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邮票值得收藏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珍邮与错票之识辨
说起什么邮票值钱,人们很容易就与珍邮或者“错票”联系起来,其实,珍邮是个大概念,错票包含在其中,错票不等于珍邮。炒作者故意混淆概念,以小错为大珍,是为了借机掀起风浪,浑水摸鱼;集邮者闹不清何谓珍邮,就会误将一般错票当珍邮,白掏银子交学费。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珍邮应当是稀少的、邮坛公认的、不断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下珍藏的邮品。珍邮从邮票老祖宗黑便士诞生时就已开始,不是邮票本身,而是提前邮票发行前三天的世界唯一的一个实寄封,其身价目前最低也值200万美元。它的珍贵,在于确证了黑便士邮票的发行使用日,在邮政史上意义非同小可,类同中国的“稿”字四方连,属于私人珍藏的世界上仅存的国家一级文物。
在传统集邮时代,珍邮往往是与印刷错误紧密相连的。但只有那些在偶然情况下流出印刷厂并在邮政窗口售出的、最好是被实际寄送过的出现大错误的邮票,才会被邮坛认可并被逐步接纳入大集邮家的邮集或珍藏中。另一大类因错造成的珍邮,系设计失误和政治原因所至。那些名气很大的以大小“一片红”为首的“‘文革’四宝”、“放光芒”票、“中银错片”都是。近年我国邮票设计滑坡,设计失误的邮票比比皆是,邮人已经见怪不怪。大多数情况下,只把它们当作“趣味品”。还有邮票本身无任何问题,但发行量本来就很少,又因使用得更少,存世量极有限,物稀为贵的价值法则使之成为珍邮。如我国的区票中,存世仅一枚的江西赤色邮政邮票、山东邮政县办报刊专用邮票、“文革”前未能发行的“京剧脸谱”邮票等。新中国邮票中,诸如“梅兰芳”无齿票及小型张、文1、文10、金“猴”邮票,甚至上上品的“黄山”、“金鱼”邮票以及发行量在10万枚以下的JT小型张,都已被邮坛默认为珍邮了。珍邮要经市场、时间检验珍邮与文物珍宝一样,被发现后,首先要被市场认可。市场的代表者不外集邮家或邮商,更多的情况下,是精明的有相当水平的邮商。珍邮定价位的一般程序是:邮商收到新发现的珍邮后,自己先估价,再去找资深集邮家推销,或者出钱出票请集邮家估价,打几个回合、转卖几道,特别是经过大型拍卖会竞价,那一时期拍卖的最高价就是该珍邮的价位了。
我国1941年2月21日发行的“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中的2元中心倒印邮票,是民国票中最富传奇的被邮人最津津乐道的珍邮故事。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喜爱集邮的中学生郑晴初买到了一卷孙中山像邮票,回家整理时,他妹妹发现一版50枚的人像全部倒印。他知道自己遇到了珍邮,但不知价值,便到城里向老邮商艾元请教。老板第二天带了一大包邮票到郑家,要与郑交换。在大哥帮助下,郑撕下16枚,换了几本外国邮票和一套大龙、小龙邮票。他父亲将余下的票珍藏起来,郑的全家迁到上海,以每枚几百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一些。后来承印此票的美国钞票公司派人从美国飞到他家,要求全部高价购回,郑家没有答应。老艾略加炒作和宣传,所换得的倒印票全部高价卖掉,大赚了一把,从此不再做邮商而改做五金商人。
市场是珍邮珍贵的一把无情刀,岁月是珍邮的炼丹炉。各国许多珍邮,100多年来,经过无数次邮集的组合与拆分零拍、整拍,总的价值是呈上升态势的。而某些虚火烧热的近期错票,尽管披上了珍邮的外衣,价格却随着市场的低迷而走低。珍邮要经邮集出展这一关确定珍邮价值,还有邮集出展一道关。有些邮品,长期不露面,细心的邮商探访而得,悄悄以善价售与集邮者。真正的好东西,评审员尤其是高水平的国际级评审员,一眼就能看出。属于珍罕级的,他们在打分时,自然会加分。好东西越多、在邮集中作为素材处理越恰当,加的分越多。邮集因珍罕邮品加分提升奖级,珍邮会随着奖级升高而整体增值,两者相辅相成,发掘或引线的邮商,身价也因而提高,他的财源自然滚滚而来。但是,不法邮商会利欲熏心,制造赝品冒充珍邮,经过邮展上打假专家开框验证,该邮集奖级立马降低,集邮者大失颜面之余,与售假邮商的官司也就没完没了。经过多次修改、逐级提高的定型的金奖邮集,其中的关键珍邮,评审员们早已了然于心,有好事者还将珍邮的长年轨迹一一记录,载入邮学出版物,这样的珍邮,如同历代流传下来的盖满藏者印章的书画作品,相当可靠,市场价位基本准确。一旦组集和投资需要,当机立断拍下,回报必高。
但得奖效应和升值效应,也导致了贴有“一片红”邮票、“文革”实寄封和区票实寄封的赝品流到海外,坑害外国集邮家,败坏了中国珍邮的声誉。在国内,则汇集成乱吹“黑马”、乱指“好东西”的浊流,骗取邮人的银子。
我们在评述从错到珍到炒的邮坛现状时,需要从历史的延伸和国际的角度深度分析,才能更加看清那些圈钱者的本质。
说起什么邮票值钱,人们很容易就与珍邮或者“错票”联系起来,其实,珍邮是个大概念,错票包含在其中,错票不等于珍邮。炒作者故意混淆概念,以小错为大珍,是为了借机掀起风浪,浑水摸鱼;集邮者闹不清何谓珍邮,就会误将一般错票当珍邮,白掏银子交学费。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珍邮应当是稀少的、邮坛公认的、不断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下珍藏的邮品。珍邮从邮票老祖宗黑便士诞生时就已开始,不是邮票本身,而是提前邮票发行前三天的世界唯一的一个实寄封,其身价目前最低也值200万美元。它的珍贵,在于确证了黑便士邮票的发行使用日,在邮政史上意义非同小可,类同中国的“稿”字四方连,属于私人珍藏的世界上仅存的国家一级文物。
在传统集邮时代,珍邮往往是与印刷错误紧密相连的。但只有那些在偶然情况下流出印刷厂并在邮政窗口售出的、最好是被实际寄送过的出现大错误的邮票,才会被邮坛认可并被逐步接纳入大集邮家的邮集或珍藏中。另一大类因错造成的珍邮,系设计失误和政治原因所至。那些名气很大的以大小“一片红”为首的“‘文革’四宝”、“放光芒”票、“中银错片”都是。近年我国邮票设计滑坡,设计失误的邮票比比皆是,邮人已经见怪不怪。大多数情况下,只把它们当作“趣味品”。还有邮票本身无任何问题,但发行量本来就很少,又因使用得更少,存世量极有限,物稀为贵的价值法则使之成为珍邮。如我国的区票中,存世仅一枚的江西赤色邮政邮票、山东邮政县办报刊专用邮票、“文革”前未能发行的“京剧脸谱”邮票等。新中国邮票中,诸如“梅兰芳”无齿票及小型张、文1、文10、金“猴”邮票,甚至上上品的“黄山”、“金鱼”邮票以及发行量在10万枚以下的JT小型张,都已被邮坛默认为珍邮了。珍邮要经市场、时间检验珍邮与文物珍宝一样,被发现后,首先要被市场认可。市场的代表者不外集邮家或邮商,更多的情况下,是精明的有相当水平的邮商。珍邮定价位的一般程序是:邮商收到新发现的珍邮后,自己先估价,再去找资深集邮家推销,或者出钱出票请集邮家估价,打几个回合、转卖几道,特别是经过大型拍卖会竞价,那一时期拍卖的最高价就是该珍邮的价位了。
我国1941年2月21日发行的“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中的2元中心倒印邮票,是民国票中最富传奇的被邮人最津津乐道的珍邮故事。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喜爱集邮的中学生郑晴初买到了一卷孙中山像邮票,回家整理时,他妹妹发现一版50枚的人像全部倒印。他知道自己遇到了珍邮,但不知价值,便到城里向老邮商艾元请教。老板第二天带了一大包邮票到郑家,要与郑交换。在大哥帮助下,郑撕下16枚,换了几本外国邮票和一套大龙、小龙邮票。他父亲将余下的票珍藏起来,郑的全家迁到上海,以每枚几百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一些。后来承印此票的美国钞票公司派人从美国飞到他家,要求全部高价购回,郑家没有答应。老艾略加炒作和宣传,所换得的倒印票全部高价卖掉,大赚了一把,从此不再做邮商而改做五金商人。
市场是珍邮珍贵的一把无情刀,岁月是珍邮的炼丹炉。各国许多珍邮,100多年来,经过无数次邮集的组合与拆分零拍、整拍,总的价值是呈上升态势的。而某些虚火烧热的近期错票,尽管披上了珍邮的外衣,价格却随着市场的低迷而走低。珍邮要经邮集出展这一关确定珍邮价值,还有邮集出展一道关。有些邮品,长期不露面,细心的邮商探访而得,悄悄以善价售与集邮者。真正的好东西,评审员尤其是高水平的国际级评审员,一眼就能看出。属于珍罕级的,他们在打分时,自然会加分。好东西越多、在邮集中作为素材处理越恰当,加的分越多。邮集因珍罕邮品加分提升奖级,珍邮会随着奖级升高而整体增值,两者相辅相成,发掘或引线的邮商,身价也因而提高,他的财源自然滚滚而来。但是,不法邮商会利欲熏心,制造赝品冒充珍邮,经过邮展上打假专家开框验证,该邮集奖级立马降低,集邮者大失颜面之余,与售假邮商的官司也就没完没了。经过多次修改、逐级提高的定型的金奖邮集,其中的关键珍邮,评审员们早已了然于心,有好事者还将珍邮的长年轨迹一一记录,载入邮学出版物,这样的珍邮,如同历代流传下来的盖满藏者印章的书画作品,相当可靠,市场价位基本准确。一旦组集和投资需要,当机立断拍下,回报必高。
但得奖效应和升值效应,也导致了贴有“一片红”邮票、“文革”实寄封和区票实寄封的赝品流到海外,坑害外国集邮家,败坏了中国珍邮的声誉。在国内,则汇集成乱吹“黑马”、乱指“好东西”的浊流,骗取邮人的银子。
我们在评述从错到珍到炒的邮坛现状时,需要从历史的延伸和国际的角度深度分析,才能更加看清那些圈钱者的本质。
易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4-07-26 广告
2024-07-26 广告
中国邮政个性化邮票申请、设计、审批、印刷一站式服务,北京邮票厂印刷。审批速度快,通过率高。中国邮品专业定制网站业务经理:18511589159艺邮网是易观(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邮品开发加工的对外网络平台,公司与各省市邮政集邮公...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易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珍邮与错票之识辨
说起什么邮票值钱,人们很容易就与珍邮或者“错票”联系起来,其实,珍邮是个大概念,错票包含在其中,错票不等于珍邮。炒作者故意混淆概念,以小错为大珍,是为了借机掀起风浪,浑水摸鱼;集邮者闹不清何谓珍邮,就会误将一般错票当珍邮,白掏银子交学费。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珍邮应当是稀少的、邮坛公认的、不断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下珍藏的邮品。珍邮从邮票老祖宗黑便士诞生时就已开始,不是邮票本身,而是提前邮票发行前三天的世界唯一的一个实寄封,其身价目前最低也值200万美元。它的珍贵,在于确证了黑便士邮票的发行使用日,在邮政史上意义非同小可,类同中国的“稿”字四方连,属于私人珍藏的世界上仅存的国家一级文物。
在传统集邮时代,珍邮往往是与印刷错误紧密相连的。但只有那些在偶然情况下流出印刷厂并在邮政窗口售出的、最好是被实际寄送过的出现大错误的邮票,才会被邮坛认可并被逐步接纳入大集邮家的邮集或珍藏中。另一大类因错造成的珍邮,系设计失误和政治原因所至。那些名气很大的以大小“一片红”为首的“‘文革’四宝”、“放光芒”票、“中银错片”都是。近年我国邮票设计滑坡,设计失误的邮票比比皆是,邮人已经见怪不怪。大多数情况下,只把它们当作“趣味品”。还有邮票本身无任何问题,但发行量本来就很少,又因使用得更少,存世量极有限,物稀为贵的价值法则使之成为珍邮。如我国的区票中,存世仅一枚的江西赤色邮政邮票、山东邮政县办报刊专用邮票、“文革”前未能发行的“京剧脸谱”邮票等。新中国邮票中,诸如“梅兰芳”无齿票及小型张、文1、文10、金“猴”邮票,甚至上上品的“黄山”、“金鱼”邮票以及发行量在10万枚以下的JT小型张,都已被邮坛默认为珍邮了。珍邮要经市场、时间检验珍邮与文物珍宝一样,被发现后,首先要被市场认可。市场的代表者不外集邮家或邮商,更多的情况下,是精明的有相当水平的邮商。珍邮定价位的一般程序是:邮商收到新发现的珍邮后,自己先估价,再去找资深集邮家推销,或者出钱出票请集邮家估价,打几个回合、转卖几道,特别是经过大型拍卖会竞价,那一时期拍卖的最高价就是该珍邮的价位了。
我国1941年2月21日发行的“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中的2元中心倒印邮票,是民国票中最富传奇的被邮人最津津乐道的珍邮故事。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喜爱集邮的中学生郑晴初买到了一卷孙中山像邮票,回家整理时,他妹妹发现一版50枚的人像全部倒印。他知道自己遇到了珍邮,但不知价值,便到城里向老邮商艾元请教。老板第二天带了一大包邮票到郑家,要与郑交换。在大哥帮助下,郑撕下16枚,换了几本外国邮票和一套大龙、小龙邮票。他父亲将余下的票珍藏起来,郑的全家迁到上海,以每枚几百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一些。后来承印此票的美国钞票公司派人从美国飞到他家,要求全部高价购回,郑家没有答应。老艾略加炒作和宣传,所换得的倒印票全部高价卖掉,大赚了一把,从此不再做邮商而改做五金商人。
市场是珍邮珍贵的一把无情刀,岁月是珍邮的炼丹炉。各国许多珍邮,100多年来,经过无数次邮集的组合与拆分零拍、整拍,总的价值是呈上升态势的。而某些虚火烧热的近期错票,尽管披上了珍邮的外衣,价格却随着市场的低迷而走低。珍邮要经邮集出展这一关确定珍邮价值,还有邮集出展一道关。有些邮品,长期不露面,细心的邮商探访而得,悄悄以善价售与集邮者。真正的好东西,评审员尤其是高水平的国际级评审员,一眼就能看出。属于珍罕级的,他们在打分时,自然会加分。好东西越多、在邮集中作为素材处理越恰当,加的分越多。邮集因珍罕邮品加分提升奖级,珍邮会随着奖级升高而整体增值,两者相辅相成,发掘或引线的邮商,身价也因而提高,他的财源自然滚滚而来。但是,不法邮商会利欲熏心,制造赝品冒充珍邮,经过邮展上打假专家开框验证,该邮集奖级立马降低,集邮者大失颜面之余,与售假邮商的官司也就没完没了。经过多次修改、逐级提高的定型的金奖邮集,其中的关键珍邮,评审员们早已了然于心,有好事者还将珍邮的长年轨迹一一记录,载入邮学出版物,这样的珍邮,如同历代流传下来的盖满藏者印章的书画作品,相当可靠,市场价位基本准确。一旦组集和投资需要,当机立断拍下,回报必高。
但得奖效应和升值效应,也导致了贴有“一片红”邮票、“文革”实寄封和区票实寄封的赝品流到海外,坑害外国集邮家,败坏了中国珍邮的声誉。在国内,则汇集成乱吹“黑马”、乱指“好东西”的浊流,骗取邮人的银子。
我们在评述从错到珍到炒的邮坛现状时,需要从历史的延伸和国际的角度深度分析,才能更加看清那些圈钱者的本质。
说起什么邮票值钱,人们很容易就与珍邮或者“错票”联系起来,其实,珍邮是个大概念,错票包含在其中,错票不等于珍邮。炒作者故意混淆概念,以小错为大珍,是为了借机掀起风浪,浑水摸鱼;集邮者闹不清何谓珍邮,就会误将一般错票当珍邮,白掏银子交学费。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珍邮应当是稀少的、邮坛公认的、不断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下珍藏的邮品。珍邮从邮票老祖宗黑便士诞生时就已开始,不是邮票本身,而是提前邮票发行前三天的世界唯一的一个实寄封,其身价目前最低也值200万美元。它的珍贵,在于确证了黑便士邮票的发行使用日,在邮政史上意义非同小可,类同中国的“稿”字四方连,属于私人珍藏的世界上仅存的国家一级文物。
在传统集邮时代,珍邮往往是与印刷错误紧密相连的。但只有那些在偶然情况下流出印刷厂并在邮政窗口售出的、最好是被实际寄送过的出现大错误的邮票,才会被邮坛认可并被逐步接纳入大集邮家的邮集或珍藏中。另一大类因错造成的珍邮,系设计失误和政治原因所至。那些名气很大的以大小“一片红”为首的“‘文革’四宝”、“放光芒”票、“中银错片”都是。近年我国邮票设计滑坡,设计失误的邮票比比皆是,邮人已经见怪不怪。大多数情况下,只把它们当作“趣味品”。还有邮票本身无任何问题,但发行量本来就很少,又因使用得更少,存世量极有限,物稀为贵的价值法则使之成为珍邮。如我国的区票中,存世仅一枚的江西赤色邮政邮票、山东邮政县办报刊专用邮票、“文革”前未能发行的“京剧脸谱”邮票等。新中国邮票中,诸如“梅兰芳”无齿票及小型张、文1、文10、金“猴”邮票,甚至上上品的“黄山”、“金鱼”邮票以及发行量在10万枚以下的JT小型张,都已被邮坛默认为珍邮了。珍邮要经市场、时间检验珍邮与文物珍宝一样,被发现后,首先要被市场认可。市场的代表者不外集邮家或邮商,更多的情况下,是精明的有相当水平的邮商。珍邮定价位的一般程序是:邮商收到新发现的珍邮后,自己先估价,再去找资深集邮家推销,或者出钱出票请集邮家估价,打几个回合、转卖几道,特别是经过大型拍卖会竞价,那一时期拍卖的最高价就是该珍邮的价位了。
我国1941年2月21日发行的“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中的2元中心倒印邮票,是民国票中最富传奇的被邮人最津津乐道的珍邮故事。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喜爱集邮的中学生郑晴初买到了一卷孙中山像邮票,回家整理时,他妹妹发现一版50枚的人像全部倒印。他知道自己遇到了珍邮,但不知价值,便到城里向老邮商艾元请教。老板第二天带了一大包邮票到郑家,要与郑交换。在大哥帮助下,郑撕下16枚,换了几本外国邮票和一套大龙、小龙邮票。他父亲将余下的票珍藏起来,郑的全家迁到上海,以每枚几百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一些。后来承印此票的美国钞票公司派人从美国飞到他家,要求全部高价购回,郑家没有答应。老艾略加炒作和宣传,所换得的倒印票全部高价卖掉,大赚了一把,从此不再做邮商而改做五金商人。
市场是珍邮珍贵的一把无情刀,岁月是珍邮的炼丹炉。各国许多珍邮,100多年来,经过无数次邮集的组合与拆分零拍、整拍,总的价值是呈上升态势的。而某些虚火烧热的近期错票,尽管披上了珍邮的外衣,价格却随着市场的低迷而走低。珍邮要经邮集出展这一关确定珍邮价值,还有邮集出展一道关。有些邮品,长期不露面,细心的邮商探访而得,悄悄以善价售与集邮者。真正的好东西,评审员尤其是高水平的国际级评审员,一眼就能看出。属于珍罕级的,他们在打分时,自然会加分。好东西越多、在邮集中作为素材处理越恰当,加的分越多。邮集因珍罕邮品加分提升奖级,珍邮会随着奖级升高而整体增值,两者相辅相成,发掘或引线的邮商,身价也因而提高,他的财源自然滚滚而来。但是,不法邮商会利欲熏心,制造赝品冒充珍邮,经过邮展上打假专家开框验证,该邮集奖级立马降低,集邮者大失颜面之余,与售假邮商的官司也就没完没了。经过多次修改、逐级提高的定型的金奖邮集,其中的关键珍邮,评审员们早已了然于心,有好事者还将珍邮的长年轨迹一一记录,载入邮学出版物,这样的珍邮,如同历代流传下来的盖满藏者印章的书画作品,相当可靠,市场价位基本准确。一旦组集和投资需要,当机立断拍下,回报必高。
但得奖效应和升值效应,也导致了贴有“一片红”邮票、“文革”实寄封和区票实寄封的赝品流到海外,坑害外国集邮家,败坏了中国珍邮的声誉。在国内,则汇集成乱吹“黑马”、乱指“好东西”的浊流,骗取邮人的银子。
我们在评述从错到珍到炒的邮坛现状时,需要从历史的延伸和国际的角度深度分析,才能更加看清那些圈钱者的本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