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五百字左右的寓言故事
1、《画蛇添足》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2、《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3、《发蒙振落》
西汉时,掌管封舜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
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武帝提出建议,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
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
汲黯觉得武帝这种表示是言不由衷的。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 武帝听了无言以答,非常难堪地离去。
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污泥里去吗?”
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怕的倒是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
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
4、《黔驴技穷》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如果不使出它仅有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之后“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5、《蝙蝠的经验》
伫立在黑暗中的油灯发出光亮,引来飞蛾围着灯光旋转,一圈一圈又一圈……飞蛾越转速度越快,也离灯火越近,终于一头扎进火中,被无情的火焰吞噬。
在一旁不远处觅食的蝙蝠目睹了这一惨局的发生,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吓死人了,飞蛾竟然这样丢失了性命,它是被光.吞噬的!”蝙蝠总结出经验,暗自思忖着告诫自已:“原来光这么可怕,今后千万小心在意从中汲取教训,切记不可跟光打交道呀!”
从此蝙蝠见光就避,除了晚上照明灯具等一类能发光用品不敢再接触以外,甚至连白天也不敢出来活动了。
众鸟们纷纷前来劝说:“你怎么能拒绝光明呢?光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人都在追求光明,有光明才有前途,我们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活动,生活不是过得很美好。”
“不,不!你们都没有亲历过,这世上最可怕的东西莫过于光了,”蝙蝠心有余悸:“你们知道飞蛾怎么葬送性命的吗?就是因为光!所以诸位也要特别小心,千万别跟光亲近。”
不管人们怎样劝说,蝙蝠总是坚持自已的观点。同时为了使子孙后代不至于步飞蛾的后尘重演悲局,它把这经验代代相传。
所以直到现在,蝙蝠还是躲避着光亮,喜欢在黑暗中生活,而且越是漆黑如墨的夜晚,它活动越放心,也玩得越开心。
启示:固执的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它会把你引进黑暗的死胡同里而迷途难返。
一个宦宫看到国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怏怏不乐,便自告奋勇地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只须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届时定会如愿以偿。”国君见他态度诚恳、语气坚定、仿佛有取胜的秘诀,因此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宦官东奔西走,用了3个月时间,总算打听到千里马的踪迹。可是当宦官见到那匹马时,马却死了。
虽然这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但是宦官并不灰心。马虽然死了,但它却能证明千里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确有千里马,就用不着担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马。想到这里,宦官更增添了找千里马的信心。他当即用500金买下了那匹死马的头,兴冲冲地带着马头回去面见国君。宦官见了国君,开口就说:“我已经为您找到了千里马!”国君听了大喜。他迫不及待地问道:“马在哪里?快牵来给我看!”宦官从容地打开包裹,把马头献到国君面前。看上去虽说是一匹气度非凡的骏马的头,然而毕竟是死马!那马惨淡无神的面容和散发的腥臭使国君禁不住一阵恶心。猛然间,国君的脸色阴沉下来。他愤怒地说道:“我要的是能载我驰骋沙场、云游四方、日行千里的活马,而你却花500金的大价钱买一个死马的头。你拿死马的头献给我,到底居心何在?!”宦官不慌不忙地说:“请国君不要生气,听我细说分明。世上的千里马数量稀少,不是在养马场和马市上轻易见得到的。我花了3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才遇见一匹这样的马,用500金买下死马的头,仅仅是为了抓住一次难得的机会。这马头可以向大家证明千里马并不是子虚乌有,只要我们有决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用500金买一匹死马的头,等于向天下发出一个信号。这可以向人们昭示国君买千里马的诚意和决心。如果这一消息传扬开去,即使有千里马藏匿于深山密林、海角天涯,养马人听到了君王是真心买马,必定会主动牵马纷至沓来。”
果然不出宦官所料,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
这则寓言通过价值500金的马头使国君众望所归,招至卖马人纷至沓来的故事,说明为了做成一件大事,首先必须要有诚意和耐心。而一个人谋事的决心,不仅仅是反映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体现。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小兔贝贝也渐渐地长大了,可是她的坏毛病并没改掉。兔妈妈老了,生病了,再也没法提醒她的女儿。
贝贝不喜欢走路,所以她就把一袋袋臭臭的垃圾往楼下扔,有几次还砸到了羊伯伯、猴叔叔的头上,“浓汁”从垃圾袋儿里流出来,流到他们的头上。羊伯伯抬起头来望了望天,说:“谁那么缺德,乱扔垃圾!”猴叔叔使用了他的绝招“飞天术”,跳上一棵大树,向小兔住的那座大楼扫射了一遍又一遍。小兔贝贝赶快躲了起来,生怕自己被发现。
记得有一次,小兔和她的好朋友一起去郊游。在路上,贝贝拼命地吃零食,她吃了火腿肠又喝饮料,喝了饮料又吃鸡腿。一直吃到她饱了为止。你们要问她把垃圾扔哪了?垃圾箱,不对!垃圾袋儿,也不对!告诉你们吧,她把垃圾扔到了草坪和公路上,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
过了几天,她家对面有了三个垃圾箱,一个是“可回收垃圾”,另一个是“不可回收垃圾”,还有一个是“有毒垃圾”。贝贝总算勤快多了。早上,贝贝拎着一大袋垃圾从家里出来。她把垃圾扔在了“可回收垃圾”的那个垃圾箱里。可是垃圾袋里的垃圾也不全都是可回收垃圾。垃圾有电池、白菜、胡萝卜、白纸、塑料袋、易拉罐、破布……下午,回收垃圾的工人------鸡大婶来了,看见了这种情况,心想:要是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个国家的环境肯定会被污染的,怎么办呢?
鸡大婶找来了羊伯伯、猴叔叔、鹿姐姐,她们一起讨论这个“犯罪的家伙”。
最后,羊伯伯知道了答案,他问鸡大婶垃圾里有什么,鸡大婶告诉他有胡萝卜、白菜。羊伯伯马上判断出来,跑到小兔家,问小兔:“你是不是做过了错事?”小贝贝发觉了,脸立刻红了起来,她回答:“我没……没有!”“你为什么要骗我们呢?骗人是不好的,当然不保护环境也是不好的,你想想,我是怎么知道的,就凭你扔的垃圾的品种,我就知道了。难道你没有发现一个小小的电池也会给我们森林王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污染空气,你一定要改正!”贝贝说:“我一定会改正这个缺点的,一定会的!”鸡大婶们满意得笑了。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以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画蛇添足"这句成语,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2、《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3、《发蒙振落》
西汉时,掌管封舜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
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武帝提出建议,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
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
汲黯觉得武帝这种表示是言不由衷的。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 武帝听了无言以答,非常难堪地离去。
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污泥里去吗?”
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怕的倒是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
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
4、《黔驴技穷》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如果不使出它仅有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之后“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5、《蝙蝠的经验》
伫立在黑暗中的油灯发出光亮,引来飞蛾围着灯光旋转,一圈一圈又一圈……飞蛾越转速度越快,也离灯火越近,终于一头扎进火中,被无情的火焰吞噬。
在一旁不远处觅食的蝙蝠目睹了这一惨局的发生,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吓死人了,飞蛾竟然这样丢失了性命,它是被光.吞噬的!”蝙蝠总结出经验,暗自思忖着告诫自已:“原来光这么可怕,今后千万小心在意从中汲取教训,切记不可跟光打交道呀!”
从此蝙蝠见光就避,除了晚上照明灯具等一类能发光用品不敢再接触以外,甚至连白天也不敢出来活动了。
众鸟们纷纷前来劝说:“你怎么能拒绝光明呢?光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人都在追求光明,有光明才有前途,我们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活动,生活不是过得很美好。”
“不,不!你们都没有亲历过,这世上最可怕的东西莫过于光了,”蝙蝠心有余悸:“你们知道飞蛾怎么葬送性命的吗?就是因为光!所以诸位也要特别小心,千万别跟光亲近。”
不管人们怎样劝说,蝙蝠总是坚持自已的观点。同时为了使子孙后代不至于步飞蛾的后尘重演悲局,它把这经验代代相传。
所以直到现在,蝙蝠还是躲避着光亮,喜欢在黑暗中生活,而且越是漆黑如墨的夜晚,它活动越放心,也玩得越开心。
启示:固执的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它会把你引进黑暗的死胡同里而迷途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