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它是一个新名词,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所网站“日语聊天室,曾经就此问题展开越洋讨论。由于中日双方使用日语沟通,遇到的第一个障碍便是“动漫”的日语译法。 动漫”爱好者都知道,“动漫”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发源于日本。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知道,其实在日本至今还没有“动漫”的概念。我参加了那次“日语聊天室”的讨论,有些人使用“漫画”,有些人使用“アニメ”,有些人使用“アニメーション还有人使用“コミック(comic)”或者“动画”甚至“卡通”,连所用词汇都不同,讨论不可能达成共识。<BR> 看来“动漫”是中国独创的词汇,一般人把它等同于“アニメ”或者“アニメーション”,台湾出身而入日本国籍的“原先生”在讨论会上一语道破:“日本人不说‘我喜欢アニメ’,只说‘我喜欢漫画’。”原先生从小生活在日本,他的发言是有根据的。<BR> アニメ(アニメーション的略语,一般专指日本的アニメーション)起源20世纪初的美国和法国,是将静止的单幅图片链接成具有动感的连续画面的一种电影技术,随着迪斯尼乐园的成功推广而风靡全球。日本早期的アニメ追随欧美,用作宣传广告或采用历史题材,尚缺乏“漫画”的要素,所以称作“动画”,与中文“动画片”意思相同。所以中文的“动漫”与日语的“アニメ”不完全对应。<BR> “动漫”与“动画片”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漫”字,因此在讨论中不少人使用“漫画”或“コミック”。“コミック”来自英文的comic,意思是“戏剧性”,经常与opera结合,特指西方式“戏剧”。在日本,“コミック”具有特定含义,某种意义上是江户时代流行的“戯画”的现代版,专指刊载连续漫画的杂志。一位常年在日本大学任教的中国教授在讨论中指出:“走进日本的常规书店,コミック专柜占去很大面积,影响中没见到过漫画专柜。”也就是说,“漫画”的概念要比“コミック”大,包括杂志、单行本、单幅画、卡通片等。<BR> “漫画”在日本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不仅面向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几乎人人迷恋各种档次的漫画,甚至连公司的白领也常常在上下班的电车上沉湎于漫画杂志。日本漫画——尤其是连续漫画的画面,突破传统“动画”的格局与技法,几副画面重叠在一个框架内,画面内插入对话,平面构图中隐含动感和音响要素,具有立体视觉效果,离アニメ仅一步之遥。现在我们所说的日本“动漫”,绝大部分是杂志漫画的音像化制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动漫”最接近的日语应该是“漫画”。<BR> 我在日本期间,到各地出差或旅游,时常光顾“漫画吃茶”,那里有各种漫画可供阅读,也可欣赏アニメ的DVD作品;我的目的主要是上网(日本很少有网吧)。这也说明“漫画”包含コミック、アニメ。<BR> 不过,中国的“动漫”不是日本漫画的翻版,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载体,其含义更加广泛。不仅包括静态的漫画杂志、书籍、卡片,还包括动态的漫画音像制品,甚至还包括漫画的周边产品和cosplay(模仿秀)之类。<BR> 从欧美的animation、comic,到日本的“アニメ”、“漫画”、“コミック”,再到中国的“动漫”,这种风靡世界的大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丰富内涵,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还有象这个哥哥所说的:
“ 动漫是一种心情,它是我们无奈的生活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里的解压密码.毕竟你就生在这个地方,学习,就业天天在你眼前晃来晃去,想避开不太可能.换到动漫心情时就不一样了,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师长们挑剔的眼光,没有妈妈的唠叨,也没有陌生人的忽视……总之没有在现实社会中会给你带来压力的因素.进入这里之前,你只需要作一项准备:放松,放松你的神经,暂时把不快的事情放开,去体验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经历就行了.其实在动漫里也有现实中的成分,有活生生的人,也有大千世界中的飞禽走兽,发生的故事有很多在真正的世界里也出现过,之所以还去看,就是因为看到同样的事情,感觉不一样,借一句名人的话说,就是“源于现实,有高于现实”.明知道那里面的都只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情节,可看过的人又有谁能说出,完全没有被那错综复杂的情节吸引过,没有被其中某人或谋事打动过?
这是一种潮流??对这是一种潮流!!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所网站“日语聊天室,曾经就此问题展开越洋讨论。由于中日双方使用日语沟通,遇到的第一个障碍便是“动漫”的日语译法。 动漫”爱好者都知道,“动漫”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发源于日本。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知道,其实在日本至今还没有“动漫”的概念。我参加了那次“日语聊天室”的讨论,有些人使用“漫画”,有些人使用“アニメ”,有些人使用“アニメーション还有人使用“コミック(comic)”或者“动画”甚至“卡通”,连所用词汇都不同,讨论不可能达成共识。<BR> 看来“动漫”是中国独创的词汇,一般人把它等同于“アニメ”或者“アニメーション”,台湾出身而入日本国籍的“原先生”在讨论会上一语道破:“日本人不说‘我喜欢アニメ’,只说‘我喜欢漫画’。”原先生从小生活在日本,他的发言是有根据的。<BR> アニメ(アニメーション的略语,一般专指日本的アニメーション)起源20世纪初的美国和法国,是将静止的单幅图片链接成具有动感的连续画面的一种电影技术,随着迪斯尼乐园的成功推广而风靡全球。日本早期的アニメ追随欧美,用作宣传广告或采用历史题材,尚缺乏“漫画”的要素,所以称作“动画”,与中文“动画片”意思相同。所以中文的“动漫”与日语的“アニメ”不完全对应。<BR> “动漫”与“动画片”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漫”字,因此在讨论中不少人使用“漫画”或“コミック”。“コミック”来自英文的comic,意思是“戏剧性”,经常与opera结合,特指西方式“戏剧”。在日本,“コミック”具有特定含义,某种意义上是江户时代流行的“戯画”的现代版,专指刊载连续漫画的杂志。一位常年在日本大学任教的中国教授在讨论中指出:“走进日本的常规书店,コミック专柜占去很大面积,影响中没见到过漫画专柜。”也就是说,“漫画”的概念要比“コミック”大,包括杂志、单行本、单幅画、卡通片等。<BR> “漫画”在日本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不仅面向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几乎人人迷恋各种档次的漫画,甚至连公司的白领也常常在上下班的电车上沉湎于漫画杂志。日本漫画——尤其是连续漫画的画面,突破传统“动画”的格局与技法,几副画面重叠在一个框架内,画面内插入对话,平面构图中隐含动感和音响要素,具有立体视觉效果,离アニメ仅一步之遥。现在我们所说的日本“动漫”,绝大部分是杂志漫画的音像化制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动漫”最接近的日语应该是“漫画”。<BR> 我在日本期间,到各地出差或旅游,时常光顾“漫画吃茶”,那里有各种漫画可供阅读,也可欣赏アニメ的DVD作品;我的目的主要是上网(日本很少有网吧)。这也说明“漫画”包含コミック、アニメ。<BR> 不过,中国的“动漫”不是日本漫画的翻版,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载体,其含义更加广泛。不仅包括静态的漫画杂志、书籍、卡片,还包括动态的漫画音像制品,甚至还包括漫画的周边产品和cosplay(模仿秀)之类。<BR> 从欧美的animation、comic,到日本的“アニメ”、“漫画”、“コミック”,再到中国的“动漫”,这种风靡世界的大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丰富内涵,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还有象这个哥哥所说的:
“ 动漫是一种心情,它是我们无奈的生活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里的解压密码.毕竟你就生在这个地方,学习,就业天天在你眼前晃来晃去,想避开不太可能.换到动漫心情时就不一样了,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师长们挑剔的眼光,没有妈妈的唠叨,也没有陌生人的忽视……总之没有在现实社会中会给你带来压力的因素.进入这里之前,你只需要作一项准备:放松,放松你的神经,暂时把不快的事情放开,去体验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经历就行了.其实在动漫里也有现实中的成分,有活生生的人,也有大千世界中的飞禽走兽,发生的故事有很多在真正的世界里也出现过,之所以还去看,就是因为看到同样的事情,感觉不一样,借一句名人的话说,就是“源于现实,有高于现实”.明知道那里面的都只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情节,可看过的人又有谁能说出,完全没有被那错综复杂的情节吸引过,没有被其中某人或谋事打动过?
这是一种潮流??对这是一种潮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