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是指通过人物对话引起人物情感的动荡、交流或者碰撞,由此影响人物从内在心理到外部动作的一系列变化,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
戏剧是一种动作艺术,戏剧动作主要体现在剧中人物发自内心的语言上,所以剧本台词必须体现出强烈的动作性。
因此,在戏剧中语言的动作性并不是单纯的外部动作或内部动作,而是以语言为基础使对话双方产生心理活动的变化,人物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做出反应(即动作),从而使戏剧能够把各种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感情的、心理的矛盾冲突直观再现于舞台,令观众身临其境。
戏剧语言是戏剧的基础,无论是说明剧情、过场连接,还是展示冲突、刻画人物,都离不开戏剧语言。理解戏剧语言在剧作中的作用,对把握全剧至关重要。
戏曲语言的特点
1、宾白
宾白可分韵白、口白、方音白三种。韵白是一种朗诵式念白,要按一定音韵咬字发音,多用于有身分、有才学、举止端庄的人,包括引子、定场诗、定场白、下场诗等。
2、曲词
曲词即戏曲的唱词,古称曲文。从宋代南戏形成以来,逐渐分为本色(如《窦娥冤》)、典雅(如《西厢记》)两种。曲词的语言被称之为“沉思的语言”,常用以揭示特定的内心世界。曲词讲究情境,有时情景交融,景是人物眼中之景,情则寓于景中。
3、曲白相生
曲、白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可把它们截然分开。曲生白,白生曲,二者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