的威严是不容挑战的,同时他还向大家表明他有着自己主见和底线。
但是秦王赢政又为何赦免了第28个劝谏的人呢?
在电视剧当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第28个劝谏人,那么这个究竟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茅焦,本是齐国来的外臣,性格非常直爽而且胆量大,当时他明知已经有27个人死在了自己面前,他还是要为了赵太后直言面见秦王赢政。
赢政也明明知他是为自己的母后来劝谏的,因此他是提前拔出了自己的秦王剑架好了油锅来接见茅焦的,同时他也很好奇,所以问茅焦说你不知我已杀了27名大臣了吗?
茅焦说我知天上有28星宿,这次来就足凑足那第28位的,显然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力谏的,因此他直言秦王杀死了自己的假父(__),摔死了两个弟弟,幽禁了自己的母后,是不孝不义,天下人都会惧他,失去了民心,这与商纣王有何区别?对一统天下不利啊(大概意思),说完就脱完衣服等着赢政来杀。
然而当时秦王听了他的言论之后,马上放下手中的剑走下了台阶亲自去扶起茅焦,感谢他点醒了自己,进而决定迎回太后赵姬。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秦王赢政为巩固自己的政权立威杀了27名大臣,他自心里也很痛,也明白会引起朝廷的人心浮动,但是他又不能承自己太残忍,也不能说自己错了。
试想一下,一个能一统天下的霸主他会是一个糊涂的昏君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有时候就算他错了,他也要硬撑着,因为这事关他的威严。
所以当他杀了27名大臣以后,他也知道决不能再开杀戒了,不然就会寒了各大臣们的心,那么谁又来辅助自己一统天下呢?
更何况如果自己没有孝心的话也得不到全天下百姓的拥戴,那又何谈说统一六国呢。
因此,他见到茅焦来劝谏自己时就借驴下坡了,不但没有杀害他,反而接受了他劝谏接回太后,及时地挽回了的自己声誉得到了全天下人的心,得到了各大臣们的支持,从而整装待发统一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