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展开全部
1. 色谱柱的选择
色谱柱主要选择固定相和柱长。
固定相选择需注意两个方面:极性及最高使用温度。按相似性原则和混合物主要差别选择固定相。柱温不能超过最高使用温度。在分析高沸点化合物时,需选择高温固定相。气-液色谱法还要注意载体的选择。高沸点样品用比表面积小的载体、低固定液配比(1%~3%),以防保留时间过长,峰扩张严重;此外,低配比时可使用较低柱温。低沸点样品宜使用高配比(5%~25%),从而增大柱的容量因子,以达到良好分离。难分离样品可用毛细管柱。
柱长加长能增加塔板数n,使分离度提高。但柱长过长,纵向扩散系数增大,峰变宽,柱阻也增加,并不利于分离。
在不改变塔板高度(H)的条件下,分离度与柱长有如下关系:
(R1/R2)2=L1/L2
2. 柱温的选择
柱温对分离度影响很大,经常是条件选择的关键。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符合要求的分离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及不拖尾为度。
低柱温可增大分配系数,增加选择性,降低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减少固定液流失,延长柱寿命及降低检测本底。但柱温降低,液相传质阻抗增加而使峰扩张,太低则拖尾,故以不拖尾为度。可根据样品沸点来选择柱温。
分离高沸点样品(300~400℃),柱温可比沸点低100~150℃。分离沸点小于300℃的样品,柱温可以在比平均沸点低50℃至平均沸点的温度范围内。对于宽沸程样品,选择一个恒定柱温常不能兼顾两头,采取程序升温方法。程序升温不仅可以改善复杂成分样品的分离效果,使各成分都能在较佳温度下分离;还能缩短分析周期,改善峰形,提高检测灵敏度。
3. 载气的选择
载气的选择从三方面考虑:对峰扩张、柱压降和对检测器的灵敏度影响。简要归纳如下: 载气采用低线速时,宜用氮气为载气(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小);高线速时宜用氢气(粘度小)。
色谱柱较长时,采用粘度低的氢气较合适。氢气最佳线速度为10~12cm/s;氮气为7~10cm/s。通常载气流速可设在20~80mL/min内,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流速,以获得高柱效。但为缩短分析时间,载气流速常高于最佳流速。
4. 其他条件的选择
(1) 气化室温度:
气化室温度取决于样品的挥发性、沸点及进样量。可等于样品的沸点或稍高于沸点,以保证迅速完全气化。但一般不要超过沸点50℃以上,以防样品分解。对于稳定性差的样品可用高灵敏度检测器,降低进样量,这时样品可在远低于沸点温度下气化。
(2) 检测室温度:
为了使色谱柱的流出物不在检测器中冷凝而污染检测器,检测室温度需高于柱温。一般可高于柱温30~50℃左右,或等于气化室温度。但若检测器温度太高,热导检测器灵敏度降低。
(3) 进样量:
进样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谱带的初始宽度。进样量越大,谱带初始宽度越宽,经分离后的色谱峰也越宽,不利于分离。因此,在检测器灵敏度足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进样量。通常以塔片数减少10%作为最大允许进样量。柱超载时峰变宽,柱效降低,峰不正常。一般来说,柱越长,管径越粗,固定液配比越高,组分的容量因子k越大,则最大允许进样量越大。对于填充柱,气体样品以0.1~1mL为宜,液体样品进样量应小于4uL(TCD)或小于1uL(FID)。毛细管柱需用分流器分流进样,分流后的进样量为填充柱的1/10~1/100。
色谱柱主要选择固定相和柱长。
固定相选择需注意两个方面:极性及最高使用温度。按相似性原则和混合物主要差别选择固定相。柱温不能超过最高使用温度。在分析高沸点化合物时,需选择高温固定相。气-液色谱法还要注意载体的选择。高沸点样品用比表面积小的载体、低固定液配比(1%~3%),以防保留时间过长,峰扩张严重;此外,低配比时可使用较低柱温。低沸点样品宜使用高配比(5%~25%),从而增大柱的容量因子,以达到良好分离。难分离样品可用毛细管柱。
柱长加长能增加塔板数n,使分离度提高。但柱长过长,纵向扩散系数增大,峰变宽,柱阻也增加,并不利于分离。
在不改变塔板高度(H)的条件下,分离度与柱长有如下关系:
(R1/R2)2=L1/L2
2. 柱温的选择
柱温对分离度影响很大,经常是条件选择的关键。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符合要求的分离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及不拖尾为度。
低柱温可增大分配系数,增加选择性,降低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减少固定液流失,延长柱寿命及降低检测本底。但柱温降低,液相传质阻抗增加而使峰扩张,太低则拖尾,故以不拖尾为度。可根据样品沸点来选择柱温。
分离高沸点样品(300~400℃),柱温可比沸点低100~150℃。分离沸点小于300℃的样品,柱温可以在比平均沸点低50℃至平均沸点的温度范围内。对于宽沸程样品,选择一个恒定柱温常不能兼顾两头,采取程序升温方法。程序升温不仅可以改善复杂成分样品的分离效果,使各成分都能在较佳温度下分离;还能缩短分析周期,改善峰形,提高检测灵敏度。
3. 载气的选择
载气的选择从三方面考虑:对峰扩张、柱压降和对检测器的灵敏度影响。简要归纳如下: 载气采用低线速时,宜用氮气为载气(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小);高线速时宜用氢气(粘度小)。
色谱柱较长时,采用粘度低的氢气较合适。氢气最佳线速度为10~12cm/s;氮气为7~10cm/s。通常载气流速可设在20~80mL/min内,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流速,以获得高柱效。但为缩短分析时间,载气流速常高于最佳流速。
4. 其他条件的选择
(1) 气化室温度:
气化室温度取决于样品的挥发性、沸点及进样量。可等于样品的沸点或稍高于沸点,以保证迅速完全气化。但一般不要超过沸点50℃以上,以防样品分解。对于稳定性差的样品可用高灵敏度检测器,降低进样量,这时样品可在远低于沸点温度下气化。
(2) 检测室温度:
为了使色谱柱的流出物不在检测器中冷凝而污染检测器,检测室温度需高于柱温。一般可高于柱温30~50℃左右,或等于气化室温度。但若检测器温度太高,热导检测器灵敏度降低。
(3) 进样量:
进样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谱带的初始宽度。进样量越大,谱带初始宽度越宽,经分离后的色谱峰也越宽,不利于分离。因此,在检测器灵敏度足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进样量。通常以塔片数减少10%作为最大允许进样量。柱超载时峰变宽,柱效降低,峰不正常。一般来说,柱越长,管径越粗,固定液配比越高,组分的容量因子k越大,则最大允许进样量越大。对于填充柱,气体样品以0.1~1mL为宜,液体样品进样量应小于4uL(TCD)或小于1uL(FID)。毛细管柱需用分流器分流进样,分流后的进样量为填充柱的1/10~1/100。
参考资料: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90917/2114252/
哈美顿(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2024-11-24 广告
2024-11-24 广告
分配色谱法的应用范围 1.鉴别:利用保留值进行鉴别。 2.检查 (1) 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含量 (2) 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含量 (3)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4)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哈美顿(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接触色谱的时间有两年了,绝大多数实验都按照已有的常规进行分析(有些已经形成相应的标准),另外一小部分样品中含有的物质大部分已经能确定,只需要根据已知的化学物质特性进行相应的分析,所以分析难度是大大降低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仔细思考了以往的实验的过程,回忆当时条件选择的原因,写出这段文字,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1、样品处理
我常用的气相检测器是FID,要求样品中不能含有水分。对于微量的水分,要加入无水硫酸钠并搅拌,待无水硫酸钠均结晶成粉状结晶体表示已除去上清液中的水分。对含水量较多的样品,要进行萃取后才能进行色谱分析。
2、色谱柱选择
a、色谱柱极性
通常情况下,根据被分析物质的物化性质及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柱子。现阶段最常用的是毛细管色谱柱。选择与被测物相近极性的固定液通常有效,但不一定是最佳的分离固定相。但在分离同等情况下,最好选择低极性的固定液。原因是低极性的柱子有较高柱效,并且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及较高的使用温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常用柱子进行试验,比如SE-30。如果效果不太理想,再按上述规则按极性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色谱柱。
b、色谱柱直径
内径越小,柱效越高。内径大,允许进样量就越大。
c、色谱柱柱长
一般使用30m的柱子,当10-15m柱子能满足分离要求时,尽量使用短柱子,可以减少分离时间。50-60m长的柱子适合分离含有多各组分的混合物,分析时间也相应增长。
d、色谱柱膜厚
薄液膜常用于分析含量较高的组分,而厚液膜常用于痕量组分分析。
3、汽化温度
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样品中含量最大的组分的沸点20℃左右,以保证样品快速汽化,但温度过高又可能使样品分解,所以对于未知的样品要将进样口温度设置高一些进行试验。
4、柱温
柱温应接近样品中含量最大的组分的沸点,开始试验初始温度可以用恒温,运行时间长些,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柱温,在适当的位置加入程序升温,减少分析时间。
5、检测器温度
对于FID检测器,一般250-300℃即可满足分离要求。对于特殊样品,可适度调整。
6、分流比
不分流的情况适用于痕量分析和沸程较宽的样品分析。分流进样用于大部分可挥发的样品,只在灵敏度太低的情况下才考虑不分流进样和其它进样方式。
7、载气流速
载气流速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分离效果。氮气做载气时,流速一般为20-70mL/min。
8、进样量
因衬管体积有限,分流进样的进样量不超过2微升,具体进样量可根据样品的浓度调节。
这个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影响物质分离的条件有色谱柱的极性,也有温度和载气的原因。主要还是看你具体分析什么物质。提问最好针对某个具体物质比较好。很多还是通过实验来解决的,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通常分析的物质,不会里面就有一个物质,极性非极性都有,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来综合评价和选择的。
建议您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在此,我推荐您分析测试百科网!我和我身边很多人也都是在这个网站学习很成长起来的!
1、样品处理
我常用的气相检测器是FID,要求样品中不能含有水分。对于微量的水分,要加入无水硫酸钠并搅拌,待无水硫酸钠均结晶成粉状结晶体表示已除去上清液中的水分。对含水量较多的样品,要进行萃取后才能进行色谱分析。
2、色谱柱选择
a、色谱柱极性
通常情况下,根据被分析物质的物化性质及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柱子。现阶段最常用的是毛细管色谱柱。选择与被测物相近极性的固定液通常有效,但不一定是最佳的分离固定相。但在分离同等情况下,最好选择低极性的固定液。原因是低极性的柱子有较高柱效,并且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及较高的使用温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常用柱子进行试验,比如SE-30。如果效果不太理想,再按上述规则按极性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色谱柱。
b、色谱柱直径
内径越小,柱效越高。内径大,允许进样量就越大。
c、色谱柱柱长
一般使用30m的柱子,当10-15m柱子能满足分离要求时,尽量使用短柱子,可以减少分离时间。50-60m长的柱子适合分离含有多各组分的混合物,分析时间也相应增长。
d、色谱柱膜厚
薄液膜常用于分析含量较高的组分,而厚液膜常用于痕量组分分析。
3、汽化温度
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样品中含量最大的组分的沸点20℃左右,以保证样品快速汽化,但温度过高又可能使样品分解,所以对于未知的样品要将进样口温度设置高一些进行试验。
4、柱温
柱温应接近样品中含量最大的组分的沸点,开始试验初始温度可以用恒温,运行时间长些,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柱温,在适当的位置加入程序升温,减少分析时间。
5、检测器温度
对于FID检测器,一般250-300℃即可满足分离要求。对于特殊样品,可适度调整。
6、分流比
不分流的情况适用于痕量分析和沸程较宽的样品分析。分流进样用于大部分可挥发的样品,只在灵敏度太低的情况下才考虑不分流进样和其它进样方式。
7、载气流速
载气流速过高或过低都影响分离效果。氮气做载气时,流速一般为20-70mL/min。
8、进样量
因衬管体积有限,分流进样的进样量不超过2微升,具体进样量可根据样品的浓度调节。
这个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影响物质分离的条件有色谱柱的极性,也有温度和载气的原因。主要还是看你具体分析什么物质。提问最好针对某个具体物质比较好。很多还是通过实验来解决的,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通常分析的物质,不会里面就有一个物质,极性非极性都有,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来综合评价和选择的。
建议您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在此,我推荐您分析测试百科网!我和我身边很多人也都是在这个网站学习很成长起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8-04-28
展开全部
我不信我退出登录也发不出去
色谱条件优化原则: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满足分析要求的分离度
具体条件优化原则为:
一、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二、仪器正确配置优化
1、色谱柱的选择
2、检测器的选择
三、操作条件设定的优化原则
1、进样量优化包括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检测器灵敏度
2、进样口温度优化根据样品的沸点和色谱柱的使用温度
3、色谱柱温度根据样品的复杂程度和气化温度,初始温度是最轻组分的沸点,最终温度是最重组分的沸点,升温速率看样品的复杂程度
4、检测器的温度设置的原则是保证组分不会冷凝,同时又满足检测器的灵敏度要求。
5、载气流速设定的原则是容易,可按最佳高10%来设定,然后根据分离程度调节。
色谱条件优化原则: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满足分析要求的分离度
具体条件优化原则为:
一、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二、仪器正确配置优化
1、色谱柱的选择
2、检测器的选择
三、操作条件设定的优化原则
1、进样量优化包括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检测器灵敏度
2、进样口温度优化根据样品的沸点和色谱柱的使用温度
3、色谱柱温度根据样品的复杂程度和气化温度,初始温度是最轻组分的沸点,最终温度是最重组分的沸点,升温速率看样品的复杂程度
4、检测器的温度设置的原则是保证组分不会冷凝,同时又满足检测器的灵敏度要求。
5、载气流速设定的原则是容易,可按最佳高10%来设定,然后根据分离程度调节。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推荐气象色谱检测条件
色谱条件:二阶升温,初温60,初始时间1分钟,终止温度125终止时间6分钟升温速率15. 柱平衡时间1分钟,进样器110,检测器260,二阶速率20,终止温度230,终止时间2,量程7,氢气4.5,柱前压0.125,清扫7,尾吹5,载气5.5,空气8,进样量0.2微升。
色谱条件:二阶升温,初温60,初始时间1分钟,终止温度125终止时间6分钟升温速率15. 柱平衡时间1分钟,进样器110,检测器260,二阶速率20,终止温度230,终止时间2,量程7,氢气4.5,柱前压0.125,清扫7,尾吹5,载气5.5,空气8,进样量0.2微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10-25
展开全部
为什么我的答案两天都发不上去,还说在提交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