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读书名言给我的启示400字
以往期中、期末考试,我都是显得很轻松,从来不复习。可是上次期末考试,我也不知道怎么想复习了,也许是因为年级高了,学习压力重了的原因吧。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的还算理想,可是却是全班第20多名名。我坏了!因为我以前都是23名的成绩,从来没当过20多名,可是我努力了,进步了。我还是很高兴!我想起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一次老师让写作文,我想:看看范文吧,每次都是一遍不合格,两遍三遍才能写过关,挺麻烦的,我不能让它一次就通过吗?说着,我打开了电脑。找了四篇范文来读,并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又想到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其实: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展开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经说过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句话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聪明的人不一定都成才,笨的人不一定不能成才,成才的关键是勤奋。
当然,人与人之间,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人敏锐,有的人迟钝。敏锐的人,如果不学习,也会变得迟钝的。迟钝的人,如果勤学苦思,也会变得敏锐起来。试看古今中外成名成家的人,哪一位不是勤学苦练才有成就的呢?在他们走过的道路上闪烁着勤奋的光芒。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老师说他脑子笨,难有成就。可是爱迪生毫不气馁,刻苦钻研,勤奋求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成名以后,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可是他却笑着说:“天才等于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灵感。”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出:勤奋,刻苦才是成功的要素。
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天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才是最关键的。笨鸟先飞的故事就说明,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懒惰,荒废,即使是天才也会自我扼杀。
相反的,有些天资较好的人不努力勤奋学习,反而一事无成。宋人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里讲了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他天资很好,五岁便能作出很好的诗来。其父为了赚钱,便带他挨家挨户去作诗,却荒废了他的学业,结果到了十二岁时,已经什么也写不出来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块玉石经过磨练才能发光。如果有的少年朋友自以为自己聪明而不认真学习,免不了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间断地耕耘才会有收获,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荀子·劝学篇》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则亦及之,功在不舍。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天资差的人,不必自暴自弃,记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们懂得了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认真读书,才会有更丰富的视野,更开阔的眼界,更广泛的知识,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就好比插上一对强健有力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的飞翔。书籍就如一层层阶梯,你懂得的越多,楼梯上的就越高,眺望的视野就越大。我们不仅要好好读书,还要读好书,选择好一本好的书,就等于获得了一件珍宝,我们要细细品味,慢慢思索,揣摩其中的情感、意义,书是令人陶醉的,他是情感的载体,知识的宝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第一次接触这句格言的时候,我理解的意思是“多读书就会有好多的钱”,后来经过爸爸的讲解后,我才知道这句格言的真正含义。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题目,我顾不得思考就叫爸爸教我怎么做,可是我看见爸爸拉长了脸,我顿时有点害怕,然后他对我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么多年了,每次都是我帮你解决问题,你也长大了,应该动动脑筋,难道你要爸爸这样一直教你吗?,那是不可能的,一切都要靠你自己的,去吧”,我难过的低下了头,一边回房间,一边叽哩咕噜的说:“爸爸不爱我了,连女儿作业也不管,真是的。”我在房间里慢地思考,一遍不会读两遍,两遍不会读三遍,我读着读着,我终于会做了,我赶忙写答案,我奔向大厅,把作业交给爸爸看,爸爸看了一会儿,给了我一个顶呱呱,我笑了,原来遇到困难,一定要认真思考,问题就一定会解决的。
这个格言告诉我们,不管你遇到什么难题,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就象我一样,不会做的题目,多读几次,懂得了题目的意思后,你自然就会做了,原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真正含义是这样的,只要我多读几遍,再难的题目,我都能懂的它的意思,并能很好做出正确的答案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少年时期不好好学习,等到老了在学就迟了。我的邻居就是这样。
他和我一起上学,上到了初中时他就辍学了,他一直在他的爸爸妈妈家。而我上完了初中,又上高中、大学……有一天,他的爸爸妈妈就跟他说:“你一直在家也不是个办法,等到我跟你妈妈老了怎么办。”于是他就出去找了一个工厂干活,那里很苦。干了没多久他就辞职了。于是,他就很想学习,但是已经晚了。他就跟那些小混混混在了一起。他们经常去一些商店买了警察的衣服,他们就在107国道上拦截货车。一辆货车被拦下了后,他们就说:“你的车超载了,后面超长了。”然后那个司机就交了钱。还有一个车也是一样,但是司机说:“没有呀。”他们就把司机身上的2万块钱和手机拿走了,他们又怕司机报警就把司机给杀了扔到了山上,然后把他的车开走。最后,当地的村民上山捡树枝发现了,就报了警。警察10多天就把他们抓住了,他们就坐了牢。
所以大家要好好学习,不要像我的邻居一样。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们知道,读书的名言有很多,比如:一日无书,白日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其中,令我最深刻的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因为,我觉得人必须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才算有用的人。有一次,我躺在沙发看书时,当时,我只看图片,不看文字,妈妈走过来问我,你为什么只看图片,不看文字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妈妈:文字不好看,图片很吸引人。妈妈说:你知道朱熹说的: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什么意思吗?我想了很久也没想到,,妈妈说: 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用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后来,我把这句话深深地记在了心上。从此,我看书再也没有只看图片,不看文字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能使我们打开知识的宝库,获取更多的知识。古往今来,所有的名人都爱读书,也不会有哪个不爱读书的人会有所作为。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方法。我觉得用朱熹的一句话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做到了这三点,才是真正的读书。
有一次,我一边看着小说,一边听着音乐。不一会儿,我就心不在焉了,眼睛也不知不觉地离开了书面,随着音乐声飘移远方。第二天,妈妈问我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我支支唔喇唔,一句也答不上来。
这一次经历,让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假如你读书时, 尽管眼到、口到,但心没到,也是无法从书中汲取营养。
还有一次,我在读一本散文集,被书中优美的词句陶醉了,仿佛进入了仙境,感觉身临其境。看着看着,我禁不住放声朗读。当我欠身起来时,才发觉已经读了好久了。第二天,上课,老师让我们背好词佳句,我就脱口而出,背了好几条。老师表扬了我。
这小小的荣誉,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专心致志看书的同时放声朗读是记住好句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将成为我一生的座佑铭。
对
“
读书要心、眼、口
„
三到
‟”
的理解
南宋大儒家朱熹说过: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起初,我对这个句子始终弄不
透彻,
理解起来总是一知半解,
似是而非,
并且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要先说
“
心
”
,
再说
“
眼
”
,
最后说
“
口
”
呢?这句话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我对这个问题较上了劲。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弄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查阅资料、询问同学
……
一系列
“
程序
”
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心到了,眼
神才会集中,眼神集中,能思考问题,才能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心里觉得还是意犹未
尽。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爸不断从书店、办公室带回学生类报刊杂志,供我阅读、学习。我总
是囫囵吞枣,三下五除二就
“
解决
”
完一本书。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在书店买的一些书,都很
快
“
看
”
完了。可我什么体会,什么好词,什么佳句,知之甚少,收获甚微。我很是不解:千
辛万苦读完了这么多书报,怎么还是懂得不多?是不是对这句话理解还不深刻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册书上再次注意到了朱熹的这句名言。我开始反思,但反思得很浅,只
知道读书要认真。
可归根到底,
我仍然不懂。
于是我请教老爸。
老爸说了一大堆,
我才明白:
首先要心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阅读文章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三心二意;其次要眼到,
阅读文章,心眼合一,反复思索,并试着自己解答;第三要口到,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
并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回答认真地做比较、
分析,
最后认真地总结和完善,
从而把文章读懂读
透。这才是读书要
“
三到
”
的真正涵义。
从那以后,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时刻对照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督促自己。在这句话
的鞭策、指导下,我阅读轻松,下笔轻松,语文成绩也如
“
芝麻开花
—
节节高
”
。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