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提高自身语言修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既然我们组的命题是“语言艺术素养”那就不单纯的是技术问题,而是着眼于素养,还有一个前提是在教育教学中,那就是面对学生的语言。 如果我理解没有偏差的话我认为提高语言素养首先要有一个前提,就是确立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化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是少年期的特点。”初中生不再对老师言听计从,视教师指示为圣旨,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渴求得到认同,加之社会某些风气(张扬个性等)的影响,使学生不愿成为规模化生产的产品。所以我们在走上课堂的时候要从人格的高度去和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能否做到这一点将直接影响您语言的运用。 我抛开大的方面如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个人修养、借鉴他人实践等,从几个微观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提高语言素养,有效沟通要注意几个技术问题:一、专业语言要精,寥寥几语,正中肯綮。 不管我们教哪一科,“怎样找到鲜明的、准确的和经济的语言外壳”是重要的。当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知识点的时候一定不要拖沓,应该用精炼的语言尽快将它描述或形容完,给学生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这个时候他可能不深入了解您讲的是什么,没有关系,这好比画画,我们先描出一个轮廓,学生能看出是人、是马、还是大桥。这是一个沟通的单方进程,你说的精炼,学生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印象。 “而最主要的、使全体教师深为忧虑的一点是:对于概念的解释不够明确,教师力求用语言手段创造的那种表象模糊不清以至有些混乱,然而没有清晰的表象,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由具体到一般的过渡就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用大量的解释来对待某一知识点可能会给学生造成难以认识,模糊不清的感觉,他们可能无法了解你要讲述的重点在哪里。例如简介作家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教师在充实材料的时候继续讲鲁迅还有一个名字叫周樟寿,小时收家人都叫他阿樟。结果提问时有学生说鲁迅原名阿樟,怎么办?不是不可以增加作家的生平而是不应该在记忆知识点时介绍,可能阿樟比树人更容易让学生接收吧。但不是我们教师愿意看到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教师语言的艺术素养,惜墨如金,才能有效沟通。如果想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备课要精,对课堂语言字斟句酌,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素养问题。二、课堂语言要活泼,风趣幽默,浑然天成。 没有那个人愿意听八节课的新闻联播,我承认主持人都很优秀,但语言太单调、严肃。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尽量提高自己讲述部分的可听度,为什么易中天一讲《三国》赢得了那么多的粉丝,语言是制胜的法宝,活泼的语言能调动听众有效沟通,“诸葛亮是个帅哥呀”现在我还记得,马上大脑中有《三国志》中“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可见风趣幽默的语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当然这需要广博的知识,既有专业知识也有社会流行。我们运用起来才能恰到好处。如果整堂课语言都很呆板学生思维就会停滞很难活跃起来。我们听课时也有体会,去一大堆人,学生紧张,讲课语言活泼的老师只需不长时间就能把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到知识的认知当中去,反之,语言严厉、沉闷,学生愈发紧张,一节课下来学生老师累个够呛,学生也掌握不牢知识,更别说发散思维了。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但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沟通方式,应该是我们尽力追求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幽默大师》、《漫画与幽默》等来点缀自己的语言,才可能做到中小学生喜爱的有效沟通。三、课堂语言要有据,言之成文还要言之有理。 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可能、也许、大概、差不多、我想、推测”这样的词,这其实也是一个语言素养的问题,有的教师是口头语,有的教师是真不清楚。口头语应该克服,真不清楚就说不知道。这样才能使学生内心清楚知识的本身而不是迷茫。只需要我们多搞听评课,取长补短,借用别人的长处来教学不是抄袭,我们鼓励。四、教师忌语。 不该说的不要说。 以上我从语言的技术层面谈了一些要求,至于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可能各人方法不同,但是只要用心学起来,走进课堂、规范自己,我想每个人都会成为语言的大师,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