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文 人 绝 唱
混浊的云气,滚滚的江涛。汩罗江边,谁的华衫飘动。他的志向,他的美人,在遥远的地方浅吟低唱。他以绝对傲然的姿态伫立风中,他将以一种华丽的方式来祭奠他的人生。中国的文化是用酒泡出来的,起点是酒。
中国的文人却用水来洗尽铅华,终点是水。
江上的劲风,更猛些了吧!飘飘锦衣,浩淼江水,船头那天才子安,年轻而动容的生命,
南下的雁背负离别的寒气掠过江面,滕王阁踏着子安的名声而来,又踩着他的尸骸而去。江上的劲风折煞了文坛的英才。无情的水掩埋了一个国家旷世的英才。他短暂的人生,却以
足够铿锵的字句抒写了命运的篇章。
拖着长长的辫子,一身玄色轻衫。他来到了颐和园。 命运为他开了一扇门的同时,又关上了另一扇窗,他淡定从容地走进了湖心,一代文化大师王国维就在皇家园林以他整个生命为文化殉葬。陈寅恪先生说:“王国维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也非人事纠纷也不单纯为清廷尽忠,他是死于一种文化。”他以他的生命来拥抱文化,清朝只是一个落脚点,我们不能说他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一种信仰无关命运和态度。
这些人的死曾给文化多大的动摇,我不知道,他们无法像老庄那样逍遥,无法像李白那样羁狂,也无法像陶潜那样淡定。一种死,踏响了就叫苍凉。
还记得那个面临无路时放声恸哭的阮籍吗?面对那穷途末路的荒凉感,他以最纯真的哭来对待命运。他的态度和他在山顶啸歌一样那么从容,那么真实,王勃便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是的,他在哭,哭响了整个世界,却只是哭给自己听。
一曲《广陵散》回响了多少年代,命运多舛时运不济。面对刽子手,他只要一张琴。整个世界屏住了呼吸,气流中的那悠扬曲声。命运已迫到尽头。他的态度怎能如此从容,从容到令那小人也畏惧。嵇康死了,死在一种迫害下,这是野蛮与文明的悲哀,《广陵散》也死了,与嵇康一起埋入了千尺黄土,它已经成了遥远的想象。
死了,死了,太多的文人死了,死在一种命运的刀刃下,却活在了一个态度的记忆中。
那从容赴死的态度,留给中国文明一曲响亮的绝唱。
简评:本文颇有“秋雨体”散文的特点,很大气。把历史文化人物随手拈来构造成文,任意挥洒,恰到好处。作者先后选用了屈原、王勃、王国维、阮籍等人的死,来证明他们不是死于态度,而是死于命运和文化。特别在文尾有意紧扣话题——“太多的文人死了,死在一种命运的刀刃下,却活在了一个态度的记忆中”,让文章既有深度又不游离主题。本文有一个瑕疵:王国维死于文化的例子应该靠后,让所举人物按时间先后排序就好了。
无 悔
放眼望去,四野茫茫。天地间,寂寥得苍白。
在黄州这方人烟稀少的水土上,在沉静幽谧的东坡旁,在孤寂清冷的雪堂前,我依靠着自己疲惫的躯壳,抚摸着自己悸动的灵魂,往事一幕幕映上脑海,如此清晰。
年少的我饱读诗书,含英咀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骄傲,我有一份洒脱。坚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为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我亦身处红尘中,雄心勃勃地憧憬未来。但在俗士的谄媚态度与人文的清高态度之间,哪怕前者带来的是飞黄腾达,哪怕后者换来的是贬谪与隐忍,我会选择后者。当时是,现在也是。
愿如竹般高洁。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正值青年,我升迁去异地。路上,众人皆为我庆贺:年少得志,倘若抓住时机,必能大富大贵。而我的心却出奇的平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抑或是年少老成,但确凿是心如止水。白衣苍狗,世事沉浮,究竟怎样才能永立于社会的高层?若要抛弃尊严,来换取高升与荣华,我不会的。即使这种态度对我的仕途不利,但我坚定、坚持、坚决。
中年的我在官场上尽心尽力,无奈志同道合的同僚们力不从心。“乌台诗案”之后,我漂
泊到了黄州。穿过幽深的树林,不被微风打叶声所扰,只愿吟萧且徐行。虽心有不甘,但世事于我似乎总格格不入。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我内心的尊严决定了我的态度,我的态度决定了我的命运。既然一切都没有违背我的内心,又有什么值得感伤的呢?
夕阳,斜照山头。我迎着余辉,释然。
此后的日子,虽自由自在,心中却有种怅然的空虚感。于是我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审视自己。我自认饱读圣贤书,无愧于先人;游走于尘世中,未曾放下过下尊严,无愧于自己,人生在世,不能万事皆如我愿,但我曾努力过,无悔。
黄州,一个空冷寂寥的地方,承载了我一生最后的梦想:吟诗作赋,倚杖听江声。泛舟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何不以豁达的态度,追随五柳先生的足迹,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然后,任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我的一生,起起伏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我的处世态度带给我如此的命运,但无愧于心,无悔。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一个闲人。笑着溪水,静谧徜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混浊的云气,滚滚的江涛。汩罗江边,谁的华衫飘动。他的志向,他的美人,在遥远的地方浅吟低唱。他以绝对傲然的姿态伫立风中,他将以一种华丽的方式来祭奠他的人生。中国的文化是用酒泡出来的,起点是酒。
中国的文人却用水来洗尽铅华,终点是水。
江上的劲风,更猛些了吧!飘飘锦衣,浩淼江水,船头那天才子安,年轻而动容的生命,
南下的雁背负离别的寒气掠过江面,滕王阁踏着子安的名声而来,又踩着他的尸骸而去。江上的劲风折煞了文坛的英才。无情的水掩埋了一个国家旷世的英才。他短暂的人生,却以
足够铿锵的字句抒写了命运的篇章。
拖着长长的辫子,一身玄色轻衫。他来到了颐和园。 命运为他开了一扇门的同时,又关上了另一扇窗,他淡定从容地走进了湖心,一代文化大师王国维就在皇家园林以他整个生命为文化殉葬。陈寅恪先生说:“王国维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也非人事纠纷也不单纯为清廷尽忠,他是死于一种文化。”他以他的生命来拥抱文化,清朝只是一个落脚点,我们不能说他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一种信仰无关命运和态度。
这些人的死曾给文化多大的动摇,我不知道,他们无法像老庄那样逍遥,无法像李白那样羁狂,也无法像陶潜那样淡定。一种死,踏响了就叫苍凉。
还记得那个面临无路时放声恸哭的阮籍吗?面对那穷途末路的荒凉感,他以最纯真的哭来对待命运。他的态度和他在山顶啸歌一样那么从容,那么真实,王勃便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是的,他在哭,哭响了整个世界,却只是哭给自己听。
一曲《广陵散》回响了多少年代,命运多舛时运不济。面对刽子手,他只要一张琴。整个世界屏住了呼吸,气流中的那悠扬曲声。命运已迫到尽头。他的态度怎能如此从容,从容到令那小人也畏惧。嵇康死了,死在一种迫害下,这是野蛮与文明的悲哀,《广陵散》也死了,与嵇康一起埋入了千尺黄土,它已经成了遥远的想象。
死了,死了,太多的文人死了,死在一种命运的刀刃下,却活在了一个态度的记忆中。
那从容赴死的态度,留给中国文明一曲响亮的绝唱。
简评:本文颇有“秋雨体”散文的特点,很大气。把历史文化人物随手拈来构造成文,任意挥洒,恰到好处。作者先后选用了屈原、王勃、王国维、阮籍等人的死,来证明他们不是死于态度,而是死于命运和文化。特别在文尾有意紧扣话题——“太多的文人死了,死在一种命运的刀刃下,却活在了一个态度的记忆中”,让文章既有深度又不游离主题。本文有一个瑕疵:王国维死于文化的例子应该靠后,让所举人物按时间先后排序就好了。
无 悔
放眼望去,四野茫茫。天地间,寂寥得苍白。
在黄州这方人烟稀少的水土上,在沉静幽谧的东坡旁,在孤寂清冷的雪堂前,我依靠着自己疲惫的躯壳,抚摸着自己悸动的灵魂,往事一幕幕映上脑海,如此清晰。
年少的我饱读诗书,含英咀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骄傲,我有一份洒脱。坚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为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我亦身处红尘中,雄心勃勃地憧憬未来。但在俗士的谄媚态度与人文的清高态度之间,哪怕前者带来的是飞黄腾达,哪怕后者换来的是贬谪与隐忍,我会选择后者。当时是,现在也是。
愿如竹般高洁。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正值青年,我升迁去异地。路上,众人皆为我庆贺:年少得志,倘若抓住时机,必能大富大贵。而我的心却出奇的平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抑或是年少老成,但确凿是心如止水。白衣苍狗,世事沉浮,究竟怎样才能永立于社会的高层?若要抛弃尊严,来换取高升与荣华,我不会的。即使这种态度对我的仕途不利,但我坚定、坚持、坚决。
中年的我在官场上尽心尽力,无奈志同道合的同僚们力不从心。“乌台诗案”之后,我漂
泊到了黄州。穿过幽深的树林,不被微风打叶声所扰,只愿吟萧且徐行。虽心有不甘,但世事于我似乎总格格不入。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我内心的尊严决定了我的态度,我的态度决定了我的命运。既然一切都没有违背我的内心,又有什么值得感伤的呢?
夕阳,斜照山头。我迎着余辉,释然。
此后的日子,虽自由自在,心中却有种怅然的空虚感。于是我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审视自己。我自认饱读圣贤书,无愧于先人;游走于尘世中,未曾放下过下尊严,无愧于自己,人生在世,不能万事皆如我愿,但我曾努力过,无悔。
黄州,一个空冷寂寥的地方,承载了我一生最后的梦想:吟诗作赋,倚杖听江声。泛舟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何不以豁达的态度,追随五柳先生的足迹,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然后,任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我的一生,起起伏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我的处世态度带给我如此的命运,但无愧于心,无悔。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一个闲人。笑着溪水,静谧徜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