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符号的分割线有哪些?
特殊符号的分割线有:
1、˙☆`·.·˙˙`··˙˙`··˙☆`·.·˙˙`··˙☆˙
2、˙·………………………·˙`˙·…………………………·
3、-----------------------✂---------------------------
4、┄┅┄┅┄┅┄┅┄┅┄┅┄┅┄┅┄┅┄┅┄┅┄┅┄*
5、┄┅┄┅┄┅┄┅┄┅┄┅┄┅┄┅┄┅┄┅┄┅┄┅┄°
6、…·…·…·…·…·…·…·…·…·…·…·…·…·
7、¨¨¨¨¨¨¨¨¨¨¨¨¨¨¨¨¨¨¨¨¨¨¨¨¨¨¨
8、.*""*.*""*.*""*.*""**""*.*""**""*.*
9、★~☆·☆。~*∴*~★*∴*·∴~*★*∴*★~☆·☆。~*∴*~★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语标点符号的历史发展: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jùdòu〉符号”: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当前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代诗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古代中文无通用的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