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展开全部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给你一些热门题和世界历史的资料(在后面)
1.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哪个国家?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意大利 是资产阶级扣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2.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有哪两件?这两国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在城市发起暴动,最后夺取政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说明革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情符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3.如今的美国有“超级梦幻大国”之称。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两次社会革命的影响:即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和内战。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主义枷锁,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两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领先一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到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在二战后经济继续发展,保持了世界工业大国和科技大国的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前期,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战后工业迅猛发展;二战期间,美国远离欧洲战场,再发战争财;战后初期美国以绝对的经济优势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霸权。
美国经济发展还得益于:适时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罗斯福新政;丰富的国内资源;控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引进人才、技术、劳动力;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5.<<独立宣言>>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意义?此后哪一个国家也发表了类似基本思想的什么文献?
答:思想:提倡平等自由。意义: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或者宣告美国独立。 文献:法国<<人权宣言>>
6.你认为美国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遵循了<<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试举一例说明
答:美国的霸权行径有违“平等自由“的思想。如对伊拉克的战争。(或者科索沃战争等)
7.法国在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列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法律性文件。
8.美国独立后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建设的宪法性文件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写出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9.1954年,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答案:7.《人权宣言》《法典》
8.《1787年宪法》、罗斯福新政
9、 你知道1989年以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欧洲政治版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了哪一国际组织的解散?
答:变化:①1989年东欧剧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②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等11国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文件,这样苏联解体了。
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了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
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10、 二战前及其期间,世界历史上出现了哪些坚持反法西斯侵略的著名政治家?选择其中一位,谈谈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
答:坚持反法西斯侵略的政治家有: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戴高乐、季米特洛夫、毛泽东。
丘吉尔:丘吉尔是二战期间英国首相。德国空军对英国进行空袭期间,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国的企图。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同中、美、苏等国为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而走向联合,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丘吉尔出席了二战期间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贡献。
罗斯福:1933年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从经济危机中逐渐复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于1942年初联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期,为尽快战胜德、日法西斯,分别与中、英、苏等国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协调了盟国行动。为最后战胜法西斯作出重要的贡献。
11、 你认为对二战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你选择这些事件的理由是什么?
答:除考试说明中的外,还可举:《开罗宣言》发表、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等。
12、 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你能谈谈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吗?以比较的方式来表述。
答:交通:第一次科技革命前,人们坐的是马车,后来坐的是汽船、火车,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坐的是汽车、飞机,给人们的旅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照明:工业革命前,人们使用自然火或蜡烛等照明,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电力的广泛应用,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驱走了黑暗。
通讯:工业革命前,人们通过邮寄或写信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人们使用有线电话、有线电报或无线电报来传递信息。
13、 简要评述拿破仑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
答: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名声大噪,成为资产阶级强有力的代表人物。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他颁布《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立法的规范。他还率领法军抗击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各国封建势力,但他也借对外战争进行掠夺,遭到各国人民反对。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封建王朝得以复辟。
14、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是“走向战争”,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谈谈理由。
答:我认为正确。①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意、德、日先后建立和强化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②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世界面临战争威胁。③西方大国的“不干涉”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④受侵略国家人民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反法西斯联合阵线,有效抑制侵略。⑤德意日法西斯却于1937年组成“轴心国”军事政治集团,侵略气焰更加嚣张。⑥1938年英法同德意共同制造了“慕尼黑阴谋”进一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法西斯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最终使世界走向战争。
15、 有人说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国,因为它每次都是由中立国转变为参战国的。请问:这种说法有道理吗?美国是怎样完成这一转变的?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两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初期,美国实行的都是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大发战争横财的政策。
转变和影响:
①一战进行到1917年,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美国为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向德国宣战。这一做法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烧到美国本土。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很快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美国的参战对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很大贡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赶上并超过英国和法国?
答:因为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方面领先一步。除直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外,还因为在美国方面:①内战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②资源丰富;③大量的欧亚移民提供了技术和劳力;④吸收了大量欧洲剩余资本。 在德国方面: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从法国得到了大量战争赔款③通过普法战争从法国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重要矿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矿藏资源。
经验:发展经济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设备,扩大海外市场,引进外资。
教训:①不能固步自封,拒绝先进技术和外来资本。②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发展民族工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1.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哪个国家?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意大利 是资产阶级扣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2.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有哪两件?这两国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在城市发起暴动,最后夺取政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说明革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情符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3.如今的美国有“超级梦幻大国”之称。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两次社会革命的影响:即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和内战。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主义枷锁,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两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领先一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到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在二战后经济继续发展,保持了世界工业大国和科技大国的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前期,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战后工业迅猛发展;二战期间,美国远离欧洲战场,再发战争财;战后初期美国以绝对的经济优势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霸权。
美国经济发展还得益于:适时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罗斯福新政;丰富的国内资源;控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引进人才、技术、劳动力;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5.<<独立宣言>>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意义?此后哪一个国家也发表了类似基本思想的什么文献?
答:思想:提倡平等自由。意义: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或者宣告美国独立。 文献:法国<<人权宣言>>
6.你认为美国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遵循了<<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试举一例说明
答:美国的霸权行径有违“平等自由“的思想。如对伊拉克的战争。(或者科索沃战争等)
7.法国在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请列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法律性文件。
8.美国独立后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建设的宪法性文件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写出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9.1954年,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答案:7.《人权宣言》《法典》
8.《1787年宪法》、罗斯福新政
9、 你知道1989年以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欧洲政治版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了哪一国际组织的解散?
答:变化:①1989年东欧剧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②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等11国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文件,这样苏联解体了。
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了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
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10、 二战前及其期间,世界历史上出现了哪些坚持反法西斯侵略的著名政治家?选择其中一位,谈谈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
答:坚持反法西斯侵略的政治家有: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戴高乐、季米特洛夫、毛泽东。
丘吉尔:丘吉尔是二战期间英国首相。德国空军对英国进行空袭期间,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国的企图。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同中、美、苏等国为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而走向联合,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丘吉尔出席了二战期间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贡献。
罗斯福:1933年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从经济危机中逐渐复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于1942年初联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期,为尽快战胜德、日法西斯,分别与中、英、苏等国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协调了盟国行动。为最后战胜法西斯作出重要的贡献。
11、 你认为对二战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你选择这些事件的理由是什么?
答:除考试说明中的外,还可举:《开罗宣言》发表、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等。
12、 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你能谈谈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吗?以比较的方式来表述。
答:交通:第一次科技革命前,人们坐的是马车,后来坐的是汽船、火车,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坐的是汽车、飞机,给人们的旅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照明:工业革命前,人们使用自然火或蜡烛等照明,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电力的广泛应用,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驱走了黑暗。
通讯:工业革命前,人们通过邮寄或写信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人们使用有线电话、有线电报或无线电报来传递信息。
13、 简要评述拿破仑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
答: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名声大噪,成为资产阶级强有力的代表人物。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他颁布《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立法的规范。他还率领法军抗击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各国封建势力,但他也借对外战争进行掠夺,遭到各国人民反对。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封建王朝得以复辟。
14、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是“走向战争”,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谈谈理由。
答:我认为正确。①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意、德、日先后建立和强化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②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世界面临战争威胁。③西方大国的“不干涉”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④受侵略国家人民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反法西斯联合阵线,有效抑制侵略。⑤德意日法西斯却于1937年组成“轴心国”军事政治集团,侵略气焰更加嚣张。⑥1938年英法同德意共同制造了“慕尼黑阴谋”进一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法西斯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最终使世界走向战争。
15、 有人说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国,因为它每次都是由中立国转变为参战国的。请问:这种说法有道理吗?美国是怎样完成这一转变的?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两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初期,美国实行的都是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大发战争横财的政策。
转变和影响:
①一战进行到1917年,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美国为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向德国宣战。这一做法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烧到美国本土。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很快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美国的参战对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很大贡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赶上并超过英国和法国?
答:因为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方面领先一步。除直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外,还因为在美国方面:①内战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②资源丰富;③大量的欧亚移民提供了技术和劳力;④吸收了大量欧洲剩余资本。 在德国方面: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从法国得到了大量战争赔款③通过普法战争从法国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重要矿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矿藏资源。
经验:发展经济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设备,扩大海外市场,引进外资。
教训:①不能固步自封,拒绝先进技术和外来资本。②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发展民族工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b.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d. 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e.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f. 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
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
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
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世界历史>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
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
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
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
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7—18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4—15世纪 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
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7世纪早期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奠定近代生理学基础
1640年—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 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
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1765年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1775年 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
1775—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年7月—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1789年 法国发布《人权宣言》
1792年9月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4年 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
1799年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9世纪初 道尔顿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的开始
19世纪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大发现
1804年 海地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开始
1804年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1804年 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07年 富尔敦制成汽船
1810—1826年 拉丁关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独立运动
1814年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
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亚洲的觉醒
1825年 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
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时代创造条件
19世纪上半期 亚洲革命风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1852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62年 美国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40年前后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57年 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4年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电话
1871年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年3月—5月 巴黎公社
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茨研制汽车
1882年 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89年 第二国际在巴黎建立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列宁主义诞生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年 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3月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
1919年1—6月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建立
1920年 国际联盟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建立
1922年 苏联成立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1925年 联共(布)“十四大”--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联共(布)“十五大”--农业集体工业化方针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3年初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开创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1933年初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5年 共产国际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
1936年 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1936年 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苏联确立,标志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9月 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0年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1年6月22日 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 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转折
1942年7月—l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
1942年10月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
1943年11—12月 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3年12月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9月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
1944年6月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10月 联合国建立
1945年2月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7—8月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 苏共“二十大”,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二战后—1991年底 雅尔塔体系
20世纪50—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 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20世纪60年代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73年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1973年 资本主义世界引发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 东欧剧变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亚洲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1991年底 苏联解体
1992年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
1997年 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形成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90年代 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17—18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4—15世纪 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
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7世纪早期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奠定近代生理学基础
1640年—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 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
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1765年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1775年 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
1775—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年7月—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1789年 法国发布《人权宣言》
1792年9月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4年 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
1799年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9世纪初 道尔顿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的开始
19世纪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大发现
1804年 海地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开始
1804年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1804年 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07年 富尔敦制成汽船
1810—1826年 拉丁关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独立运动
1814年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
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亚洲的觉醒
1825年 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
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时代创造条件
19世纪上半期 亚洲革命风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1852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62年 美国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40年前后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57年 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4年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电话
1871年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年3月—5月 巴黎公社
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茨研制汽车
1882年 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89年 第二国际在巴黎建立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列宁主义诞生
1905—1908年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年 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3月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
1919年1—6月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建立
1920年 国际联盟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建立
1922年 苏联成立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1925年 联共(布)“十四大”--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联共(布)“十五大”--农业集体工业化方针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3年初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开创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1933年初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5年 共产国际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
1936年 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1936年 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苏联确立,标志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9月 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0年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1年6月22日 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 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转折
1942年7月—l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
1942年10月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
1943年11—12月 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3年12月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9月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
1944年6月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10月 联合国建立
1945年2月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7—8月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 苏共“二十大”,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二战后—1991年底 雅尔塔体系
20世纪50—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 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20世纪60年代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73年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1973年 资本主义世界引发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 东欧剧变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亚洲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1991年底 苏联解体
1992年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
1997年 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形成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90年代 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一、时间:14-17世纪
地点:从意大利兴起,蔓延整个西欧
核心: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代表人物:
1、但丁(先驱)--《神曲》:欧洲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莎士比亚(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一、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时间:15-17世纪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人 物 时 间 主 要 成 就
迪亚士 1487年 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 1497年 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
哥伦布 1492年 到达美洲
麦哲伦 1520-1522年 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往.
2)为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和侵略.
3)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使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640—1688
3、《权利法案》它对国王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立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到欧洲其他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一、重大事件:
1775:来克星顿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1776:7.4《独立宣言》
1777: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
1781:约克镇投降
1783:英美《巴黎和约》,完全胜利
二、《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内容:①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②政府由人民授权;③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三、重要人物
华盛顿:
领导美国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事迹:胜利后交还权力,不再连任第三届总统,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
评价: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一、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波旁王朝、等级制度(三个等级)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直接原因)
二、过程:
开始的标志:1789、7、14攻占巴士底狱
1792年、成立共和国
1793年起义(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结束: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雅各宾派的统治
三、《人权宣言》
1、基本内容: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3)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2、核心思想:
人权和法治
四、意义(影响)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仅为少数人所享有,所以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和目标.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一、背景:形势危急,内交外困(时势造英雄)
二、上台:
1799年11月9号 “雾月政变”
1804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
下台:1815-滑铁卢战役
三、《拿破仑法典》(《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法典评价:
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带上资产阶级的烙印。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一、欧洲工人的觉醒:
1、背景:工业革命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2、1836--1858年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1)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2)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3、空想社会主义:企图用说服的方法,使资产阶级主动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重要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
(1)内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巨大作用,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意义: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12课 “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
一、背景:
1.国际:马克思主义诞生;国内:普法战争法国的惨败。
2.导火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偷袭国民自卫军。
二、革命经过:
1、起义时间:1871、3 、18
2、公社成立:1871、3 、28
三、措施:政治、经济、教育
1、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2、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实行义务教育; 限制公职人员工资
四、性质:无产阶级政权,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五、结果:失败(原因:客观:敌强我弱;主观:无产阶级不够成熟; 根本: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是当时世界的进步主流)
1.“五月流血周”
时间:(5、21—5、28)基本过程:P65
最后地点:拉雪兹神甫公墓
六、意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七、《国际歌》的诞生:
作词--欧仁.鲍狄埃《英特纳雄奈尔》作曲--狄盖特
一、时间:14-17世纪
地点:从意大利兴起,蔓延整个西欧
核心: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代表人物:
1、但丁(先驱)--《神曲》:欧洲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莎士比亚(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一、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时间:15-17世纪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人 物 时 间 主 要 成 就
迪亚士 1487年 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 1497年 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
哥伦布 1492年 到达美洲
麦哲伦 1520-1522年 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往.
2)为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和侵略.
3)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使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640—1688
3、《权利法案》它对国王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立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到欧洲其他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一、重大事件:
1775:来克星顿枪声(独立战争开始)
1776:7.4《独立宣言》
1777: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
1781:约克镇投降
1783:英美《巴黎和约》,完全胜利
二、《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内容:①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②政府由人民授权;③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三、重要人物
华盛顿:
领导美国人民打败英国殖民者,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事迹:胜利后交还权力,不再连任第三届总统,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
评价: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一、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波旁王朝、等级制度(三个等级)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直接原因)
二、过程:
开始的标志:1789、7、14攻占巴士底狱
1792年、成立共和国
1793年起义(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结束: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雅各宾派的统治
三、《人权宣言》
1、基本内容: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3)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2、核心思想:
人权和法治
四、意义(影响)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仅为少数人所享有,所以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和目标.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一、背景:形势危急,内交外困(时势造英雄)
二、上台:
1799年11月9号 “雾月政变”
1804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
下台:1815-滑铁卢战役
三、《拿破仑法典》(《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法典评价:
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带上资产阶级的烙印。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一、欧洲工人的觉醒:
1、背景:工业革命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2、1836--1858年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1)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2)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3、空想社会主义:企图用说服的方法,使资产阶级主动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重要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
(1)内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巨大作用,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意义: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12课 “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
一、背景:
1.国际:马克思主义诞生;国内:普法战争法国的惨败。
2.导火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偷袭国民自卫军。
二、革命经过:
1、起义时间:1871、3 、18
2、公社成立:1871、3 、28
三、措施:政治、经济、教育
1、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2、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实行义务教育; 限制公职人员工资
四、性质:无产阶级政权,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五、结果:失败(原因:客观:敌强我弱;主观:无产阶级不够成熟; 根本: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是当时世界的进步主流)
1.“五月流血周”
时间:(5、21—5、28)基本过程:P65
最后地点:拉雪兹神甫公墓
六、意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七、《国际歌》的诞生:
作词--欧仁.鲍狄埃《英特纳雄奈尔》作曲--狄盖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