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吐蕃别馆月夜 吕温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吕温
纯精结奇状.皎皎天一涯.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
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
夙闻蕴孤尚.终欲穷幽遐.暂因行役暇.偶得志所嘉.
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 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 独吹边曲向残阳.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宣宗大中三年(849).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归唐,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影子.
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背景]:
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赏析]: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唐宋诗举要>引)这段评论是中肯的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吕温
纯精结奇状.皎皎天一涯.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
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
夙闻蕴孤尚.终欲穷幽遐.暂因行役暇.偶得志所嘉.
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 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 独吹边曲向残阳.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宣宗大中三年(849).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归唐,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就是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影子.
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背景]:
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赏析]: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唐宋诗举要>引)这段评论是中肯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