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政治经济学方面有关的剩余价值量
是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考试可以应付简答或论述题的~~~PS:急用啊,拜托大家帮个忙,不胜感激~~,谢谢各位大虾咯~~~...
是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
考试可以应付简答或论述题的~~~
PS:急用啊,拜托大家帮个忙,不胜感激~~,谢谢各位大虾咯~~~ 展开
考试可以应付简答或论述题的~~~
PS:急用啊,拜托大家帮个忙,不胜感激~~,谢谢各位大虾咯~~~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那么,“剩余价值”概念是否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其他社会是否也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呢?“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又是什么呢?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下面对这些问题试作一下探讨。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广泛存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源泉[1]
传统观点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在其他社会,尤其是作为资本主义取代者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存在。可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不仅“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而且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雇人做工的私有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传统观点所指称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们当然生产剩余价值,这一点众人皆知。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而它亦生产剩余价值,因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并没有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将自己创造的价值全部占有,而是留一部分成为企业利润和国家利税,而这实际就是公有制企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个体经济的业主也要向国家纳税,而其所纳的税实际就是个体经济的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不管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实际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用价值,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另一部分则为剩余价值,成为企业利润及国家财政收人的源泉。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么企业就挣不到任何利润,国家财政也不会有一文钱的收入,从而社会经济就会停止运行,国家机器就会停止运转。
二、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
那么,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仔细考察“剩余价值”出现的各种场合,发现其含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故对剩余价值的新旧两种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旧解释是剩余价值之特殊,无普遍适用性,仅可解释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而新解释则为剩余价值之一般,具有普遍适用性,可解释一切与自用价值相对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还有第二种含义,是从价值的载体而言,是与“已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这种含义不如第一种含义常见,但在电视、报刊、书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出现。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时之前,中央电视一台的“东方时空”节目曾报道有人回收“电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组装成一辆摩托车,言此为利用垃圾的“剩余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显然并非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而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我们有时会听到有人把废水的再利用称为利用水的剩余价值,把废料、废物的回收利用称为利用物品的剩余价值,此“剩余价值”也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这两种含义,一个是言人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另一个则是言物品本身的价值状况,名同而实异,但根据其出现的场合,联系上下文,很容易判别其所指何义。因第一种含义很常见,第二种含义较少见,故本文主要以第一种含义为依据对剩余价值展开论述。由此而观其适用范围,便可看出: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一直存在。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尚不能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时候处于忍饥挨饿的境地,故难以创造剩余价值。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除满足自身及家庭需要外,尚有少量剩余,故能生产少量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最明显的便是战争得胜者不再将战俘杀掉,而是将其用作奴隶为自己生产剩余价值。封建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广泛存在,地主收的地租及国家收的各种捐税,皆来源于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众所周知,其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人皆来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上文已有论述,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更加离不开剩余价值的生产,因那时会出现更多的职业种类,社会分工将更加细密,更多的人将离开物质生产部门而从事文教、卫生、公共服务等工作,如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不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许多社会必须的非物质生产性的工作将无法开展,整个社会机器将停止运转。
三、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生价值大小及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下面分而论之。
(一)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会生产力水平越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少;而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多。故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以农业生产为例,一个劳动力一年的产出,原始社会,养活自己及家人尚感吃力;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产出虽有所提高,也不过除养活自己及家人外还能多养活几个而已;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因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产出养活几十、几百人也不成问题,现代发达国家,百分之几的农业人口便能满足全国人口的粮食供应,便是明证。在这里,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不断增长便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其数量的多少便可判明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水平。
(二)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什么是人生价值?对其具体解释虽纷纭不一,但人的贡献大、影响显,则人生价值便大,却是人人都同意的观点。而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则贡献便越大,影响便越显著,故人生价值便也越大;相反,如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少,则贡献便越小,影响便越轻微,故人生价值也越小,如不能为社会创造任何剩余价值,则人生便毫无价值。这样,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便成了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各类人中,正常人都能创造价值,但痴呆人、植物人却不能,故其不但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反而需要靠他人供养而生活,因而其人生不仅可以说毫无价值,甚至可以说是“负价值”。正常人虽都能创造价值,但某些人,如历史上的一些贵族、奴隶主、地主及现代社会的一些纯粹“食利者”却不去创造,自己却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因其不但没为社会创造剩余价值,反而消耗社会的剩余价值,故其人生也不仅毫无价值,而且为“负价值”,与痴呆人、植物人一样,纯粹为社会的附赘悬疣。创造价值的正常人,其创造的总价值包括自用价值和剩余价值两部分,人创造的总价值多,剩余价值自然也多,在价值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自用价值多则剩余价值少,自用价值少则剩余价值多,二者成反比关系,人生价值的大小便也随剩余价值的多少一同变化。如,魏征、包公、海瑞等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及焦裕禄、孔繁森、周总理等大批共产党员,公而忘私,先人后己,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自己及家人生活却非常俭约,其自用价值非常少而剩余价值非常多,故其人生便很有价值,倍受人称颂、敬仰;而和坤、胡长清、成克杰等贪官污吏,损公肥私,虽说自己也创造价值,但因其通过贪污受贿把其创造的价值变为自用价值,剩余价值的量便很小,甚至成为负数,故其人生便毫无价值,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唾骂。有的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摆脱不了传统教条的束缚,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才创造剩余价值,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并不创造剩余价值。故强烈反对笔者的这一观点,认为他们自己没有创造剩余价值,按笔者的观点,他们的人生便没有价值,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其实他们没有理解价值不过是表示有用性,即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范畴,任何人创造了社会需要的东西就都创造了价值,创造的价值不光能满足自己及家庭的需要,还能满足其他人的需要,就都创造了价值,绝非因你不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就没有创造价值、剩余价值。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其效益远大于自己所需,远多于社会为自己支付的各类工资总额,怎么能说自己没有创造剩余价值?笔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的观点并无错误。
(三)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是衡量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如何衡量国家财力(注意:这里指国家财力,而非指综合国力)的强弱?目前,往往是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人来衡量,这远不如用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衡量准确。这是因为:国民生产总值虽确实与国家财力强弱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国家的大小,国家很大(如旧中国),即使经济落后,国民生产总值也会相当多,但因国民消费量也大,国家财力实际十分弱小,根本办不成什么大事。人均国民收入虽可准确反映国民的富裕程度,但如国家太小,即使人均国民收入很高,国家财力也不可能太强,办不成什么大事,仍会受制于人。如1990年海湾战争时,科威特虽人均国民收入很高,十分富有,但因是个弹丸小国,故国家财力并不强,无力抵挡人均国民收入比自己低得多的伊拉克的侵略而一度亡国。而剩余价值总量实为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民消费总量所得之差,可准确反映国家掌握及可以调度的财富数量,可准确衡量国家财力的强弱。
综上所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概念的准确解释,便可使这一概念的理论价值大大提高,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不仅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更加完善,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广泛存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源泉[1]
传统观点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在其他社会,尤其是作为资本主义取代者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存在。可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不仅“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而且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雇人做工的私有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传统观点所指称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们当然生产剩余价值,这一点众人皆知。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而它亦生产剩余价值,因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并没有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将自己创造的价值全部占有,而是留一部分成为企业利润和国家利税,而这实际就是公有制企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个体经济的业主也要向国家纳税,而其所纳的税实际就是个体经济的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不管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实际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用价值,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另一部分则为剩余价值,成为企业利润及国家财政收人的源泉。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么企业就挣不到任何利润,国家财政也不会有一文钱的收入,从而社会经济就会停止运行,国家机器就会停止运转。
二、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
那么,剩余价值的准确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仔细考察“剩余价值”出现的各种场合,发现其含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故对剩余价值的新旧两种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旧解释是剩余价值之特殊,无普遍适用性,仅可解释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而新解释则为剩余价值之一般,具有普遍适用性,可解释一切与自用价值相对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还有第二种含义,是从价值的载体而言,是与“已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这种含义不如第一种含义常见,但在电视、报刊、书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出现。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时之前,中央电视一台的“东方时空”节目曾报道有人回收“电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组装成一辆摩托车,言此为利用垃圾的“剩余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显然并非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而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我们有时会听到有人把废水的再利用称为利用水的剩余价值,把废料、废物的回收利用称为利用物品的剩余价值,此“剩余价值”也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这两种含义,一个是言人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另一个则是言物品本身的价值状况,名同而实异,但根据其出现的场合,联系上下文,很容易判别其所指何义。因第一种含义很常见,第二种含义较少见,故本文主要以第一种含义为依据对剩余价值展开论述。由此而观其适用范围,便可看出: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一直存在。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尚不能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时候处于忍饥挨饿的境地,故难以创造剩余价值。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除满足自身及家庭需要外,尚有少量剩余,故能生产少量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最明显的便是战争得胜者不再将战俘杀掉,而是将其用作奴隶为自己生产剩余价值。封建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广泛存在,地主收的地租及国家收的各种捐税,皆来源于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众所周知,其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人皆来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上文已有论述,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更加离不开剩余价值的生产,因那时会出现更多的职业种类,社会分工将更加细密,更多的人将离开物质生产部门而从事文教、卫生、公共服务等工作,如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不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许多社会必须的非物质生产性的工作将无法开展,整个社会机器将停止运转。
三、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生价值大小及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下面分而论之。
(一)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会生产力水平越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少;而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多。故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以农业生产为例,一个劳动力一年的产出,原始社会,养活自己及家人尚感吃力;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产出虽有所提高,也不过除养活自己及家人外还能多养活几个而已;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因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产出养活几十、几百人也不成问题,现代发达国家,百分之几的农业人口便能满足全国人口的粮食供应,便是明证。在这里,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不断增长便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其数量的多少便可判明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水平。
(二)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什么是人生价值?对其具体解释虽纷纭不一,但人的贡献大、影响显,则人生价值便大,却是人人都同意的观点。而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则贡献便越大,影响便越显著,故人生价值便也越大;相反,如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少,则贡献便越小,影响便越轻微,故人生价值也越小,如不能为社会创造任何剩余价值,则人生便毫无价值。这样,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便成了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各类人中,正常人都能创造价值,但痴呆人、植物人却不能,故其不但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反而需要靠他人供养而生活,因而其人生不仅可以说毫无价值,甚至可以说是“负价值”。正常人虽都能创造价值,但某些人,如历史上的一些贵族、奴隶主、地主及现代社会的一些纯粹“食利者”却不去创造,自己却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因其不但没为社会创造剩余价值,反而消耗社会的剩余价值,故其人生也不仅毫无价值,而且为“负价值”,与痴呆人、植物人一样,纯粹为社会的附赘悬疣。创造价值的正常人,其创造的总价值包括自用价值和剩余价值两部分,人创造的总价值多,剩余价值自然也多,在价值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自用价值多则剩余价值少,自用价值少则剩余价值多,二者成反比关系,人生价值的大小便也随剩余价值的多少一同变化。如,魏征、包公、海瑞等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及焦裕禄、孔繁森、周总理等大批共产党员,公而忘私,先人后己,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自己及家人生活却非常俭约,其自用价值非常少而剩余价值非常多,故其人生便很有价值,倍受人称颂、敬仰;而和坤、胡长清、成克杰等贪官污吏,损公肥私,虽说自己也创造价值,但因其通过贪污受贿把其创造的价值变为自用价值,剩余价值的量便很小,甚至成为负数,故其人生便毫无价值,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唾骂。有的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摆脱不了传统教条的束缚,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才创造剩余价值,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并不创造剩余价值。故强烈反对笔者的这一观点,认为他们自己没有创造剩余价值,按笔者的观点,他们的人生便没有价值,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其实他们没有理解价值不过是表示有用性,即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范畴,任何人创造了社会需要的东西就都创造了价值,创造的价值不光能满足自己及家庭的需要,还能满足其他人的需要,就都创造了价值,绝非因你不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就没有创造价值、剩余价值。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其效益远大于自己所需,远多于社会为自己支付的各类工资总额,怎么能说自己没有创造剩余价值?笔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的观点并无错误。
(三)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是衡量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如何衡量国家财力(注意:这里指国家财力,而非指综合国力)的强弱?目前,往往是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人来衡量,这远不如用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衡量准确。这是因为:国民生产总值虽确实与国家财力强弱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国家的大小,国家很大(如旧中国),即使经济落后,国民生产总值也会相当多,但因国民消费量也大,国家财力实际十分弱小,根本办不成什么大事。人均国民收入虽可准确反映国民的富裕程度,但如国家太小,即使人均国民收入很高,国家财力也不可能太强,办不成什么大事,仍会受制于人。如1990年海湾战争时,科威特虽人均国民收入很高,十分富有,但因是个弹丸小国,故国家财力并不强,无力抵挡人均国民收入比自己低得多的伊拉克的侵略而一度亡国。而剩余价值总量实为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民消费总量所得之差,可准确反映国家掌握及可以调度的财富数量,可准确衡量国家财力的强弱。
综上所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概念的准确解释,便可使这一概念的理论价值大大提高,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不仅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更加完善,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展开全部
不管什么题先把相关定义答上.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B. 劳动价值理论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剩余价值学说
2.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 超额剩余价值 B. 绝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
1. C 【解题分析】考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原理,去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如资本主义制度),才得以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才能够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本题中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B、D两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只有C项才是唯一正确的选项。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所谓“理论基础"是指理论本身固有的,是“自产的";“理论来源"是指从别的理论“借用过来的",是“外在的"。分清这一点,就不会误选A项。本题也可以出成辨析题。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2.A 【解题分析】考查对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的理解。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题干提供了概念的基本要素,并指出了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途径,所以A项是正确的选项。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那么,“剩余价值”概念是否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2005年7月全国高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空白处。
(1) 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 B.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C.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D.上层建筑发展的规律
答案B
(2) 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
A.粗放扩大再生产 B.简单扩大再生产
C.内涵扩大再生产 D.外延扩大再生产
答案C
(3)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 B.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C.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答案D
(4) 年剩余价值率即指
A.年剩余价值量与固定资本的比率
B.年剩余价值量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量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答案D
(5) 平均利润率下降意味着
A.同量资本比过去获得的利润多 B.同量资本比过去获得的利润少
C.剩余价值率下降 D.资本周转变慢
答案B
(6) 借贷资本贷出货币资本时
A.让渡其使用权,同时放弃其所有权
B.让渡其使用权,但没有放弃其所有权
C.放弃其所有权,但没有让渡其使用权
D.不让渡其使用权,也不放弃其所有权
答案B
(7) 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是
A.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B.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C.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
答案C
(8) 下列哪个不是资本全球化的原因?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把投资转向国外 B.国际投资环境的改善
C.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 D.发达国家争夺经济霸权
答案D
(9) 纯粹的流通费用不包括
A.商店的设备费 B.商店的办公费
C.商品的保管费 D.商品的广告费
答案C
(10) 使农业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是
A.个别劳动生产率高 B.资本有机构成低
C.土地私有制 D.土地的有限性
答案C
(11)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实质是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B.发达国家帮助他国经济发展
C.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重要手段
D.发达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答案C
(12) 垄断资产阶级发行票面额较小的股票,实际意味着
A.工人能参与企业重大事务的决策 B.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
C.工人阶级不再受剥削 D.是金融寡头加强实力的一种手段
答案D
(13)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实现价值增殖 B.实现两极分化
C.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 D.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答案D
(14) 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
A.价值规律的作用结果 B.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
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答案D
(1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
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答案D
(16)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A.可以也应当多样化 B.不能也不应当多样化
C.应当采取单一化 D.是否多样化取决于经济政策
答案A
(17) 货币流通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是
A.自然经济 B.产品经济 C.商品经济 D.计划经济
答案C
(1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等价交换取决于
A.相同的使用价值 B.相同的交换价值
C.相同的价值量 D.相同的个别劳动时间
答案C
(19)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应主要采用
A.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C.计划手段和法律手段 D.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答案B
(20)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综合平衡具体内容的集中表现?
A.财政平衡 B.信贷平衡
C.个人收入平衡 D.外汇平衡
答案C
(21) 实现经济增长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
A.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 B.舆论监督的民主监督机制
C.廉洁奉公的政府运转机制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
答案A
(22)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形成
A.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 B.生产性基金和非生产性基金
C.社会保证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 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答案D
(23) 社会主义投资率指的是
A.固定资产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B.固定资产同国民收入的比率
C.积累基金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D.积累基金同国民收入的比率
答案C
(24) 人类之所以能够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关键在于
A.科学技术 B.生产工具 C.人的劳动 D.利用规律
答案C
(25) 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特点是
A.生产和消费不再存在矛盾 B.消费完全服从生产发展的需要
C.消费水平随生产的发展而相应提高 D.消费领先于生产能力
答案C
(2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扬弃 D.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和完善
答案B
(27) 各个全民所有制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好坏而带来的利益差别,在企业劳动者所获得的物质利益上应当
A.不予反映 B.部分反映 C.全部反映 D.酌情反应
答案C
(28)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D.以上答案均不对
答案A
(29) 资本主义工资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答案D
(30) 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同时,必须坚持
A.改革开放的方针 B.四项基本原则的方针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空白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 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A.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B.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
C.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
D.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E.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BD
(32) 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下述哪些剥削者都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借贷资本家
D.银行资本家 E.土地所有者
答案ABC
(33) 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纸币的发行量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E.商业资本的大小
答案ABD
(34)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A.科学技术进步 B.劳动生产率提高
C.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D.劳动强度加大
E.利润率下降
答案CE
(35) 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具体体现在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趋于深化
B.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矛盾加剧
C.垄断资本家之间矛盾趋于尖锐化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趋尖锐化
E.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经济落后国家的矛盾不断加深
答案ABDE
(36) 我国投放货币的主要渠道是
A.向职工支付工资 B.商业部门收购农产品
C.发放农业贷款 D.居民从银行提取存款
E.发放各种扶贫拨款
答案ABCDE
(37) 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变动的趋势有
A.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一产业的比重日益下降,但质量正在提高
C.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E.第三产业的比重正逐渐下降
答案BCD
(38) 关于股份制企业性质正确的说法有
A.是社会主义性质 B.是资本主义性质
C.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或私有 D.关键在于控股权属于谁
E.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就有明显的公有性
答案CDE
(39)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A.两者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B.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
C.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商品经济 D.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E.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商品经济
答案BDE
(40)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B.抑制通货膨胀
C.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D.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E.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答案AB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会发生变化,成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售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销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3)纸币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因此,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为限。
(42) 怎样认识和发展第三产业?
答:(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是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面。我国第三产业相当落后,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既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又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
(3)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43) 简述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与区别。
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2)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其源泉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44) 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
答案 答:三资企业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营企业的统称。
三资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是:
(1)它可以使我国得到适合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有助于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2)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
(3)有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
(4)可以培养和提高我国经济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队伍的素质。
此外,它对于活跃市场,扩大就业,增加产品出口,更好地满足劳动者各方面的需要等等,也都具有重要作用。
(45) 从最终用途看,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怎样构成的?
答:(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就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所剩余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
(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构成,其实物形式是从一年中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生产资料中扣除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新增加部分和一年中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消费资料。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构成,其价值形式是由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消耗的活劳动所新创造的价值,它等于从社会总价值中减去同期内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以后的那部分价值,即v+m。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20分)46题必答。在 47、48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两小题全部作答,则48题无效。
(46) 试述怎样建立我国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系。
答:(1)社会主义价格体系包括各种商品的比价体系和差价体系。我国原有的价格体系是不合理的。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应该使商品的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而且要使价格体系促进社会再生产发展和人民需要满足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具体地说,就是要使物价总水平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相适应,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高于工资上升幅度,工资上升幅度高于物价上升幅度;多数重要商品价格大体接近价值,实现等价交换,等。
(2)我国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同价格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有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建立合理的 价格管理体制,要改变单一的国家统一计划定价的管理方式,实行多层次的价格管理形式,逐步确立以市场形 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47)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答:(1)不同生产部门,有M相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利润率高低就不同,这就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竞争的目的是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利润率,竞争的手段通过资本的转移。
(2)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即P′=年剩余价值量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是一定量预付资本依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3)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所以,生产价格并未脱离价值。
(4)综上所述,由于竞争逐渐形成了平均利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生产价值。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公正的竞争机制。
(48)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1)资本主义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掉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这些物质资料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与此同时,每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这些物质资料同样也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们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又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
(2)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总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这种生产关系也会不断地得到维持和发展。这就是说,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也会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
(3)由此可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B. 劳动价值理论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剩余价值学说
2.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 超额剩余价值 B. 绝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
1. C 【解题分析】考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原理,去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如资本主义制度),才得以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才能够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本题中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B、D两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只有C项才是唯一正确的选项。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所谓“理论基础"是指理论本身固有的,是“自产的";“理论来源"是指从别的理论“借用过来的",是“外在的"。分清这一点,就不会误选A项。本题也可以出成辨析题。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2.A 【解题分析】考查对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的理解。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题干提供了概念的基本要素,并指出了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途径,所以A项是正确的选项。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那么,“剩余价值”概念是否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2005年7月全国高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空白处。
(1) 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 B.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C.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D.上层建筑发展的规律
答案B
(2) 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属于
A.粗放扩大再生产 B.简单扩大再生产
C.内涵扩大再生产 D.外延扩大再生产
答案C
(3)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 B.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C.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答案D
(4) 年剩余价值率即指
A.年剩余价值量与固定资本的比率
B.年剩余价值量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量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答案D
(5) 平均利润率下降意味着
A.同量资本比过去获得的利润多 B.同量资本比过去获得的利润少
C.剩余价值率下降 D.资本周转变慢
答案B
(6) 借贷资本贷出货币资本时
A.让渡其使用权,同时放弃其所有权
B.让渡其使用权,但没有放弃其所有权
C.放弃其所有权,但没有让渡其使用权
D.不让渡其使用权,也不放弃其所有权
答案B
(7) 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是
A.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B.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C.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
答案C
(8) 下列哪个不是资本全球化的原因?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把投资转向国外 B.国际投资环境的改善
C.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 D.发达国家争夺经济霸权
答案D
(9) 纯粹的流通费用不包括
A.商店的设备费 B.商店的办公费
C.商品的保管费 D.商品的广告费
答案C
(10) 使农业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是
A.个别劳动生产率高 B.资本有机构成低
C.土地私有制 D.土地的有限性
答案C
(11)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实质是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B.发达国家帮助他国经济发展
C.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重要手段
D.发达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答案C
(12) 垄断资产阶级发行票面额较小的股票,实际意味着
A.工人能参与企业重大事务的决策 B.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
C.工人阶级不再受剥削 D.是金融寡头加强实力的一种手段
答案D
(13)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实现价值增殖 B.实现两极分化
C.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 D.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答案D
(14) 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
A.价值规律的作用结果 B.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
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答案D
(1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
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答案D
(16)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A.可以也应当多样化 B.不能也不应当多样化
C.应当采取单一化 D.是否多样化取决于经济政策
答案A
(17) 货币流通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是
A.自然经济 B.产品经济 C.商品经济 D.计划经济
答案C
(1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等价交换取决于
A.相同的使用价值 B.相同的交换价值
C.相同的价值量 D.相同的个别劳动时间
答案C
(19)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应主要采用
A.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C.计划手段和法律手段 D.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答案B
(20)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综合平衡具体内容的集中表现?
A.财政平衡 B.信贷平衡
C.个人收入平衡 D.外汇平衡
答案C
(21) 实现经济增长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
A.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 B.舆论监督的民主监督机制
C.廉洁奉公的政府运转机制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
答案A
(22)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形成
A.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 B.生产性基金和非生产性基金
C.社会保证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 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答案D
(23) 社会主义投资率指的是
A.固定资产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B.固定资产同国民收入的比率
C.积累基金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D.积累基金同国民收入的比率
答案C
(24) 人类之所以能够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关键在于
A.科学技术 B.生产工具 C.人的劳动 D.利用规律
答案C
(25) 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特点是
A.生产和消费不再存在矛盾 B.消费完全服从生产发展的需要
C.消费水平随生产的发展而相应提高 D.消费领先于生产能力
答案C
(2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扬弃 D.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和完善
答案B
(27) 各个全民所有制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好坏而带来的利益差别,在企业劳动者所获得的物质利益上应当
A.不予反映 B.部分反映 C.全部反映 D.酌情反应
答案C
(28)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D.以上答案均不对
答案A
(29) 资本主义工资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答案D
(30) 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同时,必须坚持
A.改革开放的方针 B.四项基本原则的方针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空白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 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A.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B.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
C.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
D.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E.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BD
(32) 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下述哪些剥削者都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借贷资本家
D.银行资本家 E.土地所有者
答案ABC
(33) 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纸币的发行量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E.商业资本的大小
答案ABD
(34)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A.科学技术进步 B.劳动生产率提高
C.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D.劳动强度加大
E.利润率下降
答案CE
(35) 垄断统治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具体体现在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趋于深化
B.无产阶级和资本阶级的矛盾加剧
C.垄断资本家之间矛盾趋于尖锐化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趋尖锐化
E.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经济落后国家的矛盾不断加深
答案ABDE
(36) 我国投放货币的主要渠道是
A.向职工支付工资 B.商业部门收购农产品
C.发放农业贷款 D.居民从银行提取存款
E.发放各种扶贫拨款
答案ABCDE
(37) 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变动的趋势有
A.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一产业的比重日益下降,但质量正在提高
C.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D.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E.第三产业的比重正逐渐下降
答案BCD
(38) 关于股份制企业性质正确的说法有
A.是社会主义性质 B.是资本主义性质
C.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或私有 D.关键在于控股权属于谁
E.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就有明显的公有性
答案CDE
(39)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A.两者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B.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
C.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商品经济 D.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E.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商品经济
答案BDE
(40)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B.抑制通货膨胀
C.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D.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E.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答案AB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会发生变化,成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售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销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3)纸币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因此,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为限。
(42) 怎样认识和发展第三产业?
答:(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是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面。我国第三产业相当落后,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既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又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
(3)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43) 简述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与区别。
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2)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其源泉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44) 三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
答案 答:三资企业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独营企业的统称。
三资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是:
(1)它可以使我国得到适合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有助于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2)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
(3)有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
(4)可以培养和提高我国经济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队伍的素质。
此外,它对于活跃市场,扩大就业,增加产品出口,更好地满足劳动者各方面的需要等等,也都具有重要作用。
(45) 从最终用途看,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怎样构成的?
答:(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就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所剩余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
(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构成,其实物形式是从一年中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生产资料中扣除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新增加部分和一年中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消费资料。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构成,其价值形式是由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消耗的活劳动所新创造的价值,它等于从社会总价值中减去同期内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以后的那部分价值,即v+m。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20分)46题必答。在 47、48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两小题全部作答,则48题无效。
(46) 试述怎样建立我国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系。
答:(1)社会主义价格体系包括各种商品的比价体系和差价体系。我国原有的价格体系是不合理的。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应该使商品的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而且要使价格体系促进社会再生产发展和人民需要满足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具体地说,就是要使物价总水平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相适应,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高于工资上升幅度,工资上升幅度高于物价上升幅度;多数重要商品价格大体接近价值,实现等价交换,等。
(2)我国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同价格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有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建立合理的 价格管理体制,要改变单一的国家统一计划定价的管理方式,实行多层次的价格管理形式,逐步确立以市场形 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47)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答:(1)不同生产部门,有M相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利润率高低就不同,这就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竞争的目的是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利润率,竞争的手段通过资本的转移。
(2)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即P′=年剩余价值量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是一定量预付资本依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3)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所以,生产价格并未脱离价值。
(4)综上所述,由于竞争逐渐形成了平均利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生产价值。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公正的竞争机制。
(48)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1)资本主义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掉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这些物质资料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与此同时,每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这些物质资料同样也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们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又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
(2)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总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这种生产关系也会不断地得到维持和发展。这就是说,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也会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
(3)由此可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