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是什么?杀

 我来答
笙歌散尽游人_
2023-05-18 · TA获得超过27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5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58.6万
展开全部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劝学》。

具体故事是,荀子告诉齐国君王:“你如果对伯仁怀有恶意并下手杀他,就等于是杀掉了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并不会让那些你想要嫉妒或者排斥的人离开你。

相反,他们会更加认真地遵从你的命令。但如果你处处怜惜、宽容和尊重伯仁,即配册伍使他最终死亡,你也会得到民众的钦敬和拥护,因为人们都知道你是一个公正明智并且富有道德感的统治者。”

拓展资料如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还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荀子总结百姿御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具体故事是,荀子告诉齐国君王:“你如果对伯培或仁怀有恶意并下手杀他,就等于是杀掉了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并不会让那些你想要嫉妒或者排斥的人离开你。

相反,他们会更加认真地遵从你的命令。但如果你处处怜惜、宽容和尊重伯仁,即使他最终死亡,你也会得到民众的钦敬和拥护,因为人们都知道你是一个公正明智并且富有道德感的统治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