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指的是什么意思
卑微指的是地位低下而渺小。
卑微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ēi wēi。一指衰落,微弱;二指地位低下,卑贱渺小,如戏子倡优,何止卑微,简直不堪;三指谦称自己。语出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中》:“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於天下。”
唐·何光远《鉴诫录·落韵贬》:“太祖出身行伍,历职卑微,万战千征,九生十死,方得节居四镇,位处一人。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林西厓方伯》:“从前因林儁之父,系福康安家仆,门地卑微,曾降旨内用不过郎中,外用不过府道而止。”
冰心《分》:“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割不完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八章:“占魁在沙子和碎石的河滩路上站住,满脸堆起卑微的笑来。”《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今乃不弃卑微,敢欲邀君一食。”清·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倘蒙不弃卑微,一邀青盼足矣。”
卑(拼音:bēi)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某种器械的样子。“卑”的基本义是地位、身份低下,转用于人格,便是指低劣。由人的地位低又引申为位置低,又可以引申为衰弱。当自认为或自置于低下地位,也用“卑”字表示,是一种谦辞。
“卑”由地位、身份低下转用于人格,就是“低劣”。一般对品行、言行邪恶下流,不顾廉耻的人,常骂为卑鄙无耻。当自认为或自置于低下地位时,也用“卑”表示,但这是谦逊之义。如“卑辞厚币”或“卑辞厚礼”意思是言辞谦恭、礼物丰厚。
后来,“卑”也由此而常作谦词。旧戏曲、小说常用“卑人”“卑目”,古籍中常用“卑末”,都是自称身份或职位低微的人。旧社会下级官吏对上级官吏总是自谦为“卑职”“卑官”。
低下又引申出衰微、衰弱之义。如《国语·固语下》:“王室其愈卑乎!”这是说,王室越来越衰弱了。当然,“卑”的低下之义,除了用于以上说明社会人际的地位外,也引申为自然物的地势“低”。如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闻长沙卑湿。”意思是说:听说长沙地势低且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