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 我来答
昝唐4975
2023-02-08 · TA获得超过30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5万
展开全部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在生育年龄妇女中有10%的发病率,且有明显上升趋势,成为一种“现代病”、多发病。80%有明显的痛经,50%合并不育,严重地影响青中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EM是个良性疾病,但它表现的细胞增生、侵润和复发性,使之成为难治之症。尽管现今的研究日渐深入,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理解,治疗结果亦不理想。

  1860年Von Rokitamsky首先描述了该病,1922年Sampson报告了23例,并提“经血倒流”学说,首次以“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命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期间治疗方法很少,至50年代开始用药物治疗;60年代有6种激素药物治疗,启用“假孕疗法”;1971年Greenblatt首先用丹那唑(Danazol)治疗EM,可谓“假绝经疗法”。从80年始,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GnRHa)问世并用于治疗EM,开始了EM治疗新里程。对其引起的低雌激素症状给予的反相添加(Add-Back)治疗是90年代后的进步。

  传统的观念认为EM即为子宫内膜超除子宫腔范围的外在性生长。近年学者们提出,卵巢激素依赖的内膜异位现象是常见的或者是生理情况,或称之为“月经副现象”。所以,应该说,只有当异位的内膜反复周期性出血,引起病理进展,并出现症状时方能认为是作为疾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个迷惑不解的妇科疾病,在1998年6月召开的第6届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讨会上,学者们提出:

  EM是个遗传性疾病

  EM是个免疫性疾病

  EM是个炎症性疾病

  EM是个由于出血引起的疾病

  EM是个器官依赖性疾病

  EM是个激素依赖性疾病

  这正表明我们对其认识不清,或者它是多因素形成的疾病。EM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姊妹间的发病流行高于普通人群,且双胎姊妹之痛经发作时间非常一致。杂合性丢失(LOH)在EM患者高达40%[2].

  在盆腹腔、腹腔液中,有很多生长因子、酶、酶抑制因子和其他因子,它们可能源于残余细胞、异位内膜细胞,使之在盆腹腔或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增殖(如图示)。在这种类似于恶性肿瘤的侵润性中,基质金属酶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使异位细胞植入。亦发现有四种MMP天然抑制剂(TIMPs),因此研究MMP和TIMPs之表达和干预是很有意义的。血管的形成和调控也是异位内膜种植、侵袭的重要因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能是其中最关键的刺激因子,整合素aVb3、aVb5是特异性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因子,在介导内皮细胞和ECM相互接触中起作用[3,4,5,6,7].

  正如前述,EM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它要受雌二醇(E2)的作用而发生、发展。但其不但受血浆中E2水平的影响,更取决于靶细胞内自身E2的合成和代谢。而参与后者的两个重要的类固醇合成酶(P450)和I型17b-羟类固醇脱氢酶(17HSD1),前者催化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反应,催化E1转化为E2的反应。E2的代谢异常和升高是与EM相关的[8].

  在腹腔液中,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改变也会降低对异位内膜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巨噬细胞活化后的表达生长因子(TGF-b)也能提高细胞的粘附性。一些细胞因子(如IL-6、IL-8等)的表达在EM者亦高于正常人[9].

  此外,异位内膜(Ectopic Endometrium)和在位内膜(Eutopic Endometrium)形态是否真相同,或者是否有基因表达的差异也是颇令人感兴趣的[10].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